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黑龍江省緊扣關鍵節點推動殘疾人康復民生工程

2021-04-02 11:03 來源: 黑龍江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康復,于殘疾人來説如同一扇門,通往聲音、色彩、律動的世界。如果説,命運為殘疾人關閉了一扇窗,那麼過去幾年來,龍江的一樁樁暖心工程、一項項務實舉措,則為殘疾人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將其納入健康龍江戰略,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為核心目標,以精準康復為主要抓手,大力推動相關法規政策不斷完善,提速趕超、轉型跨越,康復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獲得基本康復服務,殘疾預防理念入腦入心。

精準施策 打通殘疾人康復服務最後一公里

雞西市恒山區的王潔今年24歲,因幼時雙側小腿凍傷截肢,使她一度患上了抑鬱症。由於沒有生存技能,只能靠低保維持生活。

雞西市殘聯工作人員在深入摸排中發現了她,為其開出精準康復“處方”:通過輔助器具適配,補償身體功能,通過心理疏導,重拾生活信心。

取模、測量、製作、調適、訓練,假肢適配技師一次次幫王潔做身體康復;溝通、傾聽、戶外郊遊、參加各種活動,心理康復師一直陪伴她左右。半年後,笑容終於在王潔臉上綻放,她漸漸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在當地殘聯幫助下,王潔又掌握了一技之長。如今,王潔不但能養活自己,還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王潔,只是我省精準康復服務受益者中的一個代表。2016年,省殘聯會同民政、人社、教育、財政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黑龍江省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6-2020年)》,按“精確化識別、個性化服務、精細化管理”工作思路,採取“問需響應式”服務模式,大力推進精準化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

幾年來,殘疾人精準康複數據管理系統逐步建立,需求實時更新、服務實時錄入、檔案實時管理,康復服務實現線上管理。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開展UFE精神障礙試點工作,創新社區康復服務模式。打造“因人施策式”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品牌,拓寬康復服務方式,由“普惠式”基礎性服務到“因人施策式”個性化服務,我省打通殘疾人康復服務最後一公里。

應救盡救 從項目化運作躍升為制度性保障

0-6歲是殘疾兒童康復訓練的“黃金干預期”,在此期間加強康復訓練,不僅能減輕家庭經濟和精神負擔,而且孩子未來有很大機會走進學校、參與社會生活。

朱金源,2015年出生於大慶市肇州縣興城鎮杏山村畢家圍子屯。在出生常規測試中,醫生發現朱金源聽力較弱,建議家長復檢,但朱金源父母並沒在意。2017年夏,家長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帶她去了醫院。朱金源被診斷為極重度神經性耳聾,雙耳聽力90分貝。這一診斷猶如晴天霹靂,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殘聯組織為朱金源免費佩戴了助聽器,送她進入大慶市殘聯康復中心進行免費康復訓練。2018年1月,朱金源又接受了免費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經專業評估,她的聽覺康復級別為一級,言語最大辨識度為0基礎。

朱金源命運的逆轉從康復開始。康復中心的教師團隊從察知聲音入手並配合發音練習,從“a”開始,一個字母、一個詞語、一個短句,十遍、百遍、千遍……兩個月過去了,朱金源仍然一聲不吭。家長放棄了,可是老師仍堅持不懈,努力喚醒那無聲的世界。終於,朱金源喊出了第一聲,“媽媽”。

現在,朱金源在人工耳蝸輔助下可以像健聽兒童一樣聽和説。她,聰明、可愛、動手能力極佳,即將步入幼兒園開啟新的生活。

為提高貧困殘疾兒童生活質量,重建其生活自理、學習及社會交往能力,2017年6月,省殘聯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春蕾圓夢兒童康復行動,為符合條件的城鄉有康復需求的0-6歲殘疾兒童提供手術及康復訓練補助。

2018年11月30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出臺,囊括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康復救助。截至2019年11月,全省13個市(地)、125個縣(市、區)均在門戶網站公示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經辦人和定點康復服務機構。殘疾兒童監護人可向殘疾兒童戶籍所在地(居住證發放地)殘聯提出申請。康復費用經殘聯組織審核後,由同級財政部門與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服務機構直接結算。

至此,我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從項目化運作躍升為制度性保障。殘疾兒童康復,真正實現了“康復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群人”。

關口前移 大力營造殘疾可控可防社會氛圍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戰略。

2016年12月20日,省政府殘工委制定出臺《黑龍江省貫徹落實〈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實施意見》,對加強殘疾預防,有效減少、控制殘疾的發生、發展作出部署。隨後,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決策支持、綜合推進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

試點先行,探索建立殘疾預防綜合干預機制。2016年開始,我省在哈爾濱市道裏區等3個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開展孕産婦産前篩查等重點干預項目,建立殘疾報告制度,全面建立起覆蓋全人群、貫穿全生命週期的殘疾預防組織管理體系和綜合干預機制,有效控制殘疾發生發展。

自2017年8月25日第一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以來,我省各級殘聯組織堅持常態化、導向化、多樣化,在“殘疾預防日”“愛耳日”“世界孤獨症日”等重要節點會同相關部門持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2020年,省殘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通過雲課堂為聽眾講解兒童視力、聽力、肢體、智力殘疾和孤獨症的預防及早期干預等方面的知識,公眾號連續1個月發佈殘疾預防宣傳片、各地活動報道,營造殘疾可控可防的良好社會氛圍。

夯實基礎 社會化康復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且不斷提升服務覆蓋率,是我省持之以恒的目標。2020年11月10日起,殘疾兒童“感覺統合治療”項目正式納入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支付範圍。至此,我省已有30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有力地滿足了殘疾人康復需求。

“十三五”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持續推動下,我省殘疾人康復保障體系建設日趨完善。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內容及標準被寫入衛健部門《母子健康手冊》,印發《黑龍江省“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健康龍江2030”規劃》《黑龍江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6-2020)》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出臺,多方位為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保駕護航。

作為康復服務體系的一體兩翼,機構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同步跟進。2019年5月,省殘聯組織專家研究、起草並會同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衛健委聯合出臺了《黑龍江省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服務機構準入標準和服務規範(試行)》。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受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委託,編寫並出版《中國腦癱康復指南》《腦性癱瘓兒童康復服務指南及團體標準》《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指南及團體標準》《小兒腦癱康復服務指南》《康復護理指南-腦癱、孤獨症》等指導性專著。截至目前,全省確定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服務機構90家,確定康復評估機構753個,確定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殘疾人專門協會、助殘社會組織等作為本級殘疾人定點康復服務機構838個。“十三五”以來,省級累計舉辦康復專業人才實名制培訓班20期,培訓在崗康復人員1672人次,康復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為知識普及、服務基層、技術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以區域康復服務機構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支撐,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殘疾人福利機構、殘疾人家庭等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康復服務網絡初步形成。(趙妍莉 記者 王彥)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