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省籌資103億元保護修復三峽生態

2021-08-10 10:18 來源: 湖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是典型的公共資源,如何破解保護修復的投資難題,避免“公地悲劇”?8月4日從湖北省財政廳獲悉,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北多元化籌資103.2億元,有效破解湖北省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投入難題,成效顯著。

從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2018年,我省將恩施巴東縣、宜昌市、荊州松滋市作為長江三峽地區一個整體,成功申報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以“保障一江清水東流”目標,統籌兼顧“治水、護岸、修山、良田、綠城、保林”等任務,探索全流域、全方位、全過程生態保護修復的“湖北模式”。

多渠道統籌資金

該試點實施63個項目,總投資103.2億元。除了中央資金20億元“鐵板釘釘”,餘下的83.2億元成為“攔路虎”。如何統籌資金?

用好中央獎補資金。截至今年6月底,該試點累計到位中央獎補資金20億元。

落實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按照“渠道不變、責任不變、統籌集中、各計其績”的原則,我省統籌國土綜合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多項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出臺省級配套資金籌措方案,明確了資金籌措原則、渠道和方式。承擔工程試點任務的市、縣(區)兩級財政部門將生態保護修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統籌使用各類財政相關資金。我省地方財政資金累計到位39.1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8.58億元。

積極對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宜昌市已向省財政廳、財政部積極推薦季家湖保護綜合治理工程和昌耀磷石膏綜合利用産業基地項目,總投資8.8億元,最大限度爭取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支持。

大力引入社會資本。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採取PPP、BOT、EPC等模式,發動和組織社會資本參與試點工程,深化與三峽集團等央企合作,打通項目落地“最後一公里”。猇亭區在污水處理、水生態修復等項目,引進三峽環保基金,施行“投融建管營”一體化模式,探索項目融資新機制。截至今年6月底,宜昌市累計籌措社會資本36.7億元,已超過計劃投資總額。

發行綠色債券。截至目前,宜昌市共獲批3支共計50億元綠色債券基金。

借力民間資本

宜昌市夷陵區督促轄區內28家民營礦山企業總投資2000萬元,完成17家閉坑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復綠630畝。宜都市松宜礦區通過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對棄渣進行清運回收,加工處理成機制砂,“變廢為寶”,解決了礦區生態修復資金的難題,並被生態環境部列為“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修復案例”。

枝江金湖經過治理修復後,水質改善,魚蝦成群,成為鳥兒天堂;宜都市貴子湖曾經臭氣熏天,經治理後成為風景宜人的生態濕地……經過多年建設,試點推進順利,成效明顯: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積355.48平方公里、修復廢棄渣堆採坑336.9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6%、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64.8%,“化工圍江”企業“搬、轉、改、遷、升”124家……國家批復的24項績效指標均達到時序階段目標。其中,三峽地區採礦塌陷區治理、水土流失防治面積、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等3項工程績效指標,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劣五類水體、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等13項監測指標已提前完成三年總目標。(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李磊 )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