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將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寫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啟動之際

2021-06-10 13: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題:將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寫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啟動之際

新華社記者 余俊傑、胡浩

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簡稱“紅旅”)全國啟動儀式將於6月11日在江西井岡山舉行,全國青年學子從井岡山出發“走讀”百年偉業。

經過5年的實踐探索,300余萬大學生參與“紅旅”活動。廣大青年學生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城鄉社區,接受思想洗禮、加強實踐鍛鍊。“紅旅”已成為一堂融黨史教育課、國情思政課、創新創業課、鄉村振興課、紅色築夢課為一體的中國金課。

一堂最為鮮明的黨史教育課

黨史教育傳承,是國家之根、民族之魂。多年來,“紅旅”活動積極探尋和挖掘紅色黨史與精神傳承,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學黨史、悟思想中傳承基因、堅定信念、磨礪本領,讓“紅旅”成為一堂鮮紅的黨史教育大課。

本屆大賽的“紅旅”活動緊扣“建黨百年”主題,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的不懈奮鬥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紅旅”活動全國啟動儀式,將通過六地(上海、嘉興、井岡山、延安、深圳、雄安)聯動,串起建黨百年曆史。與此同時,“紅旅”啟動儀式還將開展現場紅色教學、“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項目分享會等同期活動,讓黨史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一堂最有溫度的國情思政課

5年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走進延安、井岡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區,追尋革命前輩偉大而艱辛的創業史;走進安徽小崗村、黑龍江大慶、寧夏閩寧等地,感受不畏艱辛、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學生們受到了思想洗禮,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紅旅”成為一堂最有溫度的國情思政大課。

從“紅旅”活動中涌現的眾多優秀項目,以“科技中國小分隊”“健康中國小分隊”“教育中國小分隊”“法治中國小分隊”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了團隊在城鄉社區和老少邊區的“紅旅”實踐,書寫出新時代高校學子的使命擔當。

一堂最富活力的創新創業課

5年來,“紅旅”推動高校的智力、技術、文化資源與企業、投資機構的金融、市場、社會資源精準對接,推動了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組織58.3萬個創新創業項目參與“紅旅”活動,對接農戶近150萬戶、企業4萬餘家,簽訂合作協議4萬餘項,使“紅旅”成為一堂最富活力的創新創業大課。

2018年,以“小滿糧倉”“我知盤中餐”等為代表的優秀創業項目,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近40億元。2019年“紅旅”活動金獎項目“伴農行者——數字孿生共享助農車間”,通過農民培訓、金融服務、訂單農業銷售,在山東臨沂、湖南桂東、雲南臨滄等地落地開花,形成合作社16家,帶動就業2846人,帶動農戶人均增收1490元。2020年,“紅旅”活動從“線下”發展到“線上線下融合”,全國共有60萬青年學生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額超過4.3億元。

一堂最具成效的鄉村振興課

5年來,“紅旅”活動緊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不斷豐富活動的內涵,組織廣大青年學生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使“紅旅”成為一堂最具成效的鄉村振興大課。

與此同時,大賽建立了國家-省-校三級活動機制,廣泛動員全國大學生參與活動。通過舉行全國對接活動,主動聯絡城鄉社區的科技、農業、文旅等部門,深入調研地方經濟結構,徵集當地農産品種植和銷售、文化旅遊規劃等方面的需求,開展項目前期接洽、需求溝通,最終簽訂落地合作協議,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地方發展需求的精準對接。

一堂最有力量的紅色築夢課

自2017年,第三屆大賽,百餘支大學生創業團隊走進延安,開啟“紅旅”活動,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扶貧”新模式,廣大青年學生將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使“紅旅”成為一堂最有力量的紅色築夢大課。

2018年,第四屆大賽,全國31個省區市全面啟動“紅旅”活動。2019年,第五屆大賽“紅旅”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吸引來自全國300余所高校的近40萬名師生共同參與啟動儀式。2020年,第六屆大賽“紅旅”活動全面聚焦52個未摘帽貧困縣實際需求,用創新創業實踐助力精準扶貧脫貧,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走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一次紅色築夢之旅,一次創新創業大賽,成就一股前行的力量。

從2017年的100多支團隊、40余項落地協議,到2020年的20多萬支團隊、1.9萬餘項合作協議,“紅旅”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呈現出勃勃生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紅旅”活動把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了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走出了一條新路,樹立了新的人才培養觀和教學質量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