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舉行發佈會

2021-05-07 20:59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5月7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周學文,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閔宜仁,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長、火災防治管理司司長彭小國,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在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邀請到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周學文先生,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閔宜仁先生,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先生,森林消防局副局長、火災防治管理司司長彭小國先生,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女士。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周學文先生作介紹。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 周學文: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感謝大家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關注。

組建應急管理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應急管理部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能,主管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産監管,承擔國家應對特別重大災害指揮部工作,管理近20萬人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


圖為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周學文。(徐想 攝)

三年來,應急管理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洪澇、颱風、堰塞湖和森林火災等一系列災害防範應對中,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重大風險,新部門新機制新隊伍的優勢不斷得到彰顯。據統計,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因災倒塌房屋數量、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重,2018—2020年的三年均值比2015—2017年的三年均值,分別降低了36.6%、63.7%、31.3%,特別是2020年面對大疫大汛雙重考驗,成功戰勝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人數歷史最低。三年的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組建應急管理部的決策是英明正確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三年來,我們堅持邊組建邊應急、邊磨合邊提升,在工作中堅持做到“五個突出”。

一是突出綜合統籌作用發揮。充分發揮國家減災委等議事協調機構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防範救援救災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綜合優勢和各相關部門專業優勢,銜接好“防”與“救”的責任鏈條。三年來累計啟動國家應急響應170余次,各部門協同高效應對機制逐步完善。

二是突出自然災害應對準備。建立部領導帶班的365天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節假日和重點時段每日調度會商,時刻保持應急狀態。針對巨災應對現場“斷、亂、慢”等突出問題,逐一完善力量、物資、通信、交通等應對方案,並通過不斷拉練、演練完善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著力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

三是突出風險隱患防範應對。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掌握重大風險隱患,建立風險隱患數據庫,加強源頭治理。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提前部署、力量預置,實行扁平化指揮、前後方對接,成功應對了超強颱風“山竹”、“利奇馬”和2020年嚴重洪澇災害等多起重特大災害。

四是突出搶險救援能力建設。加快主力軍和國家隊建設,推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轉型升級,加強裝備配備,承擔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救援任務,轉隸以來累計營救和疏散遇險群眾145萬餘人。加快骨幹力量建設,補齊專業隊伍短板,新組建地震災害救援隊伍461支,地質、山嶽、水域等救援隊伍27支。加快輔助力量建設,推進社會應急力量健康發展,通過舉辦全國技能競賽、組織聯演聯訓等,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備案1775支、62萬餘人。加快協同能力建設,有序推進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應急指揮平臺體系、國家航空救援體系建設,確保各類應急隊伍統一調度、統一行動、統一保障。

五是突出基礎能力建設。推動自然災害防治立法工作,修訂完善應急預案並經常組織演練,不斷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建立應急管理大數據平臺,整合相關數據形成應急管理“一張圖”,實時掌握情況,科學指揮決策。組織全國80多萬基層災害信息員隊伍開展災害風險隱患報送,做到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提升全社會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國家減災委提前作出安排部署,指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和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力防範化解重大災害風險,為慶祝建黨100週年提供有力安全保障。謝謝。

邢慧娜:

感謝周學文副部長。下面大家可以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知道去年汛期我國南方多地發生了較重的洪澇災害,而當前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也已經入汛了。請問今年的防汛形勢如何,應急管理部將如何防範應對?謝謝。

周學文:

謝謝你的問題。據氣象部門的預測,今年汛期我們國家的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旱澇並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極端的天氣事件偏多,夏季主要多雨區在我國北方,黃河上中游、海河流域的局部、松花江流域,加上南方的珠江流域的東部可能有比較重的汛情;新疆大部、長江中游降水可能偏少,容易出現階段性的旱情;全年登陸的颱風個數可能偏多。

針對這樣的氣候預測,今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汛救災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化底線思維,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各項工作。國家防辦、應急部將強化六個重點環節的工作。

第一個環節是強化防汛抗旱責任落實。我們主要是強化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責任落實,壓實重點防洪工程各項防汛責任。針對今年市、縣、鄉級政府集中換屆,加大對各級責任人特別是新上任責任人的培訓力度,明確職責任務,讓他們熟悉方案預案,吃透薄弱環節,提升防汛決策指揮的水平和風險防控處置的能力。

第二個環節是要強化隱患排查整改。去年我們國家很多省份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水毀工程和設施修復任務比較重,我們要督促各地全面排查安全度汛的風險和隱患,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整改時限。汛前難以完成整改的,要落實安全度汛具體措施。

第三個環節是強化方案預案修訂。針對防汛抗旱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方案預案,優化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剛才我講了,氣候預測,北方一些河流可能發生較重的汛情,一些江河多年沒有發生大洪水,相關的方案預案缺乏實戰檢驗,我們要加強應對演練,完善應急聯動機制,提升這些方案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個環節是強化群眾轉移避險。洪水來臨前及時組織群眾轉移避險,是有效減輕人員傷亡的關鍵性措施。特別是山洪災害每年導致的人員傷亡佔比高,洪澇災害中人員傷亡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山洪災害導致的。所以,國家防辦在調研基礎上,專門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強降雨期間山丘區人員轉移避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轉移避險工作中的五個環節,也就是“轉移誰”“何時轉”“誰組織”“怎麼轉”“轉移人員管理”這五個關鍵環節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我們要督促各地進一步抓好落實。

第五個環節是要強化災害防範應對。我們要會同水利、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密切監視汛情、旱情、風情、險情和災情的發展變化,強化聯合會商研判,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息,科學調度防洪工程,加強堤壩巡查防守,預置搶險隊伍和物資,確保險情早發現早處置。

第六個環節是強化搶險救援救災。應急管理部加強了部級層面、地方層面與各類搶險救援隊伍的對接,專門部署地方防指完善搶險救援對接機制。根據汛情發展,將前置佈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等應急救援力量,確保突發險情災情時能夠快速響應、及時到位、高效救援,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並做好救災救助工作,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我們知道應急管理具有高負荷、高壓力、高風險的特點,應急救援隊伍奉獻很多、犧牲很大,能否介紹一下應急管理領域的職業保障體系和榮譽制度建設情況?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 瓊色:

感謝你的關心和關注。2019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應急管理部門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應急值守,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應急管理具有高負荷、高壓力、高風險的特點,應急救援隊伍奉獻很多、犧牲很大,各方面要關心支持這支隊伍,提升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


圖為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徐想 攝)

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依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及相關政策法規,我們積極與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協調溝通,加快推動出臺應急管理幹部隊伍特別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職業保障和榮譽體系的相關政策,不斷提升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進一步激勵應急管理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消防救援指戰員許黨報國、獻身使命。目前,我們已經會同人社部印發《應急管理系統獎勵暫行規定》,經批准設立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一級英模、二級英模和中國消防忠誠衛士等表彰獎勵項目,建立了幹部光榮退休制度。去年先後組織了“全國119消防獎”“中國消防忠誠衛士”等評選表彰活動,計劃今年開展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三年來,僅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就有65個集體和75名個人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有503個集體、14500余名個人榮獲三等功以上的獎勵,全社會對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的職業尊崇不斷提升。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知道,當前全國各地正陸續進入汛期,地質災害的風險越來越高,特別是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性強、造成的破壞性很大,今年應急管理部將採取哪些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的損失?謝謝。


圖為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閔宜仁。(徐想 攝)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閔宜仁:

根據專家預測,2021年地質災害總體趨勢接近常年,局部地區可能加重。汛期,南方部分地區,尤其是西南、中南和東南沿海以及西北部分地區地質災害高發易發。針對這種形勢,應急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和氣象局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立足於綜合“防”,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應急部堅持問題導向,瞄準排查巡查、預測預警、轉移避險等薄弱環節,協調相關部門和地方落實責任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4月8日自然資源部召開了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部署了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4月15日國家防總召開了全國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力做好各項備汛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損失。

二是強化隱患排查,確保風險管控有效。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中,充分運用遙感、物探和山地工程等手段,全力抓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增強地質災害防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強成災規律、隱患早期識別和精準預警預報技術研究,提升地質災害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

三是強化會商監測,確保預警信息傳遞到位。汛期,應急部將嚴密監視雨情、汛情、災情發展變化趨勢,尤其是遇有颱風、強降雨時,加強與有關部門聯合會商,滾動預測預報,及時部署應對措施,突出做好重點地區、重要時段的監測預警工作,構建起 “技防+人防”的監測預警格局。

四是強化科學避災,確保安全轉移避險。繼續堅持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的“三避讓”原則,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突出抓好應急轉移避險工作,特別是加大對交通沿線、風景旅遊區、工礦企業等重點區域和部位的精細化防範工作,在強降雨等特殊時段提前採取交通管制、限制分流、關閉景區、停工避險、專人盯守等措施。謝謝大家。

海報新聞記者:

要提高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好全民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十分重要。請問應急管理部在提高全社會安全意識和公民自救互救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方面有哪些舉措?明天開始就是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今年的宣傳周有哪些部署和安排?謝謝。


圖為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徐想 攝)

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 申展利: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基本國情。所以在我們國家,提高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尤其重要。應急管理部在這方面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社會共治,不斷築牢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

一是做好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安全意識。我們通過新聞媒體、應急科普體驗館、科普宣教基地等渠道,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消防日這些重要時間節點,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的知識和災害防範應對技能。

二是依靠人民群眾來做好災害防範應對,夯實群防群治的社會根基。在災害防範應對中,我們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共治,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目前全國災害信息員有80多萬,這些災害信息員在災害防範應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去年,在湖北恩施有一個叫馬者村的地方發生了山體滑坡,而且這次滑坡是當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滑坡,但是沒有一個人傷亡。就是這個村子裏的災害信息員發現險情,並且第一時間報告,附近的村民及時接到預警,安全有序撤離,所以一個災害信息員救了一個村子的人。

三是強化災害應急準備,提高公眾應急能力。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制定災害應急預案,並且編制通俗易懂的應急指南,方便群眾使用。鼓勵各單位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逃生避險的設備,推廣使用家庭應急包。指導各地利用公園、廣場、學校等設施,建成一批避難場所。還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人民群眾防災避險的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四是提升基層減災能力,打牢防災減災基層的基礎。在偏遠地區,我們利用互聯網、應急廣播、大喇叭等手段,打通災害預警“最後一公里”。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和示範縣創建工作。再就是提高基層的應急救援能力,培育和規範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防範應對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事防災減災救災的社會應急力量有1700多支,應急志願者有60多萬人。

剛才記者朋友也講到了,5月8日—14日是今年的防災減災宣傳周,這裡我也介紹幾項具體的工作安排:一是在宣傳教育方面,我們今年重點普及洪澇、颱風、地震、森林草原火災這些災害知識和防範應對技能。二是聚焦城鄉社區、學校、醫院、福利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還有建築工地、旅遊景區、機場碼頭、城鎮燃氣、地下管網這些重要工程設施,進行風險隱患的排查和治理。三是組織開展包括災害預警、應急指揮、人員疏散和搜救,還有傷員救助等內容的應急演練,提高社會公眾的應急能力。前不久,國家防總和廣東省防指聯合開展了北江流域防汛搶險的綜合演練,近期應急管理部和四川省政府還將聯合開展“應急使命·2021”演習。

我們希望更多人能參與到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共同築牢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今年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如何?有哪些應對舉措?“五一”過後,夏天越來越近了,這是否意味著森林草原防火壓力會大大減輕?謝謝。

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長、火災防治管理司司長 彭小國:

關於今年森林草原防滅火的形勢,我們會同相關部門綜合研判認為,今年的氣候年景總體偏差,傳統風險與非傳統風險疊加,加之潛在風險不斷增多,火險形勢嚴峻複雜,不排除極端條件下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的可能。我們做了一個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全國高度危險森林火險等級的天數為116天,佔四個月總天數的97.5%,而去年同期的總天數是104天,2019年的總天數為84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今年森林草原防滅火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針對上述形勢,國家森防指、應急管理部高度重視,提早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底線思維,壓實屬地責任,立足複雜極端情況抓好各項防控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今年1—4月份,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466起,初步統計,受害森林面積約2272公頃,與2020年同期相比,火災次數降幅為32.1%,受害面積降幅為58.6%;與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火災次數降幅為71.8%,受害面積降幅為63.5%。草原火災的次數、受害面積與近五年的均值相比,也都有大幅的下降。

“五一”之後,全國有10個省份結束了春季防火期,但這並不意味著防控壓力就會大大緩解,一些重點地區不僅不能鬆懈,還必須以更高的標準抓好防範。特別是進入5月份,我們壓力最大的北方地區火災防控形勢日趨嚴峻,而西南部分地區火險形勢持續居高,呈現出南北重疊的特點。夏季以後,東北、內蒙古原始林區進入雷擊火活躍期,從規律上講存在多點同時暴發的可能,而秋冬季,華北、南方林區預測乾旱少雨,高火險等級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容不得半點大意。


圖為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長、火災防治管理司司長彭小國。(徐想 攝)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源頭管控。深入抓好群防群治和聯防聯控,集中整治重點隱患,強化火情早期處理,嚴密組織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野外火源治理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全力把災害風險化解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二是推進標本兼治。從完善政策機制、規劃項目建設、提升專業能力、強化科技裝備支撐等方面入手,大力提升森林草原防滅火現代化水平。目前正著手研究制定《關於全面加強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意見》,加快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條例》和相關標準體系的編制修訂,標本兼治推動防滅火工作提檔升級。

三是加快補齊短板。指導各地不斷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林緣居民區、油(氣)站、化工廠等重要目標周圍的防火隔離帶、消防管道等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網格化防控格局;持續抓好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加強森林航空消防力量建設,並強化空地一體、協同作戰的戰法創新與運用。

四是抓實撲救準備。4月份,我們在統籌抓好全國面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專題就應對東北、內蒙古地區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和做好冬奧賽區防滅火工作組織了任務現地對接部署,下步將跟進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並強化監測預警和動態會商研判;指導各地完善各級各類預案,強化訓練演練,充分做好指揮、力量、裝備“三靠前”,適時在重點敏感地區提前預置機動力量,確保遇有重大火情有效應對、高效處置。

五是守牢安全底線。在去年集中組織全國指揮員網上培訓、指導各地同步開展撲火安全專題培訓的基礎上,近期我們又組織開展了全國“撲火安全警示教育整治周”活動,舉辦了“森林草原防滅火業務大講堂”,並組成“教官團”赴各省組織一線指揮員培訓,推動各地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提升各級科學組織指揮和安全撲火能力。這些工作我們將持續推進,實現工作不間斷、年內全覆蓋。同時,繼續指導各地健全現場指揮機制,強化專業指揮,規範火場管理,落實安全防範措施,特別在撲救行動中認真落實“火情不明先偵查、氣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規避”的原則,堅決守牢安全底線。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建設,請問應急管理部應急物資保障建設情況如何?謝謝。

周學文:

應急管理部成立三年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底線思維,立足防範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統籌推進應急物資的保障工作,主要從五個方面來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第一,中央應急物資儲備佈局逐步優化。過去,中央應急物資儲備庫全國只有57個,現在已經增加到了113個,存放中央應急物資的省份已經做到了全覆蓋,也就是31個省(區、市)實現了全覆蓋,並且進一步優化了中央應急物資的儲備佈局。

第二,中央應急物資儲備品種不斷豐富。儲備品種從過去的124種增加到現在的165種,新增採購了家庭應急包、衝鋒舟、隔離帶挖掘機、偵察無人機等,進一步豐富了中央應急物資品種。

第三,中央應急物資儲備數量大幅增加。去年,我們落實了28.58億元的中央應急物資增儲,中央應急物資儲備規模從過去的16億增加到現在的44.58億,去年這一年大幅度增加,實現了歷史性的增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第四,地方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我們過去全國對地方的應急物資儲備是不掌握的,從去年開始開展了全國應急物資儲備清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各級應急物資家底,全國各省、市、縣不斷推進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儲備了大量的地方應急物資。同時,去年我們還落實了中央財政資金60億元,專項用於去年汛期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10個省份的縣級及縣以下的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和基層備災點建設,主要是儲備一些搶險裝備和防汛救災物資,進一步提高了基層的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第五,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應急管理部開發建設了應急資源管理平臺,並且在全國推廣應用,實現了全國各級應急物資的實時查詢和在線調度,為動態掌握應急物資信息、科學快速調撥,提供了技術支撐。去年新採購的中央應急物資全部實行“一物一碼”,實現了應急物資從生産、儲備、調撥、發放各個環節的動態監控,全程追溯。

“十四五”期間,應急管理部還要繼續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建設,從優化佈局、豐富品種、增加數量這幾個方面著手,不斷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滿足應對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物資需求。中央應急物資儲備在各省份全覆蓋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災害事故高風險地區傾斜,確保一旦發生重特大災害事故,中央應急物資能夠第一時間運送到災區,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謝謝。

上遊新聞記者:

剛才申司長提到應急管理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在舉行“應急使命·2021”演習,能否介紹一下演習的相關情況?與以往相比,這次演習有哪些特點?謝謝。

瓊色:

今年防災減災日期間,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聯合部署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要求全國各地圍繞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為主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廣泛開展防汛、地質災害、森林防火、地震等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工作。為推動各地完善應急準備,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應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在防災減災日前後擇日舉行“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的演習。演習將模擬實戰指揮、實兵投送、實地展開、實際處置,通過這次演習,檢視國家和地方應急資源統籌運用的效能,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磨合指揮協調機制,增強搶險救援能力。與以往其他的演習活動相比,這次演習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實戰性。演習按照拉動檢驗和實戰演習兩個階段組織實施,深入貫徹“未來災怎麼救,兵就怎麼練”的思想,強調依託真實的災害環境、真實的地震災害鏈,構設演習環境,開展實際拉動,力爭使參演力量的實戰能力得到全面磨合和提高。

二是聯合性。演習確定的多種參演力量是在數個演習場地同步展開的聯合行動,真實反映了抗震救災多種力量協同配合、多個災區統一行動的基本要求。通過演習,推動各類參演力量共訓共練,做好多方協同應對地震災害的各項準備。

三是檢驗性。這次演習採取場景模擬與真實響應相結合、集中展示與多點呈現相結合、計劃控制與隨機導調相結合等方式進行。將對地方和國家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從接警響應、緊急出動、機動投送、調度指揮、隨行保障等方面進行重點檢驗。對於相關地區的應急狀態、應急能力,以及各類應急力量組織指揮、救援作業、行動協同等方面進行綜合檢驗。

四是引領性。這次演習我們選擇在四川省舉行,是對四川抗震救災工作充分的肯定,也是對四川省多年來應對地震災害實踐經驗的總結固化。我們通過演習,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的應急預案和法律法規標準,推動形成一套可借鑒、可複製的規範化地震災害應對處置的流程和標準,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是,震害防禦在防災減災整體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震害防禦情況如何,對地震易發區和防範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有哪些針對性的措施?謝謝。

閔宜仁:

我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佈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正如你剛才講的,建立高效科學的防震減災體系、不斷提高震害防禦能力尤為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地震災害防禦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並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綜合抗禦6級地震、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防震減災能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這也是2007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提出的總體目標,也就是基本設防烈度的能力。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提升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防禦工程標準,彰顯了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也為新時代震害防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針對地震易發區和防範特別重大地震災害,目前主要採取以下的措施:

一是防範增量風險。對於新改擴建建設工程,嚴格落實新抗震設防要求,一般工程執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依法提高抗震設防要求。重大建設工程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加強抗震設防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管,去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建設工程地震安全監管大檢查。同時,也積極推進重大工程地震安全監測和健康診斷、推廣減隔震等抗震新技術,把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措施落到實處。

二是化解存量風險。長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先後組織實施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及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等多項防震減災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減災成效。如新疆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設,截至2018年底,通過抗震加固、拆遷重建等方式,已完成約238萬戶農村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提高了全區城鄉住宅抗震設防水平。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九項重點工程,“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也在其列,對地震易發區內的居民小區、大中小學校、醫院、農村民居,以及重要的交通生命線、電力和電信網絡、水庫大壩、危化品廠庫等設施進行抗震鑒定、評估和加固。目前在重點區域229個縣(市、區)中開展試點工作基礎上,正在其他地區和行業全面推進,爭取三年見成效,不斷提高全社會抗震設防水平,著力減少地震災害的風險隱患。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我國應急救援的國家隊、主力軍,請問目前這支隊伍的建設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將如何增強全災種救援能力?謝謝。

瓊色: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締造的新型人民隊伍,組建兩年多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指引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建設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可喜成效,確保了新舊體制的有序銜接,各項工作平穩過渡。在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制定出臺了消防救援銜、人員招錄、力量調動、工資待遇等26個配套政策文件,搭建起了隊伍改革發展建設的“四梁八柱”;應急管理部黨委堅持邊轉制、邊建設、邊應急,領導隊伍圓滿完成轉隸移交、身份轉改、職級套改、授銜換裝、落編定崗等工作,指揮隊伍有效應對處置了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我們在全隊伍牢固立起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的根本指導地位,堅持政治建隊根本方針,堅持紀律部隊建設標準,制定實施內務條令、隊列條令、處分條令、基層建設綱要等17個內部管理規章,用鐵的紀律打造鐵的隊伍;我們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定位,加快轉型升級,錘煉過硬本領,提升專業能力,保持24小時駐勤備戰、聞警即動、敢打必勝,始終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始終做到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兩年多來,共接警出動343.4萬餘次,成功處置各類災害事故180.2萬起,營救和疏散遇險群眾145萬餘人,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穩定,改革重大成效初步顯現,“火焰藍”新形象深入人心。

兩年多來的實踐探索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組建應急管理部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們更加堅定了改革發展建設的信心。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一是著眼“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定位,持續推進“防”“救”“援”一體化建設,著力完善應急指揮機制,加快推進國家應急救援總部和區域中心建設;二是構建中國特色消防救援力量體系,科學規劃增加力量規模,優化力量佈局和隊伍編成,建設一批國家、區域、省域、市域機動和拳頭力量,大力發展政府專職消防員和志願消防員;三是強化先進適用裝備研發配備,圍繞打贏巨災大難加強實戰實訓,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四是提高應急救援社會動員能力,實行聯勤聯管聯訓聯戰,完善應急救援力量、裝備和物資快速輸送系統。通過頂層設計、重點突破、任務牽引、綜合施策,忠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為守護民生民安、維護安全穩定作出不懈努力。同時感謝媒體記者朋友對消防工作和綜合性國家救援隊伍建設的支持和幫助。謝謝。

邢慧娜:

最後一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徐想 攝)

香港中評社記者:

2018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對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作了部署,請問應急管理部作為牽頭部門之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謝謝。

周學文:

2018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第三次會議,專題研究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部署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等九項重點工程。應急管理部作為牽頭部門之一,會同其他牽頭部門一起加快組織實施,在各個地區各參加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重點工程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組織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目前,122個縣級單位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的試點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技術準備工作就緒,計劃近期全面啟動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的調查工作,明年我們要完成普查任務。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數據庫,編制形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圖和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圖,為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二是提升自然災害工程防禦能力。兩年多來,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統籌協調水利、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2.2萬多公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6800多座,開工整治重點城市易澇區段1500多個,實施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治理8600多處,提升了洪水、地質災害、颱風等災害的工程防禦能力,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澇標準。

三是實施房屋設施抗震加固工程。剛才閔宜仁先生已經作了介紹,我們會同發展改革委指導督促各地區加快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努力把地上搞結實。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兩年來全國完成了農村危房改造200多萬戶,抗震設防烈度7度以上地區的農房抗震改造84萬戶,各類基礎設施加固工作正有序推進。

四是提高應急救援裝備現代化水平。應急管理部會同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設立專項,出臺政策,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工程化重點攻關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目前,我們在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災害信息獲取、生命搜索救援等領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開發了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實施完成了戰勤車輛、遠程供水系統、前突應急通訊裝備、搶險救援特種裝備等配備,應該説應急救援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謝謝。

邢慧娜:

感謝五位發佈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大家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