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白洋淀治理多措並舉 “華北明珠”重放光彩

2021-07-16 12: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石家莊7月16日電(記者曹國廠、秦婧)魚躍水面泛漣漪,葦綠荷紅蛙鳥鳴。這裡是位於河北雄安新區的白洋淀。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360平方公里的淀區內,有143個淀泊和3700多條溝壕,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


這是7月15日在雄安新區拍攝的白洋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在淀區許多老人的記憶中,白洋淀水質清澈,口渴了捧起來就能喝,家裏做飯也是用淀裏的水。但隨著機械船的增多、上遊企業排污、淀區百姓生活污水直排等,白洋淀水質一年不如一年。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為白洋淀的環境改善帶來了機遇。在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專家就曾表示,雄安新區開發建設要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為前提,要從改善華北平原生態環境全局著眼,將白洋淀流域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同步開展工作。

雄安新區設立後,從流域治理角度出發,統籌考慮了水量、水質、生態三大要素,通過補水、治污、清淤、搬遷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以全面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使“華北明珠”重放光彩。

為做好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河北省水利廳成立了協調小組,謀劃建立了白洋淀生態補水長效機制,連續多年向白洋淀進行補水,目前累計實施生態補水10多億立方米,對改善白洋淀生態和水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是7月15日在雄安新區拍攝的白洋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説,近年來,雄安新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白洋淀生態和水質,包括嚴格管控外源污染;加強內源治理,推進淀區及周邊污染整治。

“雄安新區成立以來,白洋淀水質逐年改善,從2017年劣V類,到2018年V類,再到2019年Ⅳ類,一年一個臺階。”吳海梅説,“2020年白洋淀水質達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實現了‘全域Ⅳ類、局部Ⅲ類’的目標。”

“30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如今又重新出現在白洋淀了。”今年57歲的安新縣小張莊村村幹部張福慶從小生活在白洋淀邊,2018年開始任村級河長,每週在本村管轄的白洋淀水域巡河兩次。他説,鱸魚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現證明白洋淀水質變好了。


這是7月15日在雄安新區拍攝的白洋淀旅遊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齊明説,2002年白洋淀濕地保護區成立時的科考報告顯示,當時白洋淀有野生鳥類192種;經過新的觀測與圖片整理,到2015年白洋淀野生鳥類為206種;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當地加大白洋淀生態保護力度,野生鳥類不斷增加,種類記錄合計達214種。齊明説:“去冬今春,我們在白洋淀及周邊範圍內,觀測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48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