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分河而治”到“共同治理”,三省攜手立法保護赤水河

2021-06-19 15: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從“分河而治”到“共同治理”,三省攜手立法保護赤水河

新華社記者 白陽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已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記者日前從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集體採訪獲悉,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探索共同立法保護長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有關決定和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同步施行。這是我國地方立法形式的重大創新。

從“分河而治”到“共同立法”

流經雲貴川三省的赤水河,因紅軍“四渡赤水”的壯舉而為人們所熟知。其實,赤水河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支流,是許多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對構建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義。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歐琳介紹,近年來,三省在長江流域率先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取得積極成效。但由於各省行政區域內的流域功能定位、産業佈局、保護方式和執法標準等存在差異,“分河而治”帶來的流域管理難題還較為突出,需要以系統觀念和法治思維推進共同保護。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指導推動下,三省人大建立了赤水河流域保護立法秘書長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牽頭協作機制,成立共同立法工作專班,多次召開座談會並開展實地調研,尋求最大立法共識。

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今年5月底,三省人大常委會分別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同時審議通過了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自7月1日起同步實施,自此開啟三省共同立法保護赤水河流域工作的新局面。

強化流域綜合治理

“作為全國首次跨行政區域的流域生態保護省級地方立法,此次共同立法調整的對象不僅是某一省的生態環境保護,而是赤水河流域三省的共同保護治理。”貴州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勇説。

他表示,三省在立法工作中以“赤水河全流域保護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出發,從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的角度,聚焦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間産業佈局、發展需求、環境準入、污水排放標準、環境監管執法等不一致帶來的難點焦點問題,著力於跨行政區域的協調配合、聯防聯控,以系統性思維和法治觀念完善三省協同保護機制,形成上下游聯動、干支流統籌、左右岸合力,推動省際間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共同治理,構建赤水河流域共抓大保護新格局。

“共同立法細化銜接長江保護法有關規定,堅持系統觀念,突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切實維護流域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赤水河流域獨特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為依法加強赤水河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歐琳評價道。

體現地方立法特色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楊筠認為,此次三省共同立法的一大創新,是採用“共同決定+條例”的方式,既強化流域共治、又體現各自特色。一方面,通過共同決定對涉及三省的重大問題作出共同承諾,體現了共性立法需求;另一方面,在各自條例中進一步細化措施,回應了個性化立法需求。

以雲南省為例,赤水河流域內的鎮雄縣、威信縣脫貧摘帽的時間並不長,保護治理任務重但財力不足,當地群眾對生態保護補償的問題十分關注。

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馬春文表示,針對群眾關切,雲南省的地方條例對生態保護補償問題作出較為全面的規定。同時,條例將該省近年來開展的小水電站拆除、硫磺礦渣整治、全面禁漁等治理措施提煉固化為法條,加強條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為加強赤水河流域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條例還對扎西會議舊址、雞鳴三省大峽谷等人文自然景觀的保護作了規定。

“共同立法解決了國家層面難以為每個流域專門立法的問題,推動地方治理協同合作,共同破解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共性難題,為地方流域共同立法探索了新路子、新模式,提供了新經驗。”歐琳説,下一步,將推動長江保護法和三省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決定、條例的學習宣傳,加強法律法規實施的監督工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正繼續推動流域區域立法工作,目前黃河保護立法已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劃,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草案起草工作;此外,將深入總結地方流域區域共同立法的創新做法,加強理論研究,總結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