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旅遊扶貧成為産業扶貧生力軍

2021-03-17 10:00 來源: 貴州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三月,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風光無限,這個山水錯落有致的古樸村寨,吸引了很多遊客觀光遊玩,端上旅遊飯碗的農戶們忙得不亦樂乎。

這樣的場景,是曾經的雲舍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過去,雲舍村交通不便,居住環境差,貧困發生率高。在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的助推下,雲舍村因地制宜、準確定位,走出了依靠鄉村旅遊産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道路。

雲舍村在貴州不是個案。近年來,貴州高度重視旅遊扶貧工作,先後出臺了《貴州省標準化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實施旅遊扶貧九項工程,2016年至今,累計113.8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增收,20個項目入選全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遵義花茂村、安順“塘約經驗”等案例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旅遊扶貧以其新興的産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帶動作用,成為貴州産業扶貧的一支生力軍,為貧困地區開啟了一條脫貧致富、走向振興的發展之路。

青山秀水變成致富新機

雨水過後,天氣晴朗。安順市平壩區夏雲鎮小河灣村,楊柳依依,流水潺潺,公路乾淨整潔,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盡收眼底,遊客們借著陽光,享受難得的恬靜舒適。

“以前村裏生活環境差,家家戶戶日子難挨。”小河灣村村民汪琴説,這些年政府精準扶貧,大力開發旅遊資源,不僅路修通了,還進行了人居環境改造,村子變得格外靚麗。

山村提升了“顏值”,也釋放了發展的動能。小河灣村充分挖掘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化産業結構、豐富旅遊業態,寫好“旅遊+”文章。如今,小河灣村開設農家樂28家,客棧3家。近3年來,小河灣遊客接待量平均增速41.2%。

地處烏蒙山區的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通過各項扶貧政策的支持,擁有獨特烏江風光的化屋村迎來了跨越發展,鄉村旅遊成為其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徑。

精準扶貧推動了脫貧致富與美麗鄉村協同發展,化屋村“苗族歌舞之鄉”的文化名片也因日漸火熱的鄉村旅遊為更多人熟知。2017年,化屋村實現脫貧摘帽,撕掉了絕對貧困標簽。

創新思路攻克貧困堡壘

思路決定出路,這一點在旅遊扶貧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近年來,貴州各地結合實際,充分發掘自身特色、利用資源優勢,找準發展思路,實現了“旅遊做加法,貧困做減法”。

遵義市湄潭縣金花村,過去,村民靠種茶採茶為生,收入增收慢。2016年,湄潭縣啟動了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廣“三變”改革經驗,金花村成為改革試點之一。

“三變”改革給往日平凡無奇的小山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金花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引進貴州天下茶園旅遊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組建貴州七彩部落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村民通過自營、入股、合資等方式,參與旅遊業經營管理,展銷地方特色旅遊商品,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以農民利益為基礎,培育和引進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市場化運作,是盤州市娘娘山景區的發展思路。該景區整合農村閒置房産、宅基地及荒山荒坡等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成為貴州旅遊助推脫貧攻堅的樣板。

擁有相似經歷的還有興義市萬峰林腳下的上納灰村。2017年,由上納灰村村委會和村民共同持股成立興義市萬豐益農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著力打造“候鳥式健康養老基地”。據統計,2018年,全村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2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00元;2019年,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夯實基礎助力振興鄉村

農舍變民宿,村寨變景區。以貴陽市開陽縣南江布依族苗族鄉龍廣村成為貴陽市民踏青出遊品春光的好去處。

2017年以來,龍廣村引入貴州水東鄉舍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閒置房改經營房、自留地改體驗地、老百姓改服務員,保青山留鄉愁“三改一留”的開發模式,將農戶自有閒置民房入股公司進行統一打造經營,探索出一條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脫貧後的龍廣村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實施産業、基礎設施、保障等提升工程。同時,注重黨建引領、志智雙扶,大力推進脫貧攻堅提升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止龍廣村,所有被旅遊扶貧春風吹到的鄉村、城鎮將在未來美麗蝶變。(記者 向秋樾)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