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5000科技特派員助力農村産業

2021-02-21 10:10 來源: 貴州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遵義的辣椒、都勻的毛尖、大方的天麻、羅甸的蔬菜……貴州農特産品憑藉優良品質連年走俏市場。

如今,貴州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齊頭並進,繪就出多彩貴州的絢麗底色。産業興旺的背後,離不開一群人辛勤的付出,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單位,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員。2021年,貴州把“選派2000名科技特派員赴基層開展農技服務,選聘100名各類‘産業導師’助推鄉村振興”定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03年,貴州獲批全國第二批科技特派員試點地區。在實踐中,貴州不斷探索有貴州特色的科技特派員機制,創新科技服務農民、農村和農業形式,科技特派員制度為貴州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2016年,《貴州省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暫行)》出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管理工作,激勵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受冬季低溫天氣的影響,羅甸縣今年春季蔬菜播種時間預計推遲半個月。羅化村貴平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余健告訴記者:“羅甸蔬菜的優勢是錯季,如果不能搶先上市,價格必然會受到影響。”

正當余健犯難之際,貴州省科技特派員、省農科院園藝所副研究員陶蓮為他帶來了解決方案:採用地膜和小拱棚雙重保溫措施應對低溫天氣造成的冷害。

“這雖然會導致每畝地增加500元左右的成本,對比錯季上市帶來的價格優勢,仍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余健介紹,今年基地計劃種植冬春蔬菜350畝,預計到三月初,基地首批黃瓜、南瓜就能上市。

“對比貴州大部分地區三四月份才能下種,羅甸獨特的氣候優勢佔據了天時,帶來的紅利巨大。”陶蓮説,羅甸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特徵,耕地破碎、土地稀缺,地緣的劣勢也十分明顯,要破解地理條件帶來的劣勢,只有發展高效農業。

2019年,貴州省農科院啟動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項目,羅甸縣羅化村作為示範點之一,大力推廣“321”蔬菜高效種植模式,實現一年三季四熟。通過採用間作、套作、復種、水旱輪作等方式,配套高産栽培技術,三季産值分別能達到畝産3萬元、2萬元、1萬元,極大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貴州省科技特派員羅甸縣服務團副團長魏祥雲説,科技力量下沉,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科技特派員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通過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新模式的探索推廣、新農民的培育培訓,有效撬動農村産業的發展。

望謨縣與羅甸縣處在同一緯度,兩地具有相似的氣候優勢和地緣劣勢。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員張正學卻另有一套解決方案。

張正學告訴記者,望謨縣的土地貧瘠,土質以砂頁巖為主,用來種植玉米,産量要比其他地方低一大截,而這種土質卻十分適合芒果的生長。

2011年,在省農科院熱作所科研團隊的幫助下,芒果在望謨試種成果,並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隨即,芒果産業被確定為全縣“三果兩茶”支柱産業之一,並在全縣適宜芒果生長的9個鄉鎮推廣種植。

2020年,望謨縣借助省、州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契機,實施産業結構再調整,新增芒果種植5.05萬畝,全縣種植面積達10.56萬畝,帶動全縣上萬餘戶農戶致富增收。

多年來,農科院熱作所持續推進科技助農行動,先後選派48名科技人員赴望謨縣開展科技服務,幫助望謨縣先後研發、探索出“山地芒果優質高産栽培、芒果綠枝帶葉嫁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一系列山地高效栽培、農産品加工儲存技術和高效循環農業模式,促進了望謨熱作産業的快速發展。

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據統計,2015年以來,貴州省圍繞全省脫貧攻堅主要産業和基層技術需求,累計選派了5000余名科技特派員赴基層開展服務,他們在産業開發、技術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記者 何登成)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