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百年夢圓照此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紀實

2021-07-03 20: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題:百年夢圓照此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紀實

新華社記者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中華民族迎來又一個歷史時刻——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從黨的建立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推進改革開放,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緊緊依靠人民,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新時代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續奮鬥,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千年夢想,百年夢圓,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鑄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朽豐碑。

不負使命的歷史擔當——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

北京,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內,《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吸引大量參觀者。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作出“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的鄭重宣示。

上海,興業路老石庫門。今年6月3日,中共一大紀念館開館,建黨時期珍貴文物得以集中展示。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前往一大會址,向全黨發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號召。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小康,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懈追求的夢想。

中國共産黨自成立起就與人民甘苦與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經過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鬥,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兩個目標提前實現。

佈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接連作出戰略部署。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

立足發展全局,明確歷史方位——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彰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強烈的歷史擔當。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在中國夢的大格局中加以謀劃和佈局。

8年多時間,3000多個日夜,倒計時一刻不停。

2014年12月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6年時間”。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從“決定性階段”到“決勝期”,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歷程到了一鼓作氣向終點衝刺的歷史時刻。

“時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我們對人民立下的軍令狀,必須全力以赴去實現。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小康社會,如何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在全面小康的實現標準上,總書記要求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

在全面小康的覆蓋面上,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覆蓋的區域要全面”;

在全面小康與經濟發展的關繫上,總書記指出“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是新一輪大幹快上”“不是一個‘數字遊戲’或‘速度遊戲’,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要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著眼補齊短板,作出系統部署——

“‘十三五’規劃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作“十三五”規劃建議説明時強調。

面對全面小康目標,既有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一突出短板,也有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明顯短板。

“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即使最後宣佈實現了,也無法得到人民群眾和國際社會認可。”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落實新發展理念貫穿“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針對補短板、強弱項,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不斷前進。

強化黨的領導,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一個月後,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時,在“三個全面”基礎上增加“全面從嚴治黨”。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引領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強化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保證。

實現全面小康,關鍵在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絡,國家就繁榮穩定,人民就幸福安康。”

五級書記抓扶貧,向脫貧攻堅主戰場選派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統一領導;在財經、網絡和信息化、國家安全等事關全面小康的關鍵領域,建立黨領導的協調機制……我們黨不斷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春華秋實,不負耕耘。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攻堅克難的偉大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集中力量堅決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及全體人民

河南南陽,丹江口水庫。今年“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專題調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運行和庫區移民安置等情況。

在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移民戶鄒新曾家。通過種田、務工和電商直播,這家的日子紅紅火火。

總書記接過土坯房老照片端詳:“移民之後,鄉親們10年收入提高了3.6倍,這是我們欣慰的地方。”

聽了總書記的話,鄒新曾有些激動:“共産黨好,都是為著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説:“我們黨的一百年多不容易、多麼艱難,但有一條,這個黨建起來就是為了老百姓。人民就是江山。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麼?就是守人民的心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人民幸福。

“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

以革命老區阜平為起點,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後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

做到“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實行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推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2016年春天,一張四川昭覺縣阿土列爾村十幾名小孩背著沉重的書包循著藤梯奮力攀爬的照片引發關注,“懸崖村”的名字不脛而走。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四川代表團的審議時,專門提起“懸崖村”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去年媒體報道了涼山州的‘懸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們常年在懸崖上爬藤條,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證,看了以後心情還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前不久又看到材料説當地已經建了新的鐵梯,這樣心裏又感覺到松了一下。”

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昭覺縣看望貧困群眾,了解到村裏不僅建了新的鋼梯,村民收入也有較大提高,連連説“讓人不再揪心了,我看了感到很高興”。

總書記動情地説:“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2020年5月,阿土列爾村84戶老鄉下懸崖,上電梯,住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翻越了“貧困大山”。

一個村莊的跨越,折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飛躍。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青海地處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之源,被譽為“中華水塔”。

作為欠發達地區,如何處理好全面小康與生態建設的關係?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給出明確答案。

金山銀山是小康,綠水青山更是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從“三江源”而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曾面臨水體污染、生態功能退化的嚴峻形勢。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連續深入長江上、中、下游,三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明確提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5年間,沿江11個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轉折性變化,大江兩岸煥發新顏。

放眼全國,一份綠色答卷可圈可點: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地表水Ⅰ至Ⅲ類水質斷面比例5年間由66%上升至83.4%;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建立,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一塊塊生態環境的短板正在補上。

實現全面小康,安全發展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順順噹噹就能實現的,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

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斷戰勝全面小康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從農村的廁所革命到城市的垃圾分類,從防治“小眼鏡”到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從加強食品安全到狠剎浪費之風,習近平總書記把一件件民生小事當成大事,持續推動。

從個人所得稅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到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再到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標注人民至上的情感刻度。

覆蓋全面的總體推進——著眼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如何事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能否開好局、起好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

這是承載更深內涵的全面小康——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物質滿足,也要精神充盈。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期間來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參觀壯族文化展。“我到地方考察,都會抽時間到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沿革。”習近平總書記説。

從公共文化服務日益完善到文化活動百花齊放,從榜樣力量的引領到時代新風的弘揚,從提升文明素養到壯大志願服務,中國人民在文化的滋養中展現新的精神風貌,迸發磅薄的奮進力量。

全面小康,既要和諧穩定,也要公平正義。

2020年5月,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宣言書”的民法典剛剛誕生,中央政治局就以“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舉行了集體學習。

“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深刻闡述。

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實施,法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公平正義得以彰顯,群眾安全感大幅提升。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公平正義陽光的照耀下,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全面小康,既要豐衣足食,也要全民健康。

今年5月13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掛牌。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親自審定了疾控體系改革方案。

近年來,我國著力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

這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全面小康——

走進四川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小橋流水、樹木蔥鬱,寬敞整潔的柏油路縱橫交錯,白墻青瓦的川西民居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鄉村十八坊”遊客如織。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在“精彩戰旗”特色産業在線服務大廳仔細觀看了“互聯網+共享農業”互動種養平臺,鼓勵村民用好互聯網、打開産銷路子。在“唐昌布鞋”展示臺前,村民熱情地拿起一雙布鞋想送給總書記,習近平笑著説:“我花錢買一雙!”

總書記對鄉親們説,中國有13億多人口,吃飯問題始終要靠自己解決,無論城鎮化怎麼發展都會有幾億農村人口,我們不能一面有繁榮的城市,一面卻是落後甚至衰落的鄉村。

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前完成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

與此同時,農村社會事業短板正逐步補齊,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用4天時間,行程兩千公里,跨越東北三省,實地了解東北振興情況。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深入調研。

從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到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一個個新增長極正在中國版圖上崛起。

這是謀求更高質量的全面小康——

今年5月28日,在一場事關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大計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為“科技自立自強”加上了一個重要定語——“高水平”。

高水平的根基,繫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科技進步、創新發展的強有力推進。

上天下海的科學探測實現重大突破,“奮鬥者”號等一批國之重器驚艷亮相,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成果,“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5G成功商用,人工智慧加快應用……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看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持續上升,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噴涌而出,消費升級方興未艾。

看開放步伐,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斷擴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推動,創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是創新中國、活力中國,是美麗中國、開放中國,是風雨無阻向前進的中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闊步向前。(記者趙超、安蓓、侯雪靜、于佳欣、郭宇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