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

2021-02-24 22:46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下午4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民政部部長李紀恒,副部長唐承沛、高曉兵、王愛文、詹成付介紹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各位記者朋友,歡迎大家參加今天下午的又一場新聞發佈會,大家辛苦了。今天下午我們請到的是民政部各位領導,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十三五”期間,我國的民政事業取得了重大進展,“十四五”期間還將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任務,所以今天很榮幸邀請到民政部部長李紀恒先生、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先生、副部長高曉兵女士、副部長王愛文先生、副部長詹成付先生,給大家介紹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新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現在先請李紀恒部長介紹情況。

民政部部長 李紀恒: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感謝大家對民政工作的關心支持。我先通報2020年民政工作情況。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民政系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力戰疫情、促脫貧、兜底線,民政工作取得新進展。

圖為民政部部長李紀恒。(徐想 攝)

一、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把講政治貫穿于各項工作,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紮實抓好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將“兩個維護”體現到實際工作成效和人民滿意上。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持續鞏固民政系統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組織領導,大力支持湖北和武漢抗疫,協調7個省份民政工作隊伍跨省支援武漢,部領導帶隊到武漢督導工作。廣泛動員慈善力量、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志願者參與防控,接收捐贈資金396.27億元、物資10.9億件。緊抓養老、兒童福利、民政精神衛生、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殯葬等民政服務機構防控,制定一系列防控指南,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民政系統“零感染”。指導各地守牢社區防控陣地,有力服務疫情防控大局。

三、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效顯著。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勁頭,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組織全面摸排監測,全國共有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範圍,實現“應兜盡兜”。重點保障貧困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殘人員脫貧。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支持力度。出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專項政策,鞏固脫貧成果。

四、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城鄉低保4426.8萬人,低保標準同比增長8.6%、11.7%。城鄉特困人員477.7萬人,基本生活標準同比增長9.2%、12.2%。25.4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首次納入國家保障。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分別惠及1212.6萬人、1473.8萬人。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關愛保障,增發生活補貼、價格補貼285億元,為9.3萬未參保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指導城鄉社區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防汛救災。

五、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健全。“十三五”期間先後在203個地區投入50億元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養老模式。持續增加機構養老床位,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提升服務保障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國養老機構3.8萬個,同比增長10.4%,比2015年底增長37.2%;各類機構和社區養老床位823.8萬張,同比增長7.3%,比2015年底增長22.5%。連續四年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行動,出臺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政策,維護老年人權益,提升“老有所養”水平。

六、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深化。推廣優秀社區工作法,深化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加強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城市和農村覆蓋率穩步提高。開展“社區萬能章”治理,為基層減負。加強社會組織政治建設,提高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率。基本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規範收費行為。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深化殯葬改革,開展墓地違規經營排查整治。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全面推進民政工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週年。

我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和幾位副部長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李部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徐想 攝)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都知道,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底線制度安排。請問在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民政部門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確保這些工作落到實處的?謝謝。

李紀恒:

兜底保障是我們民政部門在脫貧攻堅中做的最主要工作,這個問題請唐承沛副部長回答。

圖為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徐想 攝)

民政部副部長 唐承沛:

感謝您提出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近年來,民政部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全力以赴推進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現在有1936萬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者特困供養,佔到全部貧困人口的19.6%,圓滿完成了黨中央賦予民政部門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務。主要是抓了這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民政業務工作。把兜底脫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政系統的頭等大事,全力以赴、盡銳出戰,持續將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傾斜,築牢了兜底保障的堅固防線。除了剛才講的1936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以外,現在全國所有的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全部超過了國家扶貧標準,納入兜底保障範圍的貧困人口,穩定實現了吃穿“兩不愁”。

二是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持續制定出臺政策措施,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的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和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自中央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民政部門共出臺脫貧攻堅政策97項,夯實了兜底保障的制度基礎。

三是切實加大特殊群體兜底保障力度。完善低保政策,特別是把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全面落實救助保障政策,確保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應養盡養”“應救盡救”。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做到應補盡補、應助盡助。落實好農村“三留守”人員的關愛服務政策,做到“應幫盡幫”、“應扶盡扶”。總的來説,就是要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確保各類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專業社工、志願者參與脫貧攻堅,使兜底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脫貧攻堅以來,全國社會組織共實施扶貧項目超過9萬個,投入各類資金1245億元,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是有效推動兜底保障工作落到實處。剛才你提出這個問題,以上這些政策、這些要求,關鍵是要推動落實,要落實到位。民政部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定期開展數據比對,逐一摸排核實,確保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同時,將脫貧攻堅的情況納入民政重點工作綜合評估項目,加強跟蹤問效。我們會同駐部紀檢組連續三年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有效遏制了漏保、錯保、關係保、人情保等問題,困難群眾的滿意度超過了98%。

總的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合力攻堅,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任務圓滿完成。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上遊新聞記者:

據統計,5-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將進入中高齡,我國將迎來一波養老照護浪潮,養老服務接受更大挑戰和考驗。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部分地區探索發展了“家庭養老床位”這種新養老服務方式,請問民政部對此有何看法?“家庭養老床位”能否為解決我國養老問題提供助益?謝謝。

李紀恒:

養老是當今中國一大問題,大家非常關心,許多家庭都有老人,家有一老也是一寶,但是照顧不好也是問題,這個問題請主管養老服務工作的曉兵副部長彙報。

圖為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徐想 攝)

民政部副部長 高曉兵:

謝謝你提出這麼好的問題,相信這也是老百姓非常關心關注的問題。目前養老服務方式主要有三種: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大多數老年人還是更願意選擇居家養老。但是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隨著失能老人的增多,家庭養老遇到了照料精力、時間以及專業能力的挑戰,也出現了家有一位失能老人,就會拖垮一個家庭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在“十三五”期間,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在203個地區進行了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改革試點,在改革中涌現出很多符合基層實際的好做法,其中就有家庭養老床位這麼一個創新舉措。所謂的“家庭養老床位”是指以養老機構為依託,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點,把養老機構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對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專業護理、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極大地緩解了家庭養老的難處,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好評。

家庭養老床位的創新是在“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相協調”的指導思想下産生的創新舉措,各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效。就老年人來説,首先是節省了機構養老的床位費,同時得到了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中受到專業化的服務。從養老服務的供應方來説,節省了機構養老要進行的建設和土地的費用,有關的試點城市發現,當達到一定規模以後,投入一個家庭養老床位的費用是投入一個機構養老床位的1/5。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近一兩年他們發展了6000張家庭養老床位,相當於建設了50個中等規模的養老院,這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説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感覺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也是這麼看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上門服務都叫家庭養老床位,也不能盲目發展,它需要有相應的足夠支撐。下一步要制定家庭養老床位的規範標準,把它納入養老服務監管範圍,還要很好地佈局養老服務機構作為支撐點,並出臺政策來支持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服務家庭養老。我先回答這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都知道民政工作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的問題是在“十四五”期間民政領域有哪些重大的工作規劃?謝謝。

李紀恒:

謝謝記者的提問。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接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民政系統砥礪奮進、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任務,各項民政事業取得新進展。五年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持續改革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困境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得到了更好保障。殘疾人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蓬勃發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開展,社會組織、殯葬、婚姻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行政區劃設置不斷優化,這些工作的進展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對照中央部署和人民的期待,民生兜底保障還是有短板,基層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民政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堅持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職能定位,按照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的決策部署,把高質量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與謀劃民政事業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與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治理能力結合起來,更好地履行民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職責使命。我最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確保共同富裕的大路上一個不掉隊。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果,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進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在保障對象上適度擴大兜底保障和社會福利範圍,將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納入政策保障。在保障內容上,從資金、物質為主逐步向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在手段方式上,充分運用大數據比對機制,提高精准保障和便民服務水平。在保障水平上,科學合理地調整完善各類救助保障標準,發揮慈善事業第三次分配作用,幫助特殊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是全面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編制實施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因地制宜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志願互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社區協商制度,加強智慧社區建設,拓寬民意表達和溝通渠道,發揮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加強社會組織政治建設,健全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引導社會組織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優化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推進婚喪禮俗改革,減輕群眾負擔。

三是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供支撐。剛才這個問題我們曉兵副部長已經説得很詳細,大家很關心,我們一直在全力以赴做這個事。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讓所有老年人能夠享有“身邊、床邊、周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多樣化水平。優化機構養老,優先發展護理型床位,加強醫養康養相結合,盡可能滿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護剛需。大力發展“養老+”新業態,推進養老事業産業協同發展,滿足不同層級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強養老服務監管,保障養老服務質量。我就點題式地介紹這些情況,請大家繼續提問。

CGTN記者:

社區工作者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民政作為社區工作的指導部門,對於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麼樣的安排?

李紀恒:

社區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民政部在這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很多工作,具體情況請主管這項工作的愛文副部長回答。

圖為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徐想 攝)

民政部副部長 王愛文:

謝謝你對城鄉社區工作者的關注,社區工作者離群眾最近,他們是黨和政府政策的終端執行者,也是給群眾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剛才你講到疫情防控的問題,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都看到了社區工作者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廣大社區工作者的辛苦。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社區工作者,多次到社區考察慰問,對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民政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主要從四個方面對社區工作者制定了關心關愛的政策。

一是從總體政策制度設計上看,去年我們報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於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包括防疫補助、減負減壓、輪休補休、關心關愛等,社會上稱它為“暖心八條”,為社區工作者履行社區防控的責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完善了社區工作者的待遇保障。民政部會同中組部、財政部、人社部等有關單位,不斷完善社區工作者待遇政策,推動社區工作者待遇提升。我們推動各地建立了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體系、建立了符合社區工作者特點的薪酬制度和正常的增長機制。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上海,提出了“三崗十八級”的做法,我們把上海的經驗進行了推廣。

三是加強了社區工作者的能力建設。民政部這幾年連續主辦了全國社區工作者大講堂,依託《學習強國》等平臺開展了社區幹部在線培訓,與中宣部連續三年舉辦了35期社區工作者培訓班。一些地方也開發了很好的社區工作者培訓平臺,比如總書記視察過的長春社區幹部學院,就做得比較好。我們還鼓勵社區工作者獲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從而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和薪酬水平。

四是加大了對社區工作者的褒揚力度。民政部聯合中宣部開展了城鄉最美社區工作者的宣傳和推選活動,讓廣大社區工作者感受到對他們的關懷和關注。去年民政部專門開展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城鄉工作者的表彰評選,共表彰了498名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城鄉社區工作者。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意見》對加強社區治理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一是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好文件要求,進一步研究制定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政策制度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二是加強培訓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今年,全國社區(村)都在同步進行換屆,換屆之後我們將會同中組部等有關部門對他們開展輪訓。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城鄉社區工作者的宣傳和表彰力度。目前我們正和中宣部開展新一輪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宣傳推選活動,啟動全國城鄉社區治理專項表彰,宣傳表彰一批優秀社區工作者。我先介紹這些。

經濟日報記者:

近幾年來,民政部一直在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和行政機關的脫鉤改革工作,我的問題是這項工作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有何考慮?謝謝。

李紀恒:

謝謝你對行業協會商會工作的關心,這個問題請主管這項工作的成付副部長回答。

圖為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徐想 攝)

民政部副部長 詹成付:

行業協會商會是我們國家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大改革,從2015年起到目前歷時五年多,國務院專門成立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聯合工作組,聯合工作組由若干部門組成,其中民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多措並舉,全力推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基本完成了最初設定的脫鉤改革目標任務,截至去年年底,共有728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和67491家地方行業協會商會按照“五分離、五規範”的要求基本完成了脫鉤改革,完成率分別為92%和96%。

第二,通過改革,理順了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的管理體系,形成了黨建引領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新機制。行業協會商會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從“有形覆蓋”不斷向“有效覆蓋”推進。

第三,通過改革,初步建立起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新體制。

第四,通過改革,行業協會商會獨特優勢和功能作用日益顯現。近年來在助力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復工復産、對外合作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方面,行業協會商會都發揮了政府助手、行業抓手、企業幫手的作用。

五年多的實踐證明,黨中央作出的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的部署,目前我們正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研究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這一重要部署。下一步主要是圍繞鞏固拓展脫鉤改革成果、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完善綜合監管、加強引導幫扶,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説的“扶上馬、送一程”,以此來提升行業協會商會的各種功能,使脫鉤改革以後的行業協會商會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走得更好,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

我的回答就是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近期我們注意到,民政部公佈了2021年的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請問公佈後將如何處置?普通公眾應如何識別這些非法社會組織?謝謝。

李紀恒:

對非法的社會組織的處理我們是堅決的,依法依規處理,這個問題請主管這項工作的詹成付副部長回答。

詹成付: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注意到,2021年公佈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後,社會各方面反響非常強烈,這説明這件事情辦對了、辦好了。在這裡我們也感謝包括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正是大家通過各自媒體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群眾認識到非法社會組織的害處,讓非法社會組織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非法社會組織,是指沒有經過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的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許多冠以全國性名稱,比如説“中國XX”“中華XX”“全國XX”,也有一些省級的。騙錢斂財、擾亂經濟社會秩序是他們共同的特徵,非法社會組織不清理、不治理、不整頓就是對近90萬個合法的社會組織權益的侵害。民政部對非法社會組織是零容忍態度。2018年,民政部會同公安部聯合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集中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依法處置了非法社會組織1.4萬餘個。此後,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的工作由集中整治轉為常態化治理。我們今年公佈的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就是常態化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治理非法社會組織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公佈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是最基礎性的工作。有人説光公佈名單有什麼用呢?公佈名單非常有用,一方面,公佈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是要提醒廣大的社會公眾跟他們打交道的時候要謹防上當受騙,這是我們的一個善意提醒。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和懇請社會各方面提供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的線索。我們用的詞彙是“涉嫌”,就是説還不確定。因為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有固定場所、固定聯絡人員、固定電話,非法社會組織地點不固定,甚至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們僅僅依靠現有執法力量很難發現,所以我們公佈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就是期望靠社會發現,靠社會來舉報,我們將通過舉報線索進行核查,固定證據,對查證屬實、證據確鑿的,將依法予以取締。目前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之中。

如何識別非法社會組織?首先是廣大公眾要有一種自醒的意識,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越是利益大的事情越要小心。公眾可以通過“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和“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隨時查詢全國各地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單,核查其合法身份。現在社會組織信息化建設步伐還是很快的。凡是名單中沒有查詢到的,你一定要小心,肯定不是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免於上當受騙。在這裡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大家要一如既往地宣傳這方面的知識,少讓老百姓受騙上當。

我就説這麼多,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正式施行,我們也了解到該部法律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了國家長期監護、臨時監護的各種情形,並將監護缺失未成年人納入保護範圍。還提出在鄉鎮街道層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等,請問民政部將如何落實上述法律要求?謝謝。

李紀恒: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主管這項工作的曉兵副部長回答。

高曉兵:

謝謝你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關心。去年10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頒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並將於今年6月1日實施。從1991年我國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至今已經有30年曆程,中間經歷了兩次修訂和一次修正,這次的修訂,適應了我國當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需要。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協調機制具體工作由民政部門承擔,統籌協調、督促指導這項工作的開展。對於民政部門來説,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首先,要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加快國家層面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的建立,目前正在成立過程中。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推動省、市、縣各級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第二,要加強國家監護。我們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具體的措施和辦法,特別是要落實民政部門的長期監護和臨時監護職責。近期我們已經和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了做好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來加強突發情況下的未成年人的監護,取得了很好社會效果。

第三,要加強隊伍建設。這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力量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我們將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隊伍的培訓和指導,以及採取一些激勵措施,在現有的5.6萬名兒童督導員和67.5萬名兒童主任的基礎上,構建起適應新時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需要的力量。

第四,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已經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設包括鄉鎮未保站在內的未成年人保護機構是各級民政部門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重要陣地和工作抓手,要切實落地落實落好。

我在這裡也呼籲,我們的記者能夠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更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做好這部法的貫徹實施。

鳳凰衛視記者:

當前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還沒有解決,部分群眾的生活還面臨一些困難,請問民政部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考慮和打算呢?謝謝。

李紀恒: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也是目前我們很關心的問題。請主管這項工作的唐承沛副部長回答。

唐承沛:

你提的這個問題,困難群眾非常關心,社會各界也都很關注。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但低收入困難群眾還將長期存在。比如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農村還有一部分易致貧返貧人口,另外還有一些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人員等,對這些群眾的基本生活,黨和政府還要繼續給予關心和幫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民政部重點要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是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庫。全面開展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為重點,建立動態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庫,加強監測預警,就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把困難群眾精準地找出來,根據他們困難的情況,針對性地給予相應幫扶和救助。

二是健全完善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把走訪發現需要救助、需要幫扶的困難群眾作為基層組織的重要工作內容,當然也包括大數據監測預警,推動救助理念從“被動救助”向“主動救助”轉變。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主動發現,形成主動救助合力。民政部已經陸續公佈了全國各級3700多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渠道暢通,做到及時發現、及早介入、及時救助。

三是構建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根據困難情況和致困原因,劃分出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幾個救助圈層,運用不同救助政策實施兜底保障,形成綜合救助格局。

四是創新發展社會救助服務方式。過去我們的救助主要偏重於物質救助,給米、給面、給油、給資金,現在困難群眾有了多元化的需求,對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還要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創新急難社會救助,對群眾的緊急性生活困難,實行“小金額先行救助”,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跟進救助。實行小金額先行救助,就是當困難群眾遇到緊急困難的時候,救助工作要突出一個“快”字。逐步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的申請限制,探索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

五是不斷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把低保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下放到鄉鎮和街道,因為它們更靠近困難群眾。加強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實現各個方面的救助幫扶信息統一匯集、互通共享。在此基礎上,推動社會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傳統的進村入戶方式還要繼續保持,做到既有“面對面”,又有“端對端”,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救助服務。謝謝。

陳文俊:

今天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李部長和各位副部長,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