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非合作,交流農業“致富經”

2021-02-01 08:5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多年來,中國同非洲國家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農業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廣袤的水稻田和示範園獲得豐收、當地人員經過培訓成為技術“帶頭人”、新品種新技術為非洲經濟發展提供新增長點……中非農業技術交流,為非洲國家增強糧食供給能力、促進減貧事業作出貢獻。

“好味道”創造好日子

在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一望無際的水稻田裏,幾輛拖拉機一起開動,掩籽、開溝,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噴灑除草劑。

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是目前中國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種植項目。為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新一季水稻種植中採用了新的旱直播技術。經過3個多月努力,項目在修復上一季3.7萬畝農田的基礎上,新增復墾農田3000畝,水稻種植總面積突破4萬畝。

“我們總結了前3年的種植經驗,提前播種,引入先進種植技術和資源,採用多種播種模式,種植速度及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無人機等農業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切實提高了播種和田間管理的工作效率。”項目負責人胡計高介紹説,通過採用“公司+小農戶”合作種植模式,公司負責土地開墾、溝渠清理、圍堰修建,中國農業專家帶著當地農戶播種,傳授水稻種植、農機操作等技術。

依靠上一季種植水稻的收入,當地農戶曼努埃爾·比拉一家最近把房子裏裏外外修繕了一番,還新添了幾頭牛。比拉一家15口人,以前全靠放牛維持生活。看到周圍朋友因種植中國水稻改善了生活水平,比拉也向當地政府申請參與合作種植。“上一季,我家種了兩公頃水稻,平均每畝産糧467公斤。掙到的錢相當於此前我工作一年半的收入。”收入提高,比拉的幹勁兒更足了,“我要多學些種植知識,爭取更好收成,讓家人過上更好生活”。

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由中非發展基金投資支持,由中國鐵建下屬中鐵二十局合作管理。目前,項目以大米種植為主、多種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為輔,集農田開發、糧食生産、倉儲、加工和銷售為一體。時任莫桑比克總統格布紮在考察該項目時,高興地將這裡出産的大米命名為“好味道”。如今,“好味道”已成為莫桑比克家喻戶曉的品牌。

2020年4月,莫桑比克為防控疫情進入全國緊急狀態。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嚴重受阻,市場上成品大米價格上漲且運送困難。項目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和投資方並達成協定,將收儲的水稻加工為成品大米後,以成本價發放給合作農戶,再以現金方式結算收購款項。種植戶阿黛利娜·曼希克辦理登記結算手續後,領到150公斤大米,在項目廠區門口高興地跳起了舞。

“帶頭人”培育示範田

“我家兄弟姐妹多,以前常年斷糧。種植雜交水稻後,全家人不再發愁吃飯問題。這樣的致富本領,我要傳授給鄉親們。”27歲的恩斯特是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佳縣林格4村村民,也是中國援布隆迪農業專家組培養的農民技術員。去年,他被安排到錫比托克省示範基地常駐,跟著中國專家在田間地頭穿梭,為農民們答疑解惑,當地水稻産量由每公頃2—2.5噸上升到7—7.5噸。

目前,錫比托克省的400多公頃示範水稻田開始陸續播種,恩斯特繼續駐場指導。“看到鄉親們種植雜交水稻收入翻好幾番,有的家庭還蓋起了二層小樓,我非常高興。”

恩斯特的出色工作得到班扎省農業廳的嘉獎。像恩斯特這樣的當地農村“帶頭人”還有很多。今年,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將向布隆迪12個省派出36名農民技術員,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專家組還將開展25個水稻新品種試驗,同時進行高山區蘋果試驗、稻草就地還田提升地力技術等科研工作。

中國水稻專家楊華德已擔任3期專家組組長,獲得了布隆迪農業部授予的“突出貢獻獎”。據楊華德介紹,當地政府借鑒專家組開展的雜交水稻示範村建設經驗,改革支農資金管理模式,按生産性投入基金管理模式發展雜交水稻,實現資金保值,促進産業發展,並在未來7年規劃中明確將推廣雜交水稻作為核心工作。“我們希望‘援助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産業,致富一方民眾’。”

“中國在非洲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為減少貧困、消除饑餓、保障糧食安全等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農産品的增産增收,從而進一步改善民生,推動國家發展。”布隆迪總統恩達伊施米耶高度評價示範中心的工作。

“扦插條”長出大果園

在中國援多哥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一顆顆碩大、通紅的火龍果,講述著中國專家“將6段扦插條變成10畝果園”的故事。

多哥氣候和中國海南省類似。中國援多哥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決定引進適宜當地條件的經濟作物。2017年10月,6段長約20厘米的火龍果扦插條,被中國專家從海南帶到多哥。在火龍果引植過程中,中心負責人黃才立和同事們悉心試驗,採用以草治草的方法,並採取滴漫灌相結合的灌溉方式,解決了因地澇爛莖問題。2018年底,火龍果樹結出了果子。經過試種證明,經濟價值較高的火龍果可以很好地適應當地土地情況。

這裡的火龍果還以果肉紅艷、口感清爽、甜味適中而聞名。種植園已成為示範中心的熱門“景點”,當地民眾紛紛前來參觀。去年7月,時任多哥農業部部長巴塔卡特意前來了解火龍果種植情況及市場行情,臨走時還帶走幾段枝條,希望在農業部試種,並在多哥推廣這一技術。

中國援多哥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實施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模式,除了火龍果,還種植蔬菜、水稻,養殖蛋雞。如今,示範中心的蛋雞養殖場日産蛋8000枚以上,産蛋率超80%;水稻示範田産量達8噸每公頃,是當地平均産量的2.3倍;月産1至2噸大米以及玉米和各類蔬菜,除滿足多哥市場需求外,還銷往加納等周邊國家。

中國專家幫助多哥培訓了85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喜馬拉曾是一名泥瓦工,在示範中心培養下,已成為中心人事經理兼農業技術主管,獲得了“多哥中資企業優秀員工”稱號。喜馬拉説,中國的農業發展經驗是非洲民眾非常需要的,中國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非洲國家不斷發展。(記者 呂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孟鐘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