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揚帆起航 逐夢九天——寫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

2021-04-24 14: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4月24日電 題:揚帆起航 逐夢九天——寫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

新華社記者 胡喆、蔣芳

4月24日,是第六個中國航天日。

探月、高分、北斗等航天領域國家重大專項圓滿收官,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探月工程四期、空間站建設等任務揚帆起航……中國航天夢想的種子不斷播撒,航天精神接續傳承,未來還有更多進展值得期待。

逐夢不停:中國航天夢想的種子不斷播撒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火星捕獲、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成功……飛天攬月、遨遊太空,過去一年,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航天發展備受關注。

隨著每一年中國航天日活動的深入開展,中國航天夢想的種子不斷播撒。中國航天日不僅成為航天人的節日,更是社會公眾每年一次與航天近距離接觸、互動式交流的嘉年華。

今年航天日,一大批航天展館、航天設施、實驗室、車間等集中向社會公眾和大中小學生開放;一批院士專家走進校園,為青少年進行科普宣講;以“新起點、新征程、新願景”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精彩紛呈……

在今年的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舉辦地江蘇省南京市,中國航天科普宣傳周暨“航天放飛中國夢”科普活動火熱開展,特別是月球樣品實物及嫦娥五號返回艙、降落傘等實物首次在京外展出,吸引著廣大航天愛好者的目光。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呂波表示,中國航天日已成為普及航天知識、激勵科學探索、培植創新文化的重要平臺,成為傳承航天精神、凝聚強大力量的重要紐帶,成為公眾和世界了解中國航天的一個窗口。

自強不息:一部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史

蒼松翠柏,綠樹成蔭。在航天二院老圖書館前,一座特別的雕像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正式落成,這是航天二院第一任院長王諍的雕像。

雕像栩栩如生、平視遠方,體現了這位航天事業重要開拓者的精神和氣質,表達了對老一代航天人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王諍靠著“一部半”電臺,開闢了我國無線電和技偵事業。航天事業初創時,王諍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兼二分院院長,為航天事業發展嘔心瀝血。他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科研生産上,堅持精打細算、獨立自主;他廢寢忘食,不辭勞苦地一次次下基層調查研究,現場解決問題。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史。”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陳國瑛表示,我們緬懷王諍同志就是要繼承和弘揚老一輩航天人的崇高精神,從黨史、航天史中汲取精神滋養,為推進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匯聚幹事創業的磅薄力量。

65年來,一代代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奮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建立了航天科研生産體系和系統工程管理體制,造就了一支素質優良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

“回望奮鬥歷程,中國航天發展其實沒有奧秘,就是一個‘幹’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懷揣‘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航天報國堅定信念,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來自航天二院二十五所的青年設計師周宇旋説。

“2021年,中國航天將實施多項重大工程任務,創新探索前所未有,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將弘揚踐行‘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繼續追天攬月的夢想征程,攜手共築和平美好太空。”呂波説。

探索不止:中國航天還有更多期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年之際,我國航天器將首次飛抵距地1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抵達150億公里左右的太陽系邊際開展科學探測和在軌試驗。”

不久前,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科學家正在論證2049年飛抵距地球100個天文單位的工程實施方案,也就是第一種定義下的太陽系邊際,到150億公里左右的太陽風和宇宙風交匯平衡點,開展空間科學探測和有關科學試驗。

“這將是人類首次進行這種探測,如果成功實施,將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是對人類的貢獻。”吳偉仁表示:“中國航天有實力實現這一目標。”

航天是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航天局發佈的信息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推進航天産業發展,制定航天發展規劃,發佈新版中國航天白皮書,將繼續實施重點科技項目。

今年春節期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現了火星環繞探測,五月將擇機實施火星著陸探測。後續,我國還將繼續論證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巡視等星際探測,重型運載火箭和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等。

“我們還將繼續完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為和平利用太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呂波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