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化和旅遊賦能全面小康

2021-08-27 22: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文化和旅遊賦能全面小康

新華社記者 周瑋、余俊傑

放眼新時代,溫暖人心的文化惠民工程,催人奮進的藝術創作,有詩亦有遠方的文旅融合發展,築牢全面小康文化根基。

27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深入介紹文化和旅遊賦能全面小康的有關情況。讓我們透過這樣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感受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揮“扶志”“扶智”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一系列幫扶項目有力實施,一批優秀扶貧題材藝術作品與觀眾見面,“非遺+扶貧”工作深入開展……文化和旅遊系統有力發揮“扶志”“扶智”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文化力量、旅遊力量。

胡和平説:“我們致力推進文化和旅遊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立足自身特色,以優秀文藝作品、文化産品引導群眾立脫貧志,以特色文化産業、鄉村旅遊等帶動群眾走致富路。比如,湖南十八洞村、貴州花茂村等積極發展鄉村旅遊,許多村民開起鄉村民宿、農家樂,賣起農家飯、土特産,實現資源變資産、變收入。

積極開展行業扶貧、定點扶貧,加大文化和旅遊援疆、援藏工作力度,出臺幫扶政策、實施幫扶項目,實現幫扶目標。比如,幫助山西靜樂縣等地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轉化為熱銷商品,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提供更多文化食糧,振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氣神

河北梆子《李保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扶貧路上》、話劇《塞罕長歌》……近年來涌現的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鼓舞鬥志、振奮精神。

“我們致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神聚力。”胡和平説,加大舞臺藝術和美術創作力度,鼓勵文藝工作者多創作、多演出、多辦展,提供更多營養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食糧,讓人民群眾在暢享藝術大餐的同時,振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氣神。

進入新時代,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文化和旅遊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群眾自辦文化活動如火如荼,保障群眾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豐富精神世界、實現全面發展。目前,全國共有群眾文藝團體44萬多個,每天都有千百萬群眾在城鄉各地跳廣場舞、搞大家唱。

與此同時,文化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愈加豐富的文化産品供給讓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2019年,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達44363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5%。

加強考古和文物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讓文化遺産“活起來”,到博物館看展覽逐漸成為社會新風尚,許多非遺産品進入尋常百姓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廣泛弘揚,全社會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讓詩和遠方渾然一體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天的旅遊已成為小康社會的剛需和標配,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

“我們致力促進旅遊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動能。”胡和平説。

——構建以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等為主要載體的旅遊産品供給體系,培育體育旅遊、工業旅遊、研學旅遊、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産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群眾旅遊選項更加多元。比如,利用北京冬奧會契機,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走向冰場、走進雪場。

——把握機構改革契機,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讓詩和遠方渾然一體,讓人們更好領略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比如,利用革命文物、新時代紅色地標等資源發展紅色旅遊,成為許多遊客參觀遊覽的必選項,2019年紅色旅遊人次達到14.1億。

——培育繁榮有序的國內遊、入境遊、出境遊市場,發展智慧旅遊、完善旅遊設施,群眾享受旅行更方便更快捷、旅遊體驗更舒適更美好。2019年,國內旅遊總人次超過60億,旅遊總收入達6.63萬億元,綜合帶動作用發揮明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