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川渝“一盤棋” 跑出“加速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週年記

2021-01-02 20: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1月2日電 題:川渝“一盤棋” 跑出“加速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週年記

新華社記者 江毅、趙宇飛、李力可、胡旭

1月1日上午10時,相距280公里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和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中,汽笛聲同時響起。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帶著新年的新氣象一路駛向歐洲的波蘭羅茲和德國杜伊斯堡。從此,成渝兩地開行的中歐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號,再不分彼此。

成渝間實現高鐵公交化運營1小時直達,這是乘客在重慶沙坪壩站開往成都東站的G8608次“復興號”高鐵列車前留影(2020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之後,中國西部正式啟動建設新增長極。

一名男子在位於“川渝高竹新區”的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體驗概念車(2020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短短一年間,川渝兩地以成渝為龍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熱情,在制度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民生合作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如同滿載的“成渝號”一樣跑出了“加速度”。

川渝“一盤棋” 凝聚共識

在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與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一家企業的員工在擺放整理生産的成品(2020年1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2020年4月22日,重慶洪崖洞和成都寬窄巷子正式啟動戰略合作,成為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首個項目。這則不太“起眼”的消息引爆了成渝網友的朋友圈,被戲稱為“寬洪大量”組合。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與重慶渝北區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無人機照片,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19年,成渝地區實現GDP近7萬億元,是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之後,中國又一個大的區域經濟體。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全球風雲變幻,我國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西部腹地,輻射歐亞大陸的成渝地區,也肩負起向“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轉變的新使命。

2020年12月30日,在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參加撞彩儀式的車輛駛過成資渝高速公路路面。該條高速于2020年12月31日24時正式通車,是成渝城市群發展主軸上的第四條高速公路。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一年來川渝兩省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最大共識。

一年中,重慶市委五屆八次全會、九次全會,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八次全會,都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或主要內容;

川渝兩省市均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戰略引領,統攬“十四五”各項重點工作;

川渝兩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共同制定一系列實施方案,一年來簽署各類合作協議236份;共同推動開工建設27個標誌性引領性項目,完成投資354億元;包括産業合作在內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超5500億元;兩地首批遴選101名幹部互派到重要部門和崗位挂職;幹部專題培訓超6000人;科技專家信息資源共享超3萬人……

這是2021年1月1日拍攝的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聯合産業孵化基地項目施工作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川渝兩省市這麼緊密的互動,是多年來未有的。”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興奮地説,“我親眼目睹這一年來,兩地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在積極務實交流合作。可以預見未來的巴山蜀水將會更加生機勃發。”

川渝“一體化” 通江達海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長期以來,交通不暢成為川渝經濟社會往來的最大障礙,斷頭路、小慢車讓人時常“望路興嘆”。

這是2020年12月30日拍攝的成資渝高速公路中和樞紐互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鐵最高時速提升到350公里,成渝間實現高鐵公交化運營1小時直達。

同一天,成都—達州—萬州高速鐵路正式開工,全線設計時速350公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板塊“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迎來交通大突破。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首列班車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位於成都和重慶中軸線的天府新機場2020年底也基本建成,未來將主要承擔國際航線任務,而成都是中國與歐洲中心城市空中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

在雙城經濟圈戰略的引領下,過去一年成渝地區在鐵路、公路、航空和水運方面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齊頭並進。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首列班車從重慶團結村站發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川渝兩省市共同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1+6”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申報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交通強國試點任務近期也獲得了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成為川渝兩省市落實中央“一盤棋、一體化”發展要求的典型代表。

以高速公路為例,川渝間規劃的25條高速公路通道已建成13條,在建4條,並相繼實現了第一次聯合開工、開通高速公路,不斷加強頂層規劃設計,互聯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如毗鄰重慶萬州的四川達州,2017年高速公路車流量僅為550萬輛,2020年猛增至6300萬輛。

這是2020年5月6日拍攝的重慶城市景象。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29歲的孔成章家住四川遂寧,他在毗鄰的重慶潼南區開辦了一家竹木製品企業,經常在兩地往來:“以前最大的煩惱就是交通不暢,私人麵包車又貴又不安全。”

2020年4月23日,重慶市潼南區與四川省遂寧市之間開行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這是成渝地區毗鄰區縣開行的首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也是西部首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

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攝的重慶江北嘴中央商務區(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自從城際公交車開通我就是它的常客,一趟只需要兩三塊錢,非常方便。”孔成章高興地説,“對我而言,這差不多就是同城生活了。”

在更為廣闊的視野下考量,依託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成渝地區,已從內陸腹地變身為開放前沿,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這是2020年2月12日拍攝的重慶城區立交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從地圖上看,多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區形成聯結點——向東,中歐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銜接;向西,中歐班列可從成渝直達歐洲各國;向南,成渝直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常態化運行;向北,成渝均已開通直達俄羅斯的國際班列。

“今天這趟班列運載了我們將在歐洲市場銷售的冰箱,2020年我們對歐洲地區的出口增長了30%。未來會有更多的長虹家電産品由中歐班列(成渝)號送到歐洲消費者手中。”1月1日上午,看著向西而去的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大文滿懷希望。

這是2020年12月19日拍攝的基本建成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新華社發

川渝“一家親” 勇為人先

如何突破現有行政區劃限制,推動實質性的一體化發展,川渝兩地以勇為人先的改革作答。2020年3月1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就明確:以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突破,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金秋十月,在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與毗鄰的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一場改革試驗正如火如荼展開。兩地共同出地劃定5平方公里建立“川渝高竹新區”,共同派出幹部組成管理團隊,共同出資成立建設開發平臺,共享兩省市招商引資政策。

這是2020年12月31日拍攝的成都市環球中心跨年燈光秀。新華社發(張可凡 攝)

截至目前,園區簽約入駐企業129個,其中近半企業已開工,實現産值57億多元,同比增長近5成。

最早入駐園區的四川華可視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國慶中秋長假仍在加班加點調試設備,高竹新區的設立讓前來考察洽談的投資者絡繹不絕,訂單不斷。

同樣的探索在川渝毗鄰地區不斷出爐。《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正在加緊制定;“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2020年12月29日得到川渝兩省市共同批復;川南重鎮瀘州市與重慶永川簽訂協議,在毗鄰的700公里範圍內建設“川渝融合發展示範區”。

這是2020年5月10日拍攝的重慶城市景象。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瀘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張毅賢用“去行政化”來描述這次改革——示範區統一規劃為12個組團,一張藍圖,分頭實施,同步推進。産業由企業來投,並帶動上下游配套;政府只管規劃、安全、環保和社會事務等底線,不再“疊床架屋”,剩下的“一切交給市場”。

“一家親”正在成渝地區形成共識,兩地人民的改革獲得感大幅增強。

這是2020年6月9日拍攝的重慶果園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2020年川渝兩地95個事項實現“川渝通辦”,不僅超額完成國家任務,還新增了32個川渝特色“跨省通辦”事項,並把5個國家要求2021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事項實現時間提前了一年。

“在四川做活兒,也能從重慶的電子稅務局進去開票,再也不用多跑腿了。”2020年12月24日,從事20多年財務工作的老會計袁春來體驗了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功能後讚不絕口,“今後就是進一家門辦事了,方便!”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