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中東歐文化交流走深走實

2021-02-16 08:0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文化互鑒 共創未來
中國—中東歐文化交流走深走實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9年來,雙方傳統友誼得到進一步鞏固,人文交流內涵不斷豐富,已覆蓋教育、科技、文創、藝術、影視、語言等多個領域,建立起近20個專業交流平臺。中國—中東歐國家將不斷加強多領域交流合作,一幅絢麗多彩的中國—中東歐國家人文交流宏偉畫卷已然徐徐鋪開——

勾勒戰略“大寫意”

近年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文化教育合作進入活躍期。2016年以來,孔子學院總部連續舉辦四屆中東歐國家孔子學院夏令營,累計3500余名中東歐國家師生來華訪問。全球首家“網絡中文課堂”去年10月在希臘愛琴大學啟動,近2000名師生報名參加首個學期的課程。即將於今年投入使用的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建在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舊址之上,預示兩國人民心意相通、患難與共。

旅遊合作也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一張亮麗名片。塞爾維亞、黑山、波黑、阿爾巴尼亞等國均採取對中國實行免簽或季節性免簽政策,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赴中東歐國家旅遊。阿爾巴尼亞國際關係學者于貝爾·馬爾庫説,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9年來,雙向旅遊交流人數成倍增長。

2021年是中希文化和旅遊年,中國與希臘正致力於簽署和完善商簽旅遊、體育、教育等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籌備舉辦中希高級別文明論壇、藝術品展示、文物展覽、奧運合作等重要項目, 並在文化遺産和當代藝術創作等領域加深合作。“這是希中兩國文明交往史上的一件文化盛事。”希臘文化和體育部部長斯帝利亞尼·門佐尼表示,“一系列活動將展現希中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成果,推動希中戰略合作關係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深化兩國人民間的深情厚誼。”

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框架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密切人員往來、注重交流共享,推動文化部長論壇、文化遺産論壇、文學論壇、文化藝術嘉年華、劇院聯盟、電影節聯盟等合作不斷走深走實。多領域、深層次、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蓬勃開展。

2019年12月,復旦大學與匈牙利簽署合作意向諒解備忘錄,復旦大學將在布達佩斯開設校區,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根據計劃,復旦大學匈牙利分校將於2024年開始招生。“復旦大學的到來將助匈打造一個知識文化高地,促進兩國人文交流。”匈牙利創新技術部部長拉斯洛·帕克維奇表示。

1月27日,中國和波蘭在華沙簽署《中波2021—2024年文化合作議定書》,加強兩國在文學、戲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等各領域的務實合作。

細描互鑒“精工筆”

1月10日,“琥珀——波蘭民族文化之魂”展覽在雲南省博物館開展。一件名為“孔雀眼”的展品十分搶眼,這是波蘭珠寶設計師從中國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孔雀舞中獲得靈感設計而成,以波羅的海琥珀和中國絲綢等材料編織。

波蘭地處歐亞大陸十字路口,是“琥珀之路”和“絲綢之路”交匯點。波蘭駐成都總領事莫戈蒔説,“琥珀是波蘭的名片之一,希望活動能促進波蘭和中國的交流合作”。

近年來,中國—中東歐互辦文化日、文化節、文化季,人文交流合作不斷拓寬,呈現全方位多元化發展態勢,涵蓋翻譯、出版、影視、藝術、博物館、文學、媒體、建築、音樂、體育等領域,新亮點不斷。

去年10月,《克羅地亞現當代詩歌選集》中文版在京正式發佈,精選了60多位克羅地亞詩人近30年來的代表詩作,中國讀者得以有機會通過詩歌了解克羅地亞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去年9月,立陶宛第六屆武術公開賽開幕,項目包括太極拳、少林功夫、長拳、南拳、中國式摔跤等。2019年10月,羅馬尼亞國家文學博物館舉行中國圖書翻譯回顧展,展出被譯成羅馬尼亞語的70本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為羅馬尼亞人民更好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2022年,中國將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誕生於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將在東方文明發源地彰顯,中國和希臘的關係會進一步得到加強,對中東歐國家深化對華體育合作也是一個黃金般的契機。”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福蒂斯·普羅瓦塔斯向記者表示。

“文化和藝術是體現情感表達、人民精神、民族理念、歷史傳承的最佳方式,可以深化不同國家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希臘國家歌劇院董事會主席瓦西裏斯·卡拉米扎尼斯認為,中東歐國家和中國豐富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將向世界展現交相輝映的互鑒之美。

繪就民心“新丹青”

正值新春佳節,希臘駐華大使伊利奧普洛斯在新年賀詞中援引希臘神話故事,表達了希臘與中國人民對於牛的品質有著相似的認識——決心、踏實、強烈的意志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同樣,匈牙利借國寶“灰牛”向中國人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中國文化在中東歐地區日益受到民眾關注,這裡的人民對於參與中國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非常熱情。”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教授弗拉基米爾·肖普夫表示。

以心相交,成其久遠。人文交流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增進彼此了解與信任的紐帶,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心靈交匯的橋梁。近年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地方和民間文化交流迅速發展,擴大了民眾間的相互認知。

去年10月1日晚,薩拉熱窩地標性建築“城市中心”的外墻大屏幕上,一群波黑與中國兒童手揮雙方國旗,放聲高歌《歡樂頌》,視頻中中式鐘樓與波斯尼亞建築、中國江南水鄉風光與東南歐自然景觀交相輝映。2019年5月,中國華樺文化與波黑薩拉熱窩電影中心、塞爾維亞丹德賴恩製作公司三方簽署經典戰爭影片《橋》的翻拍協議並達成影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合作備忘錄,三國將組建一支國際化團隊,以最新拍攝技術再塑浪漫英雄史詩。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和羅馬尼亞兩國孩子互致兒童節問候,羅國家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國明代金器展、錫比烏國際戲劇節舉辦“中國季”、戈爾日省博物館舉辦中國圖片展、“雲遊中國”等一系列中羅線上文化活動,拉近民心距離。去年10月,“同一片天空,同一份關愛”抗疫主題線上畫展在拉脫維亞舉行,中拉兩國22位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的近百件畫作,激勵兩國人民共克時艱。

去年12月18日,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表彰了15位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作出突出貢獻的作家、翻譯家和出版家,匈牙利作家郝清新、波蘭作家格熱戈日·科沃德科、塞爾維亞出版家久雷蒂奇·亞戈什三位學者榜上有名。

阿爾巴尼亞漢學家、翻譯家伊利亞茲·斯巴修表示,中東歐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傳統友誼,為相互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注入了豐富內涵。“日益豐富的人文交流,正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提質升級的積極推動力,成為維繫兩國人民友好感情的強勁紐帶。”(記者 韓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唐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