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海:荒漠化土地變身新能源“藍海”

2021-03-12 15: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寧3月12日電 題:青海:荒漠化土地變身新能源“藍海”

新華社記者 駱曉飛、張宏祥

早春的青藏高原,最低氣溫仍在零攝氏度以下。海拔3000余米的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光伏産業園區紅旗4號新能源匯集站建設工地,已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

“工期緊,去冬今春只在春節放了8天假。”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志介紹,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5月底前這座匯集站就可以投運。屆時,外送新能源的匯集站將達到9座。

施工現場的四週,一排排光伏發電板一望無際,猶如一片藍色海洋,矗立其中的一座座輸電鐵塔,像藍色大海上的風帆……

光伏産業園區是青海省著力打造的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之一,按照當地政府的規劃,整個園區的面積為609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的以光伏為主新能源發電站佔地超過240平方公里。

“海南州光伏産業起步于2012年,這些年來,借著新能源産業發展政策和市場‘風頭’,我們在以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産業領域,探索出了光伏治沙新發展模式。”海南藏族自治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振飛説。

近10年來,緊跟青海省加快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步伐,海南藏族自治州依託大面積荒漠化土地資源和太陽能資源優勢,著力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落地,在短短幾年內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集中並網新能源發電産業集群。截至2020年底,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光伏為主的新能源裝機超過了1200萬千瓦。

同時,水、風、光和儲能等多能互補技術不斷突破,首條專為輸送清潔能源而建的特高壓工程——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刷新同類工程施工速度,從立項到建成投運,僅用了2年時間。

“青海-河南特高壓項目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從去年9月底低端帶電到年底正式投運,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投運以來運行非常穩定,到今年3月上旬,已經向河南省輸送清潔電量70多億千瓦時。”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青南換流站站長李斌善説。

光伏産業園區所在的區域,被當地群眾稱為塔拉灘,這裡常年風沙肆虐,侵蝕草場,大面積退化為荒漠和半荒漠化土地。而以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産業的快速崛起,帶來了年均逾百億元的巨大投資拉動效應,在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也探索出了一條光伏治沙的新路徑。

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河卡鎮上遊村村民東主才讓告訴記者,這幾年,除了草原獎補收入,到光伏産業園區務工,已經成為他們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他在光伏産業園區的務工收入超過1.5萬元。

“2020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在能源領域的投資超過了200億元,對當地的稅費貢獻接近6億元。”張振飛説,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有了大面積光伏板的遮擋,風沙小了,蒸發量大大降低,昔日的荒漠化土地上又長起了青草。

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的青海,光照時間長、輻射強度大,可用於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資源十分豐富。新能源産業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青海憑藉資源優勢和政策利好搶佔先機,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跑者”,而以光伏治沙、多能互補、智慧電網為核心的持續技術創新,正在推動這裡成為未來新能源産業經濟的“藍海”。

“2020年,青海電網新增並網新能源場站87座,裝機容量861萬千瓦。至此,青海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60%。”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主任方保民説,以電網發展、技術創新引領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統籌做好清潔電能外送與就地消納,“十四五”期間,青海有望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産業基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