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際機構何以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2021-01-30 08:1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危機面前,中國經濟篤定前行的步伐鏗鏘有力,屢屢給世界超出預期的驚喜。中國的優異表現也産生了強大的“溢出效應”。展望未來,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和接種不斷取得新進展、各國財政貨幣政策支持、疫情管控措施謹慎放寬,全球經濟正迎來復蘇。國際機構一致認可,中國經濟復蘇將繼續一枝獨秀、引領全球。正是基於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的一次次出色表現,以及所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活力,使得國際機構主動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近來,世界銀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先後發佈或更新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展望報告。將這些報告以及此前發佈的系列報告放在一起,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構成了感知全球經濟冷暖陰晴的一個獨特視角,數據的更新變化更折射出今日中國經濟成績的來之不易,以及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堅定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2020年全球經濟負增長已成定局。世行、聯合國、IMF分別預測全球經濟萎縮4.3%、4.3%和3.5%。其中,發達經濟體成為“重災區”,3家機構分別預測其經濟將萎縮5.4%、5.6%、4.9%。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危機面前,中國經濟篤定前行的步伐鏗鏘有力,屢屢給世界超出預期的驚喜。在世行和IMF去年6月發佈的報告中,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均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不要小看這個數字,這意味著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中國經濟的表現也不負眾望,大大超出預期,全年經濟增速達到2.3%,總量超過100萬億元。

中國的優異表現也産生了強大的“溢出效應”。中國率先經濟企穩、國內消費旺盛,帶動了“小夥伴們”的貿易往來。日本財務省1月21日發佈的2020年貿易統計速報顯示,當年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11.1%,中國是日本唯一的出口增長對象國,同比增長2.7%。2020年中國—東盟貨物貿易更是逆勢增長,同比增長7%。聯合國最新報告稱,東亞可能是2020年唯一齣現正增長的發展中地區,而中國是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展望未來,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和接種不斷取得新進展、各國財政貨幣政策支持、疫情管控措施謹慎放寬,全球經濟正迎來復蘇。國際機構最新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4%到5%。世界銀行較為謹慎,考慮到疫情引發的不確定性正在使全球貿易和投資量減少,預計增長4%。IMF顯得更為樂觀,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5.5%。

但國際機構一致認可的是,中國經濟復蘇將繼續一枝獨秀、引領全球。IMF最新報告預測,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一個有望實現自2020年起連續三年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從“冠軍”到“三連冠”,IMF看重的是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是全球經濟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並稱“全球經濟今年可能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基於對中國經濟反彈的預期”。在中國的帶動下,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在2021年將增長5%,高於此前預測的4.6%。

聯合國最新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7.2%,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增幅最大的。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稱,2021年中國將繼續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基於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的一次次出色表現以及所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國際機構主動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當然,各國際組織在報告中也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預測的巨大不確定性。IMF警告稱,全球經濟增長依然存在“超乎尋常”的不確定性。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艾略特·哈里斯表示:“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的深度和嚴重性,預示著復蘇將緩慢而痛苦。”變異新冠病毒蔓延、疫苗普及放緩或支持政策過早退出,這些不確定性依然籠罩在全球上空,可能導致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失業和貧困人口增多、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數字鴻溝加大、政府和企業債務高企等問題,都可能長期抑制經濟活動和收入增長。

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增強憂患意識,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嚴密防範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要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持建設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寒冬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世界經濟格局正在出現深刻變化。當人們若干年後回望,2020年或許將成為一個微妙的“分水嶺”,而這些國際機構的報告或許將是歷史最生動的注腳。(徐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