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外資積極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2021-08-31 09:1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有序推進,批准設立了100多家外資銀行、保險、證券、支付清算等機構——
外資積極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最近,中國金融業開放又有新消息: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門提出統籌同步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摩根大通宣佈將全資控股旗下合資證券公司,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正式開業,外商獨資的富達基金獲批……

相關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有序推進,取得積極進展,共批准設立100多家外資銀行、保險、證券、支付清算等機構。接下來,中國將推動形成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優化外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準入門檻要求,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會進一步提升。

多個“第一”陸續誕生

“能夠在中國設立並運營一家全資證券公司,是我們在這一關鍵市場達成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郭利博説,“我們相信,在中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客戶需求不斷多元化的背景下,此舉將進一步強化摩根大通在中國的業務實力。”

日前,摩根大通對外宣佈,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摩根大通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受讓5家內資股東所持股權並成為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唯一股東的事項已被准予備案,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將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

從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到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再到取消企業徵信評級、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準入限制……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連出實招,吸引國際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等多個“第一”陸續誕生。

去年9月獲批籌建,今年7月正式開業——不到一年時間,中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跑出了在華佈局“加速度”。該公司總裁黃洪表示:“我們長期看好中國,將通過金融科技創新,不斷完善業務産品線和業務系統,為境內外客戶提供業界最前沿、最週到的服務。”據悉,上田八木公司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人民幣,經營業務範圍包括境內外的外匯市場交易、貨幣市場交易、債券市場交易、衍生産品交易。

從設立公司到開展業務,外資機構紛紛加快在華發展步伐。8月30日,貝萊德基金首只公募産品公開發售。作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年6月在上海正式開業,公司董事長湯曉東表示:“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賦予貝萊德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貝萊德深耕中國市場超過15年,我們將憑藉全球視野的投研平臺、行業領先的風險管理體系,在中國市場推出一系列公募基金産品。”

人民幣資産被看好

外資不僅積極在華新設公司,而且“組團”增持人民幣資産。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7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77萬億元,較去年12月末增加0.52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3.5%。7月份,新增5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7月末,共有972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較去年12月末增加67家。

“儘管全球經濟和金融局勢緊張,中國仍繼續吸引著創紀錄的投資流入。”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國正繼續引領全球經濟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外資企業在華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同時隨著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中國吸引的外資迅速增長,今年以來流入中國內地股市和購買中國政府債券的外資實現了大幅增長。

順應全球投資者的需求,國際主流指數紛紛將人民幣債券納入其中。繼花旗、彭博、摩根大通把中國債券納入其主要指數後,今年10月29日開始,富時羅素將把中國國債納入其富時世界國債指數。英國杜倫大學金融學首席教授郭傑認為,中國國債安全、穩定,尤其疫情暴發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投資者避險情緒濃厚,而中國疫情防控得當,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即使在市場波動中也體現出了穩定性,這促使人民幣債券成為全球投資的避風港。“按照5.25%的納入權重計算,未來3年,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將為中國債市吸引上千億美元國際資金。”

包括債券在內,當前人民幣資産在全球資産配置中的佔比相對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從市場機構配置需求來看,人民幣債券和股票納入主要國際主流指數後,所佔的權重在新興經濟體中居首位,未來境外投資者還會繼續投資中國債券。從官方配置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佔比升至2.45%,規模達到2875億美元。

日前,總部設在倫敦的智庫——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發佈的一份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全球30%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內增加人民幣持有量,這一比例較去年明顯提升。同時報告顯示,20%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內減持美元,18%的央行計劃在同一時間段內減持歐元。

“展望未來,將有更多海外機構投資人配置人民幣資産。”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説。

抓好開放承諾落實

市場熱情高,政策再發力。7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持續抓好金融業對外開放承諾落實,主動對標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標準,推動形成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優化外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準入門檻要求,完善金融機構母子公司跨境往來規則。優化外資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渠道和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接連發佈,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擴大行業開放引入各類金融機構、業務、産品,鼓勵良性競爭,可以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給,有利於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滿足差異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以此促進行業服務水平實現躍升,以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滿足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幫助外資分享中國市場機遇。

圍繞金融業開放,各地各部門加快作出新部署。人民銀行等6部門日前發佈《關於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債券市場高水平開放,健全境外發行人在境內發債的制度框架,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評級機構開展境內業務。外匯局提出,今年下半年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便利化試點範圍。

作為全球資管機構在國內的重要集聚地和展業地,上海陸家嘴日前啟動全球資産管理夥伴計劃,邀請全球知名資産管理機構、綜合金融服務商、行業組織等加入,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務實合作,加強境內外資管業務溝通交流,首批共82家成員,同時推出暢通境內外資金投資渠道、加強配套服務、優化法治環境等系列措施。

“海外投資人很關注中國市場,很願意將其資産配置在中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弛表示,“陸家嘴全球資産管理夥伴計劃有利於搭建有效整合國際國內資管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的行業領先合作平臺,我們期待與同業夥伴一起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助力。”

“隨著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各項措施陸續落地,未來會有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趙錫軍説。(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