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代表委員熱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2021-03-07 08:5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代表委員熱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奮鬥“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有諸多有利條件,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代表委員表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簡稱規劃綱要草案),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我們要乘勢而上、接續奮鬥,奮力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第一項就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這一目標有何深意?

“這個目標設定科學務實、內涵豐富,我們要深刻理解領會,齊心協力、銳意進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河北省保定市市長郭建英代表表示。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委員説。

林毅夫委員表示,具體來看,要以創新為驅動,注重協調發展,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要注重暢通經濟循環中的堵點,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消除在産業升級和要素配置中存在的障礙。應該重視數字經濟優勢,發揮數據這一新要素提高經濟效率的作用,提高發展質量。

“新發展階段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郭建英代表説,這就要求我們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展望2035年,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林毅夫委員説,只有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才能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充分釋放增長潛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王珂 韓鑫)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李鬱華代表説。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我們必須拿出更大勇氣、更多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山西省陽泉市委書記姜四清代表説。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李鬱華代表説,“這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特別是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健全公平競爭制度。”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姜四清代表説,“‘十四五’時期,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高水平開放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拓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上下功夫,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深化改革開放,需要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下一步,陽泉市將繼續推動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姜四清代表説。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到2035年,我國將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李鬱華代表説。(記者 羅珊珊 石羚)

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實豐富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誌。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得到新提高、達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求和重要保證,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任務。”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代表説。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文明深入人心並自覺轉化為內在信念和外在行為,將為文明程度的提高提供溫潤深厚的道德滋養。”熊思東代表説,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形成正確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要堅持面向基層、重心下移,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價值要求植入群眾心中。”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代表表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社會化、專業化,深入開展培育文明風尚行動,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要不斷豐富和改善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十四五’時期,要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大高品質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供給,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鄭曉幸代表説。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我們要持之以恒,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增強人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熊思東代表説。(記者 孟祥夫)

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底色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是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這一目標的設定,體現了我們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下一步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長白加扎西代表説。

“建設美麗中國,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甘肅省水利廳廳長霍衛平委員認為,要打破壁壘,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協同推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建立起協同保護機制,形成多部門治理合力,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這為我們今後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白加扎西代表表示,“果洛州地處三江源生態保護核心區,我們一方面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加快恢復生物多樣性資源,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制度,讓更多農牧民分享生態紅利。”

展望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遠景目標令人期待,我們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底色。”白加扎西代表説。(記者 常欽 錢一彬)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委員認為,“這一目標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規劃綱要草案在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有利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鄭秉文委員認為,接下來,要擴大就業容量,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為有意願有能力的人創造更多公平就業機會。

實現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需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這要求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鄭秉文委員建議,此外,還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和精準性。

對於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代表表示,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鄭秉文委員認為,展望2035年,我們將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總體而言,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真正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記者 丁怡婷 原韜雄)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大意義。”湖北省天門市委書記莊光明代表説,下一步,要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十四五’時期,要在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完善國家行政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上下功夫。”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委員説。

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雷鳴強委員表示,“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注重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治理效能新提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莊光明代表表示,要在黨的領導下,構建和完善不同治理主體既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又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治理格局,充分調動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力。同時,善於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並將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新成果以法治形式加以確立和鞏固。

“展望2035年,將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雷鳴強委員説。(記者 金歆 倪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