EN
https://www.gov.cn/

國辦首發政務新媒體考核結果,“從有到優”如何打好下半場?

2020-12-18 11:22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2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發佈對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及相關監管工作的檢查結果。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是2019年國辦將政務新媒體納入抽查檢查後,首次公佈對政務新媒體的檢查結果。

為什麼對政務新媒體設置量化指標?如何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未來政務新媒體的考核指標如何走向精細化?

在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董關鵬看來,未來對政務新媒體的考核要以模擬用戶為考核方式,以用戶體驗為評判標準,以用戶覆蓋率為重要參考,以信息發佈及時準確、政務服務便利簡潔、互動功能友好快捷等為主要考核指標。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政務新媒體渠道鋪設上半場之後,我們將迎來“從有到優”、以集約化、規範化運營為整體特徵的下半場。而由於不同類型的政務新媒體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差異,“所以保持一定的考核彈性也是合理的選擇。”

新指標實施後首次發佈政務新媒體考核結果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制定的《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和《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發佈,首次將政務新媒體納入量化考核。

南都記者發現,政務新媒體設置了三方面的單項否決指標:安全、泄密事故等嚴重問題、內容不更新、互動回應差,並分別列舉幾種情形,如出現單項否決中的任意一種情形,則判定為不合格。

從檢查結果看,此次共檢查政務新媒體728個,其中地方政府及其部門開設的政務新媒體417個、國務院部門及其內設機構開設的政務新媒體311個,總體合格率91.9%。北京、天津等16個地區和外交部、教育部等39個國務院部門的政務新媒體合格率達100%。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本次對政務新媒體的抽查結果是以合格率的形式,並不是採取分數排名的形式進行通報。據了解,近年來“上海發佈”“四川發佈”“稅務總局”、“健康中國”、“中國消防”、“國資小新”等政務新媒體表現不俗。

“相對網站來講,政務新媒體是一個相對新興的事物,所以我們目前重點還是針對它出現的問題,主要做了一些不合格問題的檢查。先解決底線問題,再推動政務新媒體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整個的工作思路。”國辦信息公開辦工作人員介紹稱。

首次將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監管工作納入考評

“原來我們檢查對象都是單個的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本身,這一次我們還考核了它的監管主體,也就是各地區和各部門的辦公廳。”前述工作人員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辦也首次公佈了對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的考核結果。

對監管主體主要考核什麼內容?“我們主要考核各部門有沒有按照國辦的要求,每季度進行常態化監管,比如是不是每季度都開展了對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和新媒體的檢查,有沒有定期公佈網站工作年度報表和監管年度報表,有沒有按要求整改被檢查通報過的問題等。”據國辦信息公開辦工作人員介紹。

總的來看,各地區、各部門基本實現常態化監管。其中,北京、天津、安徽等11個地區得分靠前;稅務總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民委等17個國務院部門得分靠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外交部等44個國務院部門均按季度對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開展抽查巡查,並向社會公開抽查結果。北京、吉林、上海等11個地區和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中國氣象局等國務院部門每季度網站抽查比例均達100%。江蘇、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區進一步規範政務新媒體監管,在加強內容建設的同時,關停整合功能重復或相近、長期不更新、用戶關注度低的政務新媒體。

但同時,檢查也發現,62.5%的地方、37.8%的國務院部門未督促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規範公開有關網站工作年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廣電總局等13個單位監管工作不合格。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認為,將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的監管工作納入考核範圍是從各個維度持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側面體現。“一些地方政府和垂直部門的政務新媒體缺失專業化運營人才,存在賬號上有官方背書但運營管理出現漏洞、佈局上的小弱散、功能上的單向度重發佈不重溝通等系列問題,納入考核範圍可以倒逼上述問題在規範框架之下得到重視和解決。”

新檢查指標實施背後: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南都記者注意到,和往年相比,此次檢查結果中增加了對政務新媒體和監管主體的量化考核,為什麼要設立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

據國辦信息公開辦工作人員介紹,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基層政府和行政機關慢慢習慣用政務新媒體開展工作,自然政務新媒體也成為國辦重點關注的領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董關鵬告訴南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政務新媒體已成為黨和政府聯絡群眾的重要渠道。但同時一些政務新媒體還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發佈不嚴謹、監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僵屍”、“睡眠”、“雷人雷語”、“不互動無服務”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監管,制定專項檢查指標。

陳端也認為,設立系列檢查指標對政務新媒體進行量化考核,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參照坐標,有助於各個分散運營的政務新媒體對標補短板,在功能架構上不斷完善、內容品質和服務質量上以每一個考核週期為單位持續優化提升,面向社會和公眾塑造統一有序的服務型政府形象。

談及破解個別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存在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難題,陳端表示,“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表明底層還是“傳者為本”的思維邏輯在起支配作用,忽視了當代受眾面臨多元、複雜、交互的信息接收環境。“在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政務新媒體渠道鋪設上半場之後,我們將迎來“從有到優”、以集約化、規範化運營為整體特徵的下半場。”

董關鵬也表示,首先要堅持集約,杜絕重復建設、一哄而上、一事一端、一單位一應用等問題發生,對功能相近、用戶關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務新媒體要清理整合,做優做強主賬號。同時,加強監管,對長期不更新、脫管失管以及確實無力保障運維的新媒體要及時登出關停。

目前看來,政務新媒體考核指標初步形成,但還未完善,面臨打分難,精確化不高的難題,對此,董關鵬建議,從用戶需求出發設置考核指標,以模擬用戶為考核方式,以用戶體驗為評判標準,以用戶覆蓋率為重要參考,以信息發佈及時準確、政務服務便利簡潔、互動功能友好快捷等為主要考核指標,全面衡量政務新媒體的透明度、便利度、友好度等。

“個人認為考核指標的設置提供了一個整體的規範運營框架指導,下一步在對考核指標進行細化時,要考慮不同類型的政務新媒體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上的差異性,所以保持一定的考核彈性也是合理的選擇。”陳端告訴南都記者。(見習記者 王凡 記者 蔣小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