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飛閱塞罕壩

2021-08-25 15: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七星湖景區(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七星湖景區(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七星湖景區(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內的望海樓(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內的望海樓(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風光(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於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 攝

111.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