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解鎖12億噸的“勝利”密碼——寫在勝利油田發現60週年之際

2021-04-17 11: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4月17日電 題:解鎖12億噸的“勝利”密碼——寫在勝利油田發現60週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栗建昌、吳書光、張武岳、張力元

黃河入海口,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在此起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整整一個甲子。


這是勝利海上油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60年間,勝利油田人上下求索、迎難而上,打破“華北無油論”、拉開石油會戰序幕,在只爭朝夕、戰天鬥地中譜就一部荒原創業史。

60年間,勝利油田人面對複雜油藏,不斷解放思想、挑戰極限,一次次創新如同燈塔,照亮了勝利之路,實現了找得到、採得出、穩得住。

60年間,勝利油田人秉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勇於擔當、矢志奉獻,在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順應生態文明建設大勢,在黃河三角洲濕地“舍油讓道”。

“為祖國找油,為民族爭氣”。

勝利油田從創業到創新,在擔當奉獻中一次次飛躍發展,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碎盤子”裏找油打破“華北無油論”

“回憶在東營從華八井起的六十年,我和廣大石油人一起為勝利油田奉獻了青春奉獻了一生,始終不忘為國獻油的初心。一生做了為油奮鬥的事,值!”勝利油田優良傳統展廳前,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顧心懌在留言簿上的字跡,力透紙背。

“只長紅柳不長樹,四季只有春和冬。”20世紀60年代,這裡還是一片荒涼貧瘠的鹽鹼地。勝利人頭頂藍天、腳踏荒原,打響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硬是建起了全國第二大油田。

食草籽野菜,飲鹼灘苦水,眠幹打壘,臥蘆草棚;巾幗稼穡,墾荒辟田,亦工亦農……老油田人憶及會戰,唏噓不已。

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就是最大的困難。


3月31日,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的一排抽油機在作業。新華社記者 張武岳 攝


3月31日,中國石化高級專家曹緒龍在實驗室裏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武岳 攝

1961年,顧心懌參加了“華八井”的鑽井工作。當時井中發現了油氣跡象,但取不上油砂岩心。顧心懌團隊不畏難、不服輸,在井場上設計製造了一套“大直徑取心工具”,成功取出了第一批油砂岩心。

同年4月16日,華八井獲日産原油8.1噸,廣袤的華北平原,首次有了工業油流,打破了當時“華北無油論”。

這是勝利油田發現的重要標誌,也揭開了華北地區大規模勘探的序幕。

雖然勝利油田的發現打破了“華北無油論”,但被稱為“石油地質大觀園”的勝利油田,囊括了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藏類型,勘探開發之難世界公認。比如東部老油區,被喻為“一個摔碎的盤子,又被踢了一腳,七零八落,對不起來”。

但憑著“骨頭裏找肉”的勁頭,勝利油田一代代石油人不斷創新,苦幹實幹,把劣勢變成了優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截至目前,共發現油氣田81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5.87億噸,累計生産原油12.5億噸,佔我國同期陸上原油産量五分之一。

1978年生産原油1946萬噸,建成全國第二大油田。

1987年到1995年,連續9年穩産3000萬噸以上。

從1996年到2015年,連續20年年均産量穩定在2700萬噸以上。雖然受低油價衝擊影響,但從2016年至今每年仍穩産2340萬噸。

油田首席專家束青林説,1981年至1987年,全國原油産量增加3292萬噸,其中勝利油田就佔1549萬噸,接近50%。

如今的華八井,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開拓奮進、勇站排頭的精神,科技創新也已融入勝利人的血液。”已經84歲高齡的顧心懌,深深融入勝利油田。這些年來,他投身科研攻關、參與導師帶徒……仍在科研一線發揮著積極作用。

“勝利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孔凡群説,一批批像顧心懌一樣的創新人才紮根油田,以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發現了更多儲量,採出了更多石油,增強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能力。

“找得到採得出穩得住”的創新密碼

仲春時節,山東東營孤島鎮,廣袤的沖積平原上,一台臺“磕頭機”日夜不停工作。“我們不但要多采油,持續多采油,而且要採有效益的油。”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廠長楊曉敏説,即使國際油價處於低位的情況下,這個中國石化最大的陸上採油廠,也一直在盈利。


3月31日,工作人員在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的一個配注站中檢查聚合物配製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武岳 攝


3月30日,工作人員在勝利油田青東5採油平臺上作業。新華社記者 張武岳 攝

楊曉敏對記者説,盈利主要依靠技術升級和創新驅動。“針對不同類型的油藏,採取有針對性的采收技術,大大拓展了老油田的發展空間。”

在孤島採油廠的一個配注站中,工人正在調配聚合物,隨後通過加壓泵將液體注入地下。據介紹,聚合物可將岩層中附著度較高的石油提取出來,爭取讓地下石油“顆粒歸倉”。

“這就相當於用掃帚將岩石縫隙之中的石油‘掃’出來,或者用‘洗衣液’將岩石中的石油‘洗’下來,最後我們再把它採出來。”鑽研化學驅油技術36年的中國石化高級專家曹緒龍解釋説,這種化學驅油技術,被譽為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殺手锏”。

記者了解到,勝利油田的化學驅油技術已覆蓋儲量5億噸,累積産油7000萬噸,整體采收率達到50%,年産油量佔油田年總産量的12%。面對多樣的油藏類型,勝利人依靠技術創新,把它們變成效益穩産的陣地。

“科技進步是一個支點,一旦攻克了關鍵技術,就能撬動一大批儲量,帶動原油産量的提升。”中國石化高級專家王永詩説。

採得出的前提是找得到。針對勝利油田油藏“薄、小、碎、深”的特點,近年來,科研人員研發出單點高密度地震技術,以便更精確找到地下油藏。

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芮擁軍説:“這種技術就像給地層做‘CT’,更容易鎖定石油的‘藏身之處’,是老油田精細勘探的利器。同時,軟硬體關鍵環節實現了國産化。”“十三五”以來,該技術先後在勝利、江蘇等油田的16個區塊應用,發現資源量5.3億噸。

“石油在地質家的腦海裏。”依託于油田上下解放思想、主動創新的良好氛圍,勝利油田道路越走越寬,而油田的發展史無數次證明,每一次理論技術的進步,都帶來跨越式的發展。

——1985年,複式油氣聚集區帶理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帶動我國東部渤海灣盆地持續規模增儲,勝利油田成為全國第二大油田;

——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勘探理論,讓勝利油田連續10年三級儲量過億噸,引領了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的勘探;

——2020年,斷陷盆地油氣精細勘探理論技術及示範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國內老油田增儲穩産指明了方向。

截至2020年底,勝利油田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790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120余項,省部級獎勵900余項。

“舍油讓道”顯擔當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處近海採油平臺略顯冷清,原來高聳的採油設備已不見蹤影,採油平臺周邊水面上不時有成群的鳥兒盤旋。


這是勝利油田青東5採油平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2013年2月9日,勝利油田海洋鑽井平臺上堅守一線的職工祝福祖國。新華社發(李新剛 攝)

“去年11月底,這裡的採油設備已按計劃拆除並回收。”勝利油田石油開發中心勝海採油管理區墾東12塊負責人鄧子剛説,這裡原有115口採油井,年産油16萬噸,但為了落實環保督察整改方案,油田生産設施全部關停退出,並制定了生態恢復計劃。

記者了解到,2020年,位於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內的300處油田生産設施已全面完成退出,一邊是經濟利益的捨棄,另一邊則是油田保護黃河三角洲濕地的決心,更體現了油田助力生態建設的擔當。

雖然一些生産設施退出,但勝利油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擔當本色依然。油田人説,兌現這份擔當還是依靠創新秘訣。


“勝利902”大型海洋工程船在山東勝利油田海工建造基地投産交付(2011年7月22日攝)。新華社發(孫光明 攝)

從渤海萊州灣畔出發,沿著一條8.48公里的S形進海路一路向東,中國石化青東5灘海陸岸採油平臺靜臥在海中,平臺上48口皮帶式抽油機個個“身量纖纖”。

“平臺採用‘瘦小細長’的700S型皮帶抽油機,每口井及設備僅佔地0.3畝,較常規設計減少用海面積30%。”青東採油管理區黨支部書記、副經理王振華説,井口平均間距縮小至1.7米,這種“集約式”用地實現了在20畝空間內,數十口油水井同時生産,減少了對海洋底棲生物的影響。

青東5採油平臺晝夜工作的同時,在勝利油田商853重點實驗區塊,在廢氣中捕集、純化的液態二氧化碳,正有序地注入2800米的地下。

“從水驅,到聚合物驅、二元複合驅,再到非均相複合驅,驅油的技術不斷創新,二氧化碳在勝利油田已成為驅油利器。”勝利油田首席專家、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楊勇説,在油藏中,二氧化碳處於超臨界狀態,可以溶于原油,降低原油的黏度,增強地層能量,進而把小孔隙中的原油驅出來。

自2008年以來,勝利油田發展了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關鍵技術。目前,油田7個區塊已累計注入二氧化碳42萬噸,累計增油10萬噸。同時封存二氧化碳39萬噸,相當於25萬輛汽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勝利油田適合二氧化碳驅的儲量約為10億噸,驅油與封存潛力巨大。目前正按照“積極有序開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驅油與封存)全産業鏈項目設計”要求,開展國內首個百萬噸級勝利油田——齊魯石化CCUS示範工程建設,建成後將是國內最大的CCUS全鏈條示範基地。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逐步落實,這一技術大有可為。

勝利油田分公司總經理牛栓文介紹,油田正開展不同氣源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利用與地質封存技術研發及工程示範,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