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北:30.2萬搬遷群眾拔窮根換新業

2021-01-27 11:06 來源: 河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將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
30.2萬搬遷群眾拔窮根換新業

地處太行深山區的阜平縣有座“神仙山”,過去山裏的老百姓日子有六難: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娶親難。

如今,山上的炭灰鋪行政村教慶自然村整村搬到了阜東新區安置區。村民文華容一家住進了125平方米的樓房。她在小區附近的硒鴿養殖場找到了工作,獨立承包管理一個鴿棚,年收入3萬餘元。

“搬”出窮窩窩,“遷”來好生活。

“十三五”以來,在廣袤的燕趙大地上,一棟棟新房、一個個新社區拔地而起。生活在大山溝裏、高寒壩上的貧困群眾,告別“養不好一方人”的水土,在短期內實現了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

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五個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9年提前完成全省“十三五”30.2萬人搬遷安置任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6萬人,同步搬遷人口16.6萬人。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我省以解決搬遷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根本目標,將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統籌搬遷區域建設發展,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挪窮窩”與“換新業”並舉。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産業,按照“兩區同建”的原則,配套新建成632個産業園區(項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落實産業幫扶舉措。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通過“兩區同建”項目、安置區周邊企業、扶貧微工廠、外出打工務工等多渠道就業幫扶,全省有勞動能力的2.98萬搬遷貧困戶全部實現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搬遷貧困群眾全部脫貧。對標對表“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加強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確保群眾享有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務。取消落戶條件限制,積極推進群眾在安置地落戶,有序銜接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截至去年6月底,13.6萬搬遷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

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堅持集中安置為主,規劃選址中以縣城周邊、中心鎮區、産業園區為主,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大型、特大型集中安置點,通過人口搬遷安置實現城鎮人口集聚,推動城鄉佈局進一步優化,有力促進村委會變居委會、農民變市民,加快城鎮化進程。全省搬遷人口依託鄉鎮和縣城安置約佔40%,超萬人社區4個,5000人以上8個。

搬遷群眾固有資産顯著增加。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安置住房産權辦理,特別明確樓房安置項目要通過完善相關規劃、徵為國有建設用地、依法公開出讓等程序後抓緊辦理“大産權”登記,搬遷群眾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農村土地資源有效盤活。全省自然村整村搬遷2678個、24.5萬人,自然村整村搬遷人口占總搬遷人口比重為81.1%,高於全國46.4個百分點。堅持對群眾搬遷意願強、“空心化”程度高、地域相連的自然村落整體遷出,不僅避免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重復建設,而且為搬遷後集中連片開展舊房拆除復墾、土地開發利用、生態保護實施等奠定了基礎。

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聘請村民代表擔任監督員,全過程參與項目選址建設,組織搬遷群眾現場觀摩安置區,讓群眾理解、支持搬遷。建立健全搬遷群眾自治機制,開展安置區管理組織選舉,吸納搬遷群眾參與新社區管理。組織開展“文明家庭”“孝老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力倡導文明新風,營造良好社區環境。據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取樣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已搬遷群眾對易地扶貧搬遷滿意度為99.3%,2019年為99.7%。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下一步,我省將全力以赴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加大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過渡期內幫扶支持力度,推動政策、資金、項目向後續扶持聚焦。積極推動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加強産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加快夯實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經濟支撐。(記者 潘文靜)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