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舉行發佈會

2021-03-09 13:20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3月8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胡祖才,秘書長趙辰昕介紹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趙一帆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我們向各位女士送上祝福,祝大家節日快樂。今天出席發佈會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三位黨組成員:寧吉喆副主任、胡祖才副主任、趙辰昕秘書長。大家知道,發展改革工作在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天三位將向大家介紹這方面的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現在,先請寧吉喆副主任介紹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寧吉喆: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3月5日,何立峰主任接受了“兩會”部長通道專訪,回答了媒體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今天我和胡祖才副主任、趙辰昕秘書長很高興與媒體朋友們見面,接著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值此“三八”國際婦女節,首先,向各位女同胞致以節日的問候。同時,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發展改革工作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

去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部門各地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實現了我國經濟運行逐季改善、穩定恢復,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圖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寧吉喆。(徐想 攝)

這幾天,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以及2021年計劃報告草案已提交“兩會”審查。關於計劃報告草案,主要是總結去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提出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政策取向和具體任務,提請全國人大代表審查和全國政協委員討論。全國人代會通過後,將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依據。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做好發展改革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李克強總理所做《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擴大開放,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安全和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

我先介紹這些。下面,請胡祖才副主任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基本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胡祖才:

各位記者朋友,下面簡要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基本情況。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編制規劃綱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會議進行專題研究部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19年起我們就會同有關方面紮實推進規劃編制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後,我們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建議》精神,在深入開展“十三五”規劃總結評估基礎上,起草形成《綱要草案》。編制過程中,我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相統一,組織開展200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廣泛聽取各領域專家和各地區、各部門意見,面向全社會開展問計求策,充分諮詢論證,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綱要草案》中來。

圖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胡祖才。(徐想 攝)

《綱要草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化量化“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描繪了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綱要草案》共19篇、65章、192節,約7.4萬字,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重點闡述發展環境、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是17個方面的戰略任務和舉措,第三板塊是規劃實施保障。總體看,《綱要草案》重點體現了“四個突出”。

第一,突出體現“三個新”的核心要義。《綱要草案》立足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體現了對“三個新”要求的整體把握、系統貫徹和一體落實。

第二,突出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有機銜接。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聚焦“十四五”階段性任務,緊緊圍繞“六個新”目標要求,設置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5大類20個主要指標,既注重貫徹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充分銜接,又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使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在設定目標值時堅持科學合理,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併為應對不確定性留有空間。

第三,突出統籌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的要求。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首次設立安全發展專篇,對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保障糧食、能源資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體安排。

第四,突出強化重大戰略任務落實的項目支撐。圍繞國家所需和人民所盼,共設置20個專欄,提出102項重大工程項目,為《綱要草案》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綱要草案》正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我們將積極吸納代表委員意見,抓緊修改完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催人奮進,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宏偉藍圖一定能變為現實,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一定能再邁上新的大臺階!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寧吉喆副主任和胡祖才副主任的介紹。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趙一帆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從目前情況看,2021年宏觀經濟仍然面臨域外疫情輸入風險,同時外部經濟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此外,在政策、改革層面,2021年將如何支持經濟復蘇?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謝謝。

寧吉喆: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首先應當指出,2021年1—2月中國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二季度以來穩定恢復的態勢。從生産指標看,前2個月全國統調發電量、鐵路裝車數同比分別增長24.2%、16.5%。從需求指標看,今年春節期間零售餐飲消費比去年春節增長28.7%,比疫情前的2019年春節增長了4.9%。2月份電影票房122.65億元,創造全球單月單市場票房紀錄。春節過後,投資項目開復工率、施工企業開工率均高於往年。昨天已經發佈了進出口數據,1—2月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2.2%,其中出口增長50.1%。從景氣指標看,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0.6%和51.4%,連續12個月在榮枯線之上,表明經濟保持擴張態勢。

同時,如你所説,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仍面臨一些風險挑戰,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形勢嚴峻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但應當看到,國內經濟存在的問題,有許多是恢復中的問題,是通過發展可以解決的問題。你講到,對外部輸入的各種風險,我們必須積極防範、妥善應對,以國內主動工作的確定性來對衝國際複雜環境的不確定性。

大家已經看到,計劃報告草案中明確了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GDP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CPI漲幅3%左右等。這些指標的提出,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考慮了疫情對經濟軌跡的影響,考慮了年度之間平衡銜接,體現了瞻前顧後、區間調控的要求。可以確信,在宏觀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場主體的努力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有把握實現的。我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介紹一下政策措施。

一是保持宏觀政策必要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超過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中央對地方一般轉移支付增長7.8%;均衡性轉移支付等增長10%以上。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今年名義GDP增速可能較高,流動性要保持合理充裕。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比去年提高200萬人,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政金融等政策支持,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

二是繼續實施惠企紓困政策。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穩住了1.4億戶市場主體,就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在減稅政策方面,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在金融政策方面,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引導銀行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對受疫情持續影響的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在降成本方面,繼續推動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取消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徵收標準再降低20%,鼓勵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

三是用好改革政策。改革既是動力,也是宏觀政策的組成部分。穩增長促發展必須更多依靠改革創新這個根本動力。改革政策要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實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深化放管服、企業、財稅、金融、價格等體制改革。開放政策要加強支持保障,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穩住貿易規模和市場主體,促進外貿進出口量穩質升,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四是明確科技發展和産業政策導向。科技是發展的動力,産業是發展至關重要的基礎。要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切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進一步加強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和發展實體經濟,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開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對先進製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落實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産業和軟體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繼續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

五是注重需求側管理。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內需和外需協調發展,發揮好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關鍵性、支撐性作用。這裡重點講講消費。擴大消費必須穩定擴大就業、保持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同時要看到,去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下降4%,低於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的實際增速,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接觸性聚集性消費受到制約。因此,深入挖掘消費潛力,當前尤其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促進居民消費的工作,還要著力擴大商品消費包括大宗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健康消費、信息消費、網絡消費、綠色消費。在汽車方面,要開展汽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引導一些地方和城市繼續放開新能源汽車限購政策和增加指標。這有利於擴大汽車消費,也有利於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已經達到145.6萬輛,同比增長17.3%。在住房方面,要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供給,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

六是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強生態環保,有利於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要以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契機,加快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經達到了9.34億千瓦,要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推進清潔能源增長消納和儲能協調有序發展,培育壯大規模達數萬億元的節能環保産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的目標。

封面新聞記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將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增強投資增長後勁,進一步發揮投資關鍵作用。請問今年在擴大合理投資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哪些考慮和計劃?謝謝。

寧吉喆:

去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投資功不可沒。今年我們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需要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大補短板力度,拓展投資空間,增強投資增長後勁,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主要從五方面著手:

第一,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6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億元,用於集中力量辦國家層面的大事、難事、急事,積極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農”和水利、重大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建設。同時,今年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規模總體穩定,精準用於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物流、市政和産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推動有效投資。

第二,加大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的力度。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供給。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去年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高於全部投資7.7個百分點。今年要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統籌好産業佈局,聚焦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擴大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

第三,加快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在新型城鎮化方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時推進川藏鐵路、西寧至成都鐵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項目。

第四,促進民間投資更好發展。去年民間投資保持良好恢復勢頭,全年實現了正增長,佔全社會投資的54.9%,潛力很大。今年要採取三個“進一步”的措施:一是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繼續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兩新一重”及補短板項目建設。二是進一步增強民間投資能力,引導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落實中小微企業降成本政策。三是進一步創新民間投資方式,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穩妥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産。

第五,加強項目儲備和資金要素保障。主要有“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項目走在投資前”,今年將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全面梳理重點建設任務,積極謀劃儲備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二是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加快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組織各地方高質量做好專項債券項目準備。三是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做好國家重大項目用地等保障。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知道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話題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能否介紹一下今年“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在解決老百姓煩心事和操心事上,有沒有一些新的、值得期待的舉措?謝謝。

胡祖才:

五年規劃既是“國事”,也是“家事”。《綱要草案》通篇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眼人的全面發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突出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目標指標和政策舉措,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在主要指標設置上,民生福祉類指標數量最多。此次《綱要草案》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這些指標覆蓋了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各民生領域,這充分體現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

在就業和收入方面,主要是推進更充分更有質量就業、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首要位置,擴大就業容量,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健全終身技能培訓制度,持續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要基本同步,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多渠道增加財産性收入。

在教育方面,主要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持續改善教育基礎薄弱縣、人口流入地和農村地區辦學條件,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000所以上,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補齊學前教育短板,新建改擴建2萬所幼兒園,增加普惠性幼兒園學位400萬個以上,努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到90%以上;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92%以上。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實訓基地和專業,培育一大批“大國工匠”。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支持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建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

在醫療衛生方面,主要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完善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醫療服務體系,支持醫療資源薄弱省份建設一批區域醫療中心,提升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醫護人員培養質量與規模,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提高到3.2人、註冊護士數提高到3.8人。健全全民醫保制度,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積極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使用改革,切實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在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四五”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失業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放寬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條件,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做到“應保盡保”。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推進社保轉移接續。同時,強化對困難人群的社會救助和兜底保障,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在養老育幼方面,主要是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預計“十四五”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綱要草案》回應社會關切,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多措並舉擴大養老機構床位供給,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護理型床位佔比提高到55%。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目前的1.8個提高到4.5個,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鼓勵幼兒園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提高保育保教質量和水平。謝謝。

鳳凰衛視、鳳凰網、鳳凰新聞記者:

我們看到,近年來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就,包括1億非戶籍人口落戶目標順利完成,包括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想問一下“十四五”規劃綱要針對下一步去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的質量還有哪些針對性措施,如何確保這些措施到位落實?謝謝。

胡祖才: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和強大國內市場的源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農業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超過60%、45%,1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順利實現,“19+2”城市群格局基本確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鎮化率處在60%—70%之間,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一個較快發展的中後期,也是全面轉型的關鍵期,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第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仍有2億多農業轉移人口沒有在城市落戶,部分已經落戶的還存在市民化質量不高問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仍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要堅持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加快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方面繼續降低落戶門檻,實現“願落盡落”。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推動穩定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確保外地與本地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一視同仁;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要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同時依法維護好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三權”。

另一方面推動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一視同仁、應有盡有”。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挂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鼓勵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提高居住證持有人城鎮義務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務的實際享有水平,推動非戶籍常住人口逐步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同時要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推動“人地錢挂鉤”。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相關政策,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分配同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等挂鉤機制,根據人口流動實際調整公共服務領域人員編制和設施佈局。

第二,優化城鎮化佈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超大城市要推動“瘦身健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過高、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劃定並堅守城市開發邊界,慎重撤縣設區。二是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導過度集中的資源要素逐步有序轉移,合理降低中心城區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三是與周邊中小城市、郊區新城等聯動發展,通過推進交通一體化,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

大中城市要完善功能。就是要發揮大中城市綜合成本相對較低優勢,主動承接超大特大城市産業轉移和功能疏解,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生活品質。

縣城要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縣城是“鄉頭城尾”,是服務億萬農民的重要陣地和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點。在多數地區,縣城仍是農民就醫、就業、子女入學的首選。現在縣城建設中的短板弱項仍然很多,必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去年以來,我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快縣城補短板強弱項,這裡也包括特大鎮,完善頂層設計、加強資金支持、有序開展示範帶動。“十四五”時期要支持東部地區基礎較好的縣城建設,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城鎮化地區的縣城建設,合理支持農産品主産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建設,加強邊境城鎮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産業培育等4大領域17方面設施提級擴能,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

第三,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促進宜居宜業。推動補齊群眾需求強烈的公共交通、停車場、充電樁等短板,加強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推動城市內澇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運用數字技術改善城市治理,使城市居民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路透社記者:

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如何推動圍繞雙循環、新格局一系列的改革舉措?為什麼2021年我們設的經濟增長目標是高於6%,是怎麼考慮的?“十四五”為什麼沒有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我們在2021年怎麼樣防範由於去年寬鬆政策帶來的資産泡沫、金融風險、債務風險?謝謝。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 趙辰昕:

非常感謝路透社記者的提問,您前面提到的,我覺得關心的重點是改革。剛才第一位記者也提到了改革,現在社會對改革還是非常關心。確實,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們更要充分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作用。前不久,在剛剛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五個圍繞,就是要圍繞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來深化改革,圍繞暢通經濟循環深化改革,圍繞擴大內需深化改革,圍繞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圍繞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深化改革。這五個圍繞非常重要,是我們下一步做好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

圖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徐想 攝)

這位記者還提到今年的宏觀調控如何來平衡經濟增長和防範風險的關係,我理解大概是這個意思。其實剛才寧主任回答問題時已經談到了,我們既要底線思維,對預判的風險做好預案,又要加強及時的跟蹤和研判,要相繼調控,快速準確科學應對。另外,要堅定不移地改革,用改革來化解風險和挑戰。借這個機會,我再把我們委今年要重點推進的一些改革任務給大家作一些介紹,歸納起來是五個著力:

第一,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在國有經濟領域,重點是要推進國有經濟的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推動國有資本、國有企業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産業引領、國計民生和公共服務等功能,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我們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動已經確定的四批200多戶國企混改試點。我們要打造一批新的標桿企業和典型的案例,要及時總結混改實踐經驗,制定深化國企混改的實施意見。在民營經濟領域,大家也很關心,我們重點還是要優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要努力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壁壘和障礙。我們還要加強對民營經濟運行的監測,樹立一批民營經濟發展的示範城市,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第二,著力推動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有三個方面,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我們要落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要推動市場提質增效,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在要素高效配置方面,我們要繼續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改革,要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在完善市場準入方面,我們要全面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的管理模式,要健全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今年要修訂和出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持續破除市場準入的各種隱性壁壘。制定和出臺海南、深圳等放寬市場準入的特別措施。

第三,著力深化重點行業的改革。我點幾個行業,電力行業要推動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建設,要擴大電力現貨交易試點,還要推動電網企業裝備製造、設計、施工等競爭性業務改革實施方案的落實。石油天然氣行業要深化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的改革,要加快構建全國一張網,而且要推動國家管網向市場主體公平開放,不斷完善政府原油、成品油儲備的體制機制,鐵路行業,深化鐵路市場化改革,促進鐵路運輸業務市場主體適度競爭。

第四,著力促進全面綠色轉型。重點要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樣一個目標,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完善能源消費的雙控制度,完善清潔能源增長、消納、儲能協調有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産品的價值實現機制。加快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

第五,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剛才胡祖才副主任已經提到了相關的措施,我再簡單歸納幾句。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要健全各種生産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努力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另外,還要完善重要民生商品的價格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體系,還要促進養老托育服務的健康發展,還要改革和完善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務體系,靠這種改革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關於改革我就説到這兒。

胡祖才:

回答一下“十四五”GDP指標設置的表述。GDP歷來是最具綜合性、也最受大家關注的指標。《綱要草案》將GDP作為主要指標予以保留,同時將指標值設定為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種表述方式在五年規劃史上還是首次。實際上是以定性表述為主,隱含定量表述。這是從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整體出發,充分把握“十四五”發展趨勢和內外部環境,經過慎重論證、反復比選、深入研究作出的一次調整。我想,還是要全面準確的來理解這種表述。

第一,GDP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反映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所以這次《綱要草案》主要指標表中仍然保留了GDP指標,只不過是指標值的表述做了調整。

第二,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能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更不能為了經濟增長不顧質量效益和生態環境方面的後果;但另一方面,實現現代化也需要合理的增長,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綱要草案》的處理方式有效兼顧了這兩方面需求。經濟增長目標以定性表述為主、隱含定量表述,並不意味著不要GDP增速,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蘊含著未來15年我國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大家也看到,《綱要草案》當中其他主要指標,比如失業率、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這些指標,和GDP是相關聯的,這些指標給出了具體數字,這裡面隱含了我們要努力使經濟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一致。

第三,我們通過多方面銜接測算,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多家智庫都進行了測算。但考慮到這五年內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不設定一個具體的量化增速目標,有利於更積極、主動、從容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的靈活性,為應對不確定性留有空間,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相對於五年來説,年度形勢較易研判,因此在年度工作中,可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和經濟運行狀況等,視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年度增長目標,實際是具體的數值在年度中確定。謝謝。

彭博社記者:

想問一下科技自立自強的問題,“十四五”期間,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目標工作的重點會在哪方面?國家可以做什麼去推動更多的在科技方面的投資?對投資的量有沒有一個預期?謝謝。

寧吉喆:

這個問題很重要。科技自立自強,前面我們都不同程度地説到這個問題。“十四五”期間,包括今年,我們要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強,包括強化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産業核心競爭力。你關心落實在哪些項目和投資上,“十四五”規劃有一個指標,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還要力爭投入強度超過“十三五”時期實際;“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經費的投入也是增長比較快的,R&D佔GDP的比重去年達到了2.4%,“十四五”期間要力爭超過這個比例。

從重點項目看,一是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要加快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還要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體系進行重組。二是要加強基礎研究的建設,包括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佈局一批基礎學科的研究中心。三是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要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四是在組織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過去一些重大的科技基礎設施現在也都發揮了作用,比如“天眼”都是長期建設形成的,今後還要加強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加快推進人工智慧、量子科學、腦科學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五是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面,加快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力推進懷柔、張江、合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高質量謀劃推進成渝地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六是優化一批多層次的創新平臺建設,包括國家産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佈局。七是要組織實施融通創新示範工程。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鼓勵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開放場景、開放應用、開放創新需求,打造基於産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創業生態,有稅收優惠政策來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現在整個研發投入裏,企業的研發投入佔了70%多,還要進一步增加企業的投入。最後是要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建設。謝謝。

胡祖才:

2020年,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了24426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4%,這是歷史上最高的,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要大於7%。按7%年均增速來測算,到2025年,我們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將達到37582億元,當然這是按照2025年的現價來計算的,不是不變價,增幅是相當大的,比2020年增加13156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也會高於“十三五”時期實際。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這一次《綱要草案》當中,我們把基礎研究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綱要草案》用專門的節進行闡述,正文當中也首次設置這個指標,就是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佔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這個比重2020年是6.16%,和發達國家是有比較大差距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基礎研究經費佔比到2025年要達到8%以上,這是很積極的。算一下,2020年是1504億,到2025年可以達到2800億元左右(2020年不變價),在實際工作當中,還要盡可能更大一些。這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導向,我們要更加重視基礎研究。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十四五”時期,國家將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此前,國務院已經同意建立東北振興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制度,請問在促進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方面有何舉措?謝謝。

趙辰昕:

謝謝記者的提問。您提了兩個問題,歸納到一起,我看您關注的是區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發展,繼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推動各地區走上了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區域協調發展的態勢日趨向好。“十四五”時期,我們將努力把區域協調發展推上更高的水平,具體來講,我們要推動三個層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具體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是要穩妥有序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高標準、高質量的建設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發展,要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是要打造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一體化,重點是要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要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要在全國高質量發展當中起到重要的支撐和示範引領作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是要開好局、起好步,確保“十四五”時期要有明顯的進展。

第二,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西部地區要提高政策的精細化水平,推動區域內部能夠互促協調,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東北地區,要使全面振興取得新的突破,加強政策統籌,維護好國家國防、糧食、生態、能源、産業安全。中部地區,要加快崛起,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系。東部地區要加快推進現代化,以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來帶動産業升級,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此同時,還要加強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推動建設海洋強國。支持國家級新區等功能平臺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過程中起到帶頭作用,要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地。

第三,著力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重點是要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支持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在經濟和人口等方面的承載能力,支持其他地區增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方面的功能,通過這些努力,推動我國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更有效率、更高質量。

你關心到剛剛成立的東北振興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我也簡單説幾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東北地區視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東北振興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方面,不斷完善東北振興“1+N+X”系列的政策體系,我們推出了很多政策舉措和工作方案,東北振興取得了新的進展。為進一步加強對東北振興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經國務院同意,在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下,建立了東北振興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我委叢亮副主任擔任機制的召集人,相關工作已經開始啟動。下一步,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發揮這個機制的作用,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研究制定東北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通過這個實施方案,謀劃下一步東北振興的主要思路、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大政策,要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謝謝。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都市報記者:

去年冬季以來受極寒天氣影響,全國用電負荷超夏季高峰,創歷史新高,請問這種現象以後是否會成為常態化?我們也發現,美國德州因為極寒天氣出現了大範圍長時間的停電,面對能源領域的新變化,國家將採取哪些措施切實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謝謝。

趙辰昕:

謝謝記者的提問。正像你説的,去年入冬之後,我國能源的運行、能源的供應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新的情況,也遇到一些挑戰。我分三個方面給大家談一點我們的看法。

第一,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基本情況。入冬之後,由於經濟快速恢復增長,還有大範圍寒潮天氣疊加影響,我國能源需求特別是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大家可能都知道,去年12月14日、16日、30日和今年1月7日,全國最高調度負荷連續4次創出歷史新高,特別是今年1月7日晚高峰負荷達到了11.89億千瓦、日發電量259.67億千瓦時,11.89億千瓦的負荷比2020年夏季峰值增長了10%以上,所以應對起來難度非常大。我給大家再報告一下,我國電力的總裝機是20億千瓦多點,大家可能一聽,負荷將近12億千瓦,你有那麼大的裝機,保障起來沒有問題。因為負荷高峰出現在晚上,所以太陽能發電,就是光伏發電沒有出力,剛好1月7日那天全國大面積又沒風,所以風力發電的裝機出力只有10%左右,這樣全國5.3億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總裝機有5億千瓦沒有出上力。冬季又趕上枯水期,我國3.7億千瓦水電裝機,在高峰的時候也有2億多沒有出上力。另外,這些年冬季也是天然氣的用氣高峰,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有將近1億千瓦,有一半左右沒有出上力,這樣減下來,剩下的裝機對應高的負荷,保障起來難度真是非常大。我們還要考慮到裝機的區域佈局,還有停機檢修問題。但是不管有多難,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組織相關地方,特別是央企,全力去應付這種困難和挑戰,最後的結果是保障了我國能源的平穩有序運行,保障了電力的平穩有序供應,特別是民生用電得到了保障,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對比您剛才講的,西方國家,也是寒冷天氣,造成的長時間大面積停電,這種結果的懸殊,充分顯示出我國強大的、巨大的制度優勢,真正體現了人民至上。

第二,説説我們對新情況的判斷。我們也作了很多分析,過去電力負荷高峰一直是在夏季,主要是空調負荷增長越來越快。去年冬季到今年出現這個情況,我們分析是和近幾年北方地區的清潔取暖以及南方地區越來越大的電取暖有很大關係,無論是空調負荷的增長還是電取暖負荷的增長,都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在不斷提升,我們做這個工作一定要全力保障,去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當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也是組織相關力量在深入地研究,我們要統籌考慮能源供應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要考慮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包括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樣的目標,我們正在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最後,説一下我們下一步如何做。歸納成一句話,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産供儲銷體系建設的指示精神,我們已經按照要求分品種制定了能源産供儲銷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下一步就是要抓好落實。産的方面,就是要著力增強能源資源供應保障,構建多元化電力穩定生産格局。供的方面,要著力優化能源資源的配置,統籌推進全國各級電網建設。儲的方面,要著力加快補齊能源儲備短板,全面加強能源儲備能力建設。銷的方面,要著力構建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同時要用市場化手段來深化能源需求側管理。

總的來講,近些年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要求,我國能源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進步。做好下一步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我們有著顯著的制度優勢、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保供經驗。因此,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十四五”時期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工作做實做好,做得讓人民群眾滿意。謝謝。

日本共同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外資投資的問題,有些外資企業擔心一些政策,比如出口管制法等,會對其在華投資産生限制或者障礙,請問“十四五”時期如何讓外資企業放心在華投資?

寧吉喆:

2020年,在國際上跨國投資大幅縮減的背景下,中國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全年下來非金融領域的外商直接投資14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5%。今年1月,利用外資的開局也是良好的,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同比增長6.2%。在華外資企業的生産經營是穩定的,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克服疫情影響,正在穩步推進。近日,華南美國商會發佈的2021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等報告顯示,94%的美資企業對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超過一半的企業將中國作為全球投資首選地。這當然是美資,你比較熟悉的日資,歐洲企業,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企業,應該説對中國市場是充滿信心的。

下一步,穩外資仍然面臨不少挑戰,2021年國家發改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推動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落實外商投資法,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一是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2017-2020年,我國已連續4年修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累計減少了近2/3。在金融、汽車等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製造業目前已經基本放開。今年,我們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鞏固製造業放開措施,重點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更廣泛的引入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商業模式,以高水平開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將更好地發揮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試驗田作用,繼續先行先試。

二是繼續擴大鼓勵外商投資領域。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已經於今年1月正式實施,進一步擴大了鼓勵外商投資的範圍,增加了127個鼓勵行業的領域。下一步,將抓好實施,堅持促增量、穩存量、提質量並舉,推動完善有關配套政策,積極引導外商更多投向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更多投向研發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更多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更好地發揮外資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著力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2018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了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統籌協調解決項目落地實施存在的問題。目前,已推出四批重大外資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100億美元。今年將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資項目,對這些項目給予産業規劃、用地、環評、用能等政策支持,繼續把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等領域作為重大外資項目支持的主方向。鼓勵外資參與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更好地發揮重大外資項目的示範作用,推動地方健全機制,上下聯動,提供全流程服務。

四是全面實行外資準入後國民待遇。去年以來,國家按照“六穩”“六保”部署,出臺的稅收、金融、社保等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對外資企業同等適用,還要繼續推動在政府採購、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標準制定、項目申報、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依法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

關於你剛才專門提到的,一些外資企業關注的出口管制法問題,這個法的目的是對兩用物項、軍品等管制物項的出口進行管制,在管制範圍、管制措施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是一視同仁的。總的看,對外資企業的正常出口沒有影響。

五是切實加強企業服務監管。我們將更加積極主動向外資企業宣介有關政策措施,通過多種渠道加強信息服務,積極協調解決外資項目投資、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為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營造更為便利的環境。同時,將繼續健全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外資安全審查等制度,推動建立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相適應、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公平、透明、高效、安全的監管體系,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更加積極有為的促進共同富裕,我想請問針對這個方面有什麼具體的措施?謝謝。

胡祖才: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共同富裕其實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也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有標誌性意義的就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為促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推進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的部署,提出了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這在我們黨的全會上是首次提出的。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隨著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把共同富裕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的進行努力。

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我理解,至少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整體的把握:

第一,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質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不只是生活的富裕富足,也包括精神的自信自強,還包括環境的宜居宜業,社會的和諧和睦,公共服務的普及普惠。總之,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第三,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人民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

第四,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既要遵循規律、積極有為,又不能脫離實際,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我對共同富裕內涵的一點認識,我覺得至少有這四個方面來整體把握。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邁出堅實步伐”的目標和“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的要求,這實際上是對促進共同富裕作出了進一步的部署。要緊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主要矛盾,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為主攻方向,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也就是説,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要“切好蛋糕”。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各方面的民生福祉工作,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薄力量。

按照中央的部署,這次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要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我覺得這是一個頂層的設計,主要是要明確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標、重點任務、路徑方法和政策措施。這項工作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另一方面,這次綱要中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可以看出,一手要抓頂層設計,一手要推進示範建設。浙江各方面的條件是比較好的,在各項指標上,城鄉差距指標、區域發展指標以及富裕程度的指標,都走在全國前列,所以這次綱要明確提出來要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主要是要探索推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扎紮實實做好這項工作。謝謝。

陳文俊: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