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説到做到

2021-02-08 07:4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在中國全國範圍內試行,全國碳市場也同步上線。碳排放權交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化手段。此舉引發外媒廣泛關注。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這是中國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環節。近年來,中國接連宣佈的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信心。對此,國際社會讚賞有加。

取得令人振奮成就

法國《回聲報》2月1日刊發題目為“中國啟動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的文章稱,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規模及交易量將遠遠超出歐洲的碳市場。中國希望依靠該市場來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場和政策高級分析師海米·巴哈爾認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並提出碳中和目標,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言非常重要。“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者,在未來幾年仍將遙遙領先。”

“中國從不同維度採取有效行動,通過發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清退低效産能、政策引導新能源車普及、新增綠色建築面積等,積極落實減排責任。中國引領全球減排行動的作用舉足輕重。”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中國氣候路徑報告》指出。

衛星圖像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1/4來自中國。《自然》科學期刊發表研究成果,驚嘆“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

日本麗澤大學教授三潴正道認為,近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輝煌成就,民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

“在過去5年時間裏,中國生態環境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這一轉變讓人驚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認為,“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像當下的中國一樣,如此快速地改善自然環境。這令人非常振奮。”

烏克蘭《經濟學家報》副總編輯安德里·布扎羅夫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中國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説,如何在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求得平衡是一個難題,中國在這方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擁有巨大制度優勢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承諾擲地有聲,中國決心有目共睹。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項目主管于潔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需要,而且是中國下一步經濟轉型的需要,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這也是中國繼續履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積極表現,顯示了大國擔當。

在日本經濟學家江原規由看來,構建生態文明,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制度上擁有巨大優勢。

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認為:“對於中國和全世界來説,生態文明是一個很有膽識的理念,中國共産黨是第一個把生態文明建設寫入行動綱領的執政黨。”

法中友好協會聯合會會長阿蘭·拉巴特指出,近年來,中國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等各層面都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從煤電機組、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業爐窯、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到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完善生態補償制度等,“這些工作的順利推進,歸功於中國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創新的生態治理和保護方式以及民眾廣泛參與。”

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主任張建宇認為,中國政府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因此,當政府意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時,就可以打破利益藩籬。一旦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睡獅”覺醒,所爆發出的優勢和能量是傳統的西方環保體系無法比擬的。

世界銀行中國局國別業務主任戴柏樂表示:“中國已經制定了許多非常好的規劃。像是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領跑者。除此之外,中國大力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這些都是非常創新的體制安排。”

引領全球綠色復蘇

“中國給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之光。”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説。

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愛德華多·雷加拉多表示,各國需要推動全球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中國的減排承諾和新發展理念,將有力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

美國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院長菲利普·克萊頓則注意到,中國減排對全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産生了積極效應。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有助於改變全球能源行業發展格局。

斯裏蘭卡《每日新聞》記者阿什溫·赫馬薩迦馬説:“在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同時,中國在減少能源消耗和節約資源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顯著,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意大利Adnkronos通訊社發表評論認為,保護環境不僅是一項職責,而且可以開拓新的經濟前景。

“‘十四五’時期,中國環保市場將提供更多國際合作機會,擁抱更多全球合作夥伴。”英國全球技術創新聯盟創始人、南京騰森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首席執行官彼得·騰森認為,中國致力於綠色低碳發展,相關領域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健全,將在新興科技、清潔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綠色領域承擔全球引領角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技術、産業與經濟司項目官員伯特·法比安認為,中國在電動車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發展很快,通過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等綠色産業正在進一步做大,這一廣闊的市場也將成為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從而促進生産力和社會的進步。(記者 賈平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