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政部舉行《“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專題新聞發佈會

2021-06-18 20:24 來源: 民政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民政部于2021年06月18日10時舉行《“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國際合作司)副主任 賈維周]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民政部專題新聞發佈會。

近日,由民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編制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對更好發揮民政部門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做出了部署,提供了指引,備受社會關注。

今天,我們邀請到民政部規劃財務司司長馮亞平同志、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陳小勇同志、社會救助司副司長張偉同志、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張貞德同志、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同志,請他們介紹《“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馮亞平司長介紹《“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編制情況。

[民政部規劃財務司司長 馮亞平]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借此機會,首先向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民政事業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政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民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民政部黨組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應有貢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編制“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標對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系統謀劃今後五年民政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民政部黨組高位推動規劃編制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建言獻策、積極吸納國家相關部委意見建議,使規劃編製成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匯聚民智、反映民意的過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學制定民政事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始終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對民政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強調民政工作的系統性、時代性、協同性、全局性;始終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聚焦民之所盼,從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出發,找準民政事業發展的著力點,確保所提目標、所列舉措,既可行又可操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主動融入、落實國家戰略,努力在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共同富裕、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戰略任務中體現民政擔當,貢獻民政智慧。

目前,《“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已由民政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規劃》共6章34節,分為3個板塊,並設置1個指標專欄和10個重大工程項目專欄。

《規劃》第一板塊全面總結民政事業發展基礎,深入分析民政事業所處的發展環境、面臨的機遇挑戰,描繪了2035年民政事業發展的遠景目標。聚焦“十四五”時期的階段性任務,從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有序、基本社會服務更加有效3個方面確定了“十四五”發展目標。同時,提出了15項有代表性的主要發展指標。這些目標指標的設置,體現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和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規劃》第二板塊,緊緊圍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民政三基職能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分四章部署了“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我們把它概括為“四全四新”。

其中,第二章“全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中作出新貢獻”,部署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完善殘疾人福利制度、發揮福利彩票支持保障作用、推動西藏新疆民政事業發展等方面任務;

第三章“全面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助力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部署了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深化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完善現代社會工作制度、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加強行政區劃和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等方面任務;

第四章“全方位強化基本社會服務,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部署了提升婚姻收養管理服務水平,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和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關愛,推進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康復輔助器具助老助殘能力,完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任務;

第五章“全要素構建養老服務體系,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彰顯新作為”,部署了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優化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網絡、壯大養老服務産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綜合監管水平等方面任務。

《規劃》第三板塊提出“六項措施”,保障規劃目標任務落實、落地。包括,全面推進民政系統黨的建設、加強民政法治化標準化建設、提升民政信息化水平、優化民政資源配置、統籌民政領域發展和安全、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規劃》聚焦群眾關切,回應社會期盼,提出了許多改革創新舉措。如,縣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全覆蓋、推進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構建現代康復輔助器具産業格局、建設全國統一的福利彩票發行銷售技術系統、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強民政服務設施統籌利用、完善中心城市重要經濟功能區行政區劃設置等,突破這些瓶頸和短板問題,對於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推動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精心組織實施,切實把《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地方、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政工作一定會進一步發揮好兜底性、基礎性作用,民政事業發展一定會與黨中央決策部署及國家重大戰略同頻共振,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關於《“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的主要考慮,我先介紹這些,接下來,我將與幾位同事共同回答大家提問。謝謝!

[賈維周]現在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報一下您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中國日報記者]人口老齡化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我們看到規劃中提出,要加強基本養老服務,請問民政部如何落實這一部署?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 李邦華]基本養老服務屬於基本公共服務,是以政府為主導推行的養老服務。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是促進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本養老服務工作。《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對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做出長遠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國務院批復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老年人補貼等基本公共服務的相關標準。

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是新時期養老服務工作的重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民政部研究制定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納入了2021年工作要點,並於今年3月組織召開養老服務部際聯席專題會議,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希望通過專題研究,進一步梳理總結國內外發展實踐經驗,明確基本養老服務內涵,政府、家庭(個人)、社會、市場職責定位,相關保障機制等重要問題,儘快形成高質量的政策文稿按程序報審。

在開展政策措施研究的同時,“十四五”期間,民政部還將從三個方面推進基本養老服務:一是逐步建立養老服務分類發展、分類管理機制,形成基本養老服務與非基本養老服務互為補充、協同發展的新發展格局。二是完善兜底性養老服務。健全城鄉特困老年人供養服務制度,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全部落實集中供養。深入實施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基本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三是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深化普惠性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通過土地、規劃、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政策工具的綜合應用,充分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價格適中、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養老服務。

[光明日報記者]“十三五”時期,民政部門圓滿完成“社會救助兜底一批”任務,對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想請問“十四五”時期,民政部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方面主要有哪些考慮?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 張偉]“十四五”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時期,今年以來,民政部制定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會同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出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部署開展了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全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等工作,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了統籌謀劃和科學佈局。下一步,圍繞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民政部門將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産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並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對於農村低保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要給予一定期限的救助漸退期;對就業産生的必要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時適當給予扣減。

二是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機制。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為重點,建立健全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做到覆蓋全國、統籌城鄉、分層分級、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定期更新,從而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匯聚、常態監測和快速預警,做到即時干預、精準救助、綜合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三是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與財政、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社會救助向多層次、梯度化延伸。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力度,在完善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的同時,研究制定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的政策措施,將符合條件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低保邊緣人口,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對符合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專項救助條件的,由相關部門依規納入相應救助範圍。對一些剛性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低收入人口,根據實際需要給予專項救助或實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央視記者]我們注意到,相比于“十三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突出設置了指標專欄,提出了15項主要發展指標,請問這主要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馮亞平]發展指標作為中長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項任務舉措的量化體現,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誌,也是實施規劃的“指揮棒”和“風向標”,在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

《規劃》設置的15項主要發展指標,充分體現民政事業發展的時代特色,反映民政事業發展的新水平,回應群眾對解決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重點難點問題的熱切期盼,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正所謂“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比如,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彰顯制度優越性、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同時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差異、避免攀比增加財政負擔,設置了“城鄉低保標準年度增速”指標;

為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同時考慮當前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存在的供給結構問題,不再保留“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指標,設置了“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指標;

為切實解決群眾異地辦理婚姻登記的難題,增強群眾獲得感,決定利用5年時間,克服跨年代、跨地域檔案管理、信息技術等問題,推動實現“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實施率”達到100%;

進入新發展階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資金需求持續加大,福利彩票對基本民生和基本社會服務的支持保障作用更加凸顯,考慮到福利彩票銷售網點是福利彩票發行銷售的基礎,設置了“福利彩票銷售網點數”指標,以推動福利彩票事業健康發展。

設置這些指標無疑是為我們自己加壓,而且完成這些指標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我想共産黨執政理念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只要人民因此有更多獲得感,我們就要竭盡全力去做。下一步,我們將制定指標分解方案,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明確實施步驟和工作安排,層層壓實責任。同時,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創新監測評估手段,健全“動態監測—定期調度—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指標如期完成。

[中國社會報記者]有網友反映,這幾年社會組織登記審批逐步從嚴,全國性社會組織審查更加嚴格,請問“十四五”期間社會組織登記政策會有什麼新調整嗎?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 陳小勇]近年來,社會組織數量整體上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黨的十八大前夕,全國社會組織約46.2萬個,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社會組織數量已超過90萬個,其中全國性社會組織2289個,已基本遍佈所有行業和各個領域。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組織發展正進入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邁進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就促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對加強社會組織登記審查提出明確要求。

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就社會組織登記涉及的部門職責、登記審查的內容和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會同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和黨建工作機構,認真做好登記工作,從源頭上加強工作規範、提升入口質量,總體保持社會組織有序準入、健康發展。

全國性社會組織登記近幾年相對趨緩,是因為全國性社會組織本身在全國代表性強、示範效應明顯、活動影響大,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具有行業代表性和會員廣泛性,與地方性和基層社會組織相比,其門檻理應更高些、條件更嚴些。總的看,近幾年全國性社會組織的登記並不是“登記難”,而是我國社會組織進入新發展階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登記規範的體現;是實現社會組織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的需要,有利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的期待。

《“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對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有專門章節進行部署,強調完善黨領導社會組織制度,深化社會組織領域改革,提升社會組織服務能力,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關於社會組織登記工作,下一步,我們將以加強社會組織法治建設為重點,完善社會組織登記制度,以社會組織高質量登記助推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四項工作:

一是積極配合司法部制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同步完善登記配套政策,健全登記制度體系。二是進一步落實黨建工作與登記、年檢(年報)、評估“三同步”制度,推動社會組織行政負責人與黨組織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化。三是完善登記審查,加強發起人和負責人資格審查、名稱審核、業務範圍審定,強化成立必要性論證,提高社會組織準入質量。四是完善清算登出制度,開展清理僵屍型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加快社會組織退出,不斷優化社會組織結構。

[央廣記者]有關與殯葬改革的部分,在規劃當中我們特別注意到,裏面強調要加快補齊殯葬設施建設的短板,想請問一下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下一步應該怎樣提升?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 張貞德]殯葬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殯儀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殯葬設施是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的重要載體,也是殯葬改革能否順利推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殯葬設施建設短板問題十分突出,全國尚有五分之一左右實行火葬的縣(市、區)沒有殯儀館,現有殯儀館設施設備老化,亟需改造提升。

城市地區公益性安葬設施短缺,大多數縣級以上城區沒有公益性公墓。農村地區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和運維缺乏制度性保障,部分地方散埋亂葬問題嚴重。現有1532個經營性公墓,平均到每個縣市不足1個,由於受城市規劃、土地供應、“鄰避”效應等影響,殯葬設施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十四五”期間,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逝有所安”需求,亟需要政府主導,完善殯葬設施規劃,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補齊短板,實現殯葬公共服務能力覆蓋城鄉居民。

[農民日報記者]我們看到,“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請問民政部在這方面有哪些考慮?

[張偉]“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的重要任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提出的一項明確要求。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對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作出系統規劃和部署安排,為做好新時代社會救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民政部將以落實兩辦《意見》為抓手,圍繞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構建多層次救助體系。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根據困難程度和致困原因,劃分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等幾個救助圈層,會同相關部門對這些低收入人口運用不同的救助政策實施兜底保障,形成綜合救助格局。

二是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指導地方進一步規範低保審核確認工作,更加精準地認定低保對象。認真落實今年5月新修訂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進一步完善特困人員認定條件,提高制度可及性,切實做到“應救盡救、應養盡養”。創新發展急難社會救助,對群眾的緊急性生活困難,通過採取“小金額先行救助”、“跟進救助”等方式,提高救助的時效性;逐步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探索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

三是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及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建設。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關於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的意見》,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工作,建立動態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庫,加強監測預警,及時對困難群眾給予相應的救助幫扶,合力解決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困難。

四是健全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列為村、居委會等基層組織的重要工作內容,加強線下主動發現、線上動態監測,建立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推動救助理念從“被動救助”向“主動救助”轉變。同時,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主動發現,形成主動救助合力。民政部已經公佈了部、省、市、縣四級共3700多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渠道暢通,做到及時發現、及早介入、即時救助。

五是不斷提升救助便民利民服務水平。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低保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下放到鄉鎮(街道)。進一步加快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實現各類救助信息統一匯集、互通共享,推動社會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實現救助服務的事項能夠“掌上辦”、“指尖辦”。同時,傳統的走村入戶等幫扶方式也要進一步加強,做到既有“面對面”,又有“端對端”,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也更加有效的服務。

[中國老年報記者]規劃中提到要發展家庭養老床位,請問民政部對此有何考慮?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

[李邦華]“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的規劃第五章就提出:健全建設運營管理政策,發展家庭養老床位,這是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提出“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的要求,家庭養老床位是在“十三五”期間民政部和財政部推行的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中,探索形成的養老服務的新形式,在江蘇、北京、浙江、廣東、四川這些地方先行開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的家庭養老床位主要形式是依託服務能力和水平比較高的養老機構,向周邊的老年人、失能的、高齡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養老照護的服務,具體來説,一是從硬體著手,把養老院護理型床位“搬”到老年人家裏,對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配備相應的輔具、安裝相關信息監測等設施設備,讓老年人居家的環境更加適合養老,同時也適合養老機構遠程監測和服務老年人在家裏養老;

二是從服務著手,把養老院機構專業化照料服務送到家,養老機構派人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照護服務,讓老年人在家享受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

家庭養老床位的發展創新了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形式,帶動了養老服務消費和就業。從需求側來看,家庭養老床位實現了老年人在家享受照護服務的需求,也降低了服務成本,讓老年人買得起、買得好,需求更旺盛。各地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中,老年人普遍是歡迎的。

從供給側來講,每多建一個家庭養老床位,意味著少建一個養老機構床位,大大降低了家庭和社會在養老服務方面的土地和建設壓力,現在一些大城市建一個養老床位成本在20萬左右,這還是平均數,如果這些床位設在老年人家裏的話就省了一張床,政府和社會花了相同的錢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養老服務。

“十四五”期間民政部門按照規劃的部署和要求,將加大家庭養老床位的發展力度,一方面擴大試點範圍和覆蓋面,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政策措施,讓更多的老年人養老不離家,在家裏就能享受家庭養老床位,讓家庭養老床位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讓家庭養老床位成為養老機構發揮支撐作用,促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重要途徑。同時加強家庭養老床位的監管,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出臺相關的標準和規範,讓老年人享受家庭養老床位是安全的、放心的,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家庭養老床位,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網記者]婚姻是家庭的紐帶,請問民政部“十四五”期間將採取什麼措施來促進婚姻家庭的幸福、穩定?

[張貞德]婚姻是家庭的紐帶,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婚姻和諧、家庭幸福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民政部門是婚姻登記管理的主管部門,“十四五”期間,民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積極採取措施,通過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穩定。

一是全面提升結婚登記頒證服務水平。“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推動各地縣(市、區)級婚姻登記機關至少設置一個獨立的頒證大廳,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的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和擔當。

二是推動縣(市、區)級婚姻登記機關實現婚姻輔導服務全覆蓋。“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依託婚姻登記機關的陣地優勢,建立婚姻家庭服務機制,重點是在縣(市、區)級婚姻登記機關設置婚姻家庭輔導室(婚姻家庭糾紛調節室)和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為有需求的婚姻當事人提供情感溝通、心理疏導、關係修復、糾紛調解等服務,提高婚姻當事人維護婚姻家庭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減少衝動離婚行為。

三是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依託婚姻登記機關,聯合相關部門,從推廣體現優秀中華文化的傳統婚禮,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倡導特色突出、文明節儉的現代婚俗禮儀入手,探索建立婚俗改革長效機制,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家教。今年4月份,民政部已經將河北省河間市等15個單位確認為全國首批婚俗改革實驗區,後續我們還將公佈一批。

四是推動各地把反對天價彩禮,抵制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作為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居)民議事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遵守和落實。

[賈維周]因為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會後聯絡民政部新聞辦公室。本次發佈會由民政部門戶網站、民政部政務微博全程直播。感謝大家對民政工作的關注和報道,也感謝馮亞平司長、陳小勇副局長、張偉副司長、張貞德副司長和李邦華副司長出席今天的發佈會。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