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眾多新技術亮相北京冬奧會冰上測試活動:科技讓冬奧更精彩

2021-04-08 07:4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眾多新技術亮相北京冬奧會冰上測試活動
科技讓冬奧更精彩

奧運會和冬奧會等世界性體育大賽,既是全球體育的盛事,也是先進科技的展示舞臺。“黑科技”在場館和訓練比賽中的運用,讓更快、更高、更強成為可能;栩栩如生的轉播技術,讓全球觀眾獲得身處現場般的觀賽體驗……

連日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上項目測試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眾多新技術驚艷亮相,與冬奧賽事深度融合。無所不在的科技應用場景,讓人們對北京冬奧的冰雪盛會充滿期待。

讓觀眾看得更爽

冰球是冬奧會比賽中衝突性最強、最具觀賞性的項目之一。在手機或電視上觀看冰球比賽時,如何獲得身臨其境的觀賽體驗?最新轉播技術的出現,讓冰球迷的期待成為可能。

在此次測試活動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出現在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館的冰球比賽中。

據了解,這一系統採用了“自由視角”視頻技術來展現冰球等冬奧會項目的比賽。觀眾通過電視、手機或VR設備觀看比賽時,可以自己當“導播”,隨時改變賽場的視角和位置,全方地欣賞賽場上運動員的一舉一動。

“自由視角”是如何實現的?該項目課題負責人盛驍傑介紹,國家體育館中的U型架上共架設了40台相機,總長度達210米。通過三維重建和渲染,可以渲染出任意時長和幀率的精彩特效片段,相當於1200台相機同時拍攝拼接的效果。

無須特殊裝備,也不用專門的帶寬,只要手持一部5G手機,配上5G網絡,冰雪發燒友就可以隨時隨地實現高質量的交互式觀賽。與此同時,借助“子彈時間”技術,觀眾還可以在比賽過程中“凝固時空”,立體觀看冰球運動員拼搶的瞬間,或是花滑選手騰空旋轉的唯美一刻。

除了滿足觀賽需求、讓冰雪項目更好看之外,“自由視角”和“子彈時間”技術對於裁判員判罰和運動員訓練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這一技術可以隨時生成360度信號畫面,提供給裁判和轉播商,幫助裁判快速、準確地作出判罰;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讓教練和運動員多角度回顧訓練和比賽場上的技術和動作細節,科學地提升成績。

“‘自由視角’技術就像在5G高速公路上進行‘花式飆車’。”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陳寶權説,與傳統單獨視點的視頻傳輸相比,自由交互的多視點傳輸在數據容量上是數倍甚至數量級的提高。

讓防疫做得更好

在“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下,賽場的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在五棵松體育中心,一枚小小的“腋下創可貼”,成為場館內600多名工作人員的防疫利器。

所謂“腋下創可貼”,是一款可穿戴式的智慧體溫計。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主任陳雙介紹説,使用時,工作人員只需將這款指肚大小的智慧體溫計貼在皮膚上,並下載手機應用後綁定,便可實時監測體溫數據,自動上報後臺。一旦發現溫度異常,防疫系統將及時作出應對。

據介紹,“腋下創可貼”曾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全球最小、測溫最精準的可穿戴式連續智慧測溫設備,“腋下創可貼”的測溫芯片只有米粒大小,但測溫精度可達到0.05攝氏度,充電一次能連續使用10天,可以滿足冬奧會等大型賽事的疫情防控需求。

據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醫療和防疫副主任尹金淑介紹,測試活動期間,一名患病的工作人員被測溫系統及時發現。場館隨即啟動救治和防疫機制,並開展流調工作,直到確認核酸檢測陰性結果。這讓整個場館的防疫系統得到了非常好的檢驗。

在五棵松體育中心,這樣的“黑科技”還有不少。測試活動期間,一款智慧物流機器人出現在場館中,成為冰球運動員和場館工作人員的好幫手。

據了解,五棵松體育中心測試賽主場館與訓練場館間距約為150米—200米。冰球裝備重量大,人工搬運較為費力,而物流機器人採用“激光+視覺”自助避障導航策略,提前確定行走區域和主題路線後,便能在場館內自由行駛。此外,該款智慧機器人還具備跟隨功能,可以實現輔助搬運工作,大到冰球裝備、小到文件材料和餐廳用具都能搬運,明顯降低了人工成本。

讓選手滑得更快

4月7日,速度滑冰測試活動在國家速滑館拉開帷幕。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美麗的“冰絲帶”揭開神秘面紗。

擁有亞洲最大全冰面設計的國家速滑館,處處充滿著科技創新的“中國智慧”。

制冰,是“冰絲帶”諸多先進理念和創新技術的應用之一。在場館設計建設之初,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專家建議“冰絲帶”使用國際慣用的環保制冰技術,但中方團隊並不滿足於此。

“中國二氧化碳亞臨界直冷制冰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何不把這一技術運用到國家速滑館?”國家速滑館規劃發展部副經理馮剛説,中國團隊經過1年半的摸索,決定將技術更先進、能耗更低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應用於“冰絲帶”。

1.2萬平方米——在如此大的冰面上用二氧化碳技術制冰,在冬奧會歷史上是第一次。與使用傳統冷媒相比,二氧化碳製冷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等於3900輛汽車的年度碳排放量。將來,在“冰絲帶”全冰面運行的情況下,一年可節約大約200萬度電。同時,二氧化碳制冰技術還可以實現冰表面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打造“最快的冰”,更有利於運動員滑出好成績。

從設計理念、技術工藝到材料選取、施工技法,大大小小的科技創新在“冰絲帶”裏隨處可見。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實現了國産高釩密閉索在國內國家級大型場館中的首次大規模應用;由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拼裝而成的高工藝曲面玻璃幕墻系統,打造出象徵速滑運動員高速滑動的“絲帶”造型……明年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飄逸的“冰絲帶”定會讓世界驚嘆。(記者 劉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