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學點亮美好生活——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掃描

2021-09-17 21: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科學點亮美好生活——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掃描

新華社記者

與航天員“親密接觸”、聽科學家講前沿熱點、親自動手發明製作……9月11日至17日,以“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同步開展,一場廣參與、廣覆蓋、高質量的科學浪潮,讓這個秋天“熱度”不減。

航天、“雙碳”……熱點扎堆的科普盛宴

“隨著科技的進步,2049年上太空可能就和坐飛機一樣便利。請同學們以科學事實為依託,展開闔理想像: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如何設計未來的空間站?”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活動上,神舟十二號乘組三名航天員從太空給全國青少年發來了搭載空間站實驗孵化項目的“考題”。

同學們不僅是答題者,更是提問者:航天員在太空中受傷了怎麼處理?空間站上一天有十幾次日出日落,向日葵會一直跟著太陽搖頭嗎?……航天工作者和專家大咖親臨中國科技館,一一解答孩子們的奇思妙想。

圍繞時下的前沿熱點話題,各地活動各顯神通,為公眾“烹飪”一場場科學盛宴。

“歐洲不少國家已于上世紀90年代前碳達峰,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60年以上時間。我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要用更短的時間,將85%的化石能源變成凈零碳排放能源。”在上海科學會堂,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講解著“雙碳”的機遇與挑戰。

從智慧灌溉到黑土地保護,從防震減災到抗擊疫情……科普的作用得到集中展現。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活動還更加重視織密“服務網”,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眾喜歡的系列科普活動。

浙江杭州翠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科普專項行動的志願者正手把手地教社區老人如何使用手機支付、導航、打車等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我現在買菜不用帶錢包,微信掃一掃就能付款。還有網上掛號、銀行卡轉賬、話費充值,都不用出門了!”經常來參加培訓的李阿姨笑著説。

提升科學素質 讓科學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從1938年高士其等科技工作者在延安成立“邊區國防科學社”進行科技啟蒙,到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就設立“科學普及局”,再到2015年中國科協建設“科普中國”科學傳播品牌……線上線下同步展出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百年科普展”展示了我國科普事業的長足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以上,具備科學素質的人屈指可數。200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是1.6%,2020年已經達到10.56%。

“在網絡時代,知識的獲取已經非常容易,新時代科普的內涵和外延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知識普及,科學精神的弘揚才是我們非常需要補足的短板。”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表示,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還要提高人們應用科學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青少年活動的五年級學生李晨馨,成功組裝出一台微型太陽能發電裝置。“低碳生活很重要也很簡單,比如隨手關燈這件小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李晨馨説。

在中國科技館“碳達峰碳中和專題展覽”的互動展品前,來自山西的遊客李莎莎正陪著6歲的女兒體驗“鑽木取火”。“在孩子啟蒙階段,腦中就有對科學的印象,這對她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李莎莎説。

“科學應該成為人的一種內在素質,這需要我們構建一個終身學習型社會。科普要從娃娃抓起,家庭是第一課堂。”王挺倡導,每一位父母都需要有科學教育的意識,讓孩子從小接觸科學。

構建大科普生態 為青少年插上科學翅膀

最速降線、魔箱、無人機、機器人……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寧夏科普工作隊把科普大篷車開進了賀蘭縣鐵東小學,學生們紛紛駐足觀看,並在動手操作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完善的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和線上數字科技館,把最具體驗感和參與性的科普服務從城市延展到鄉村,從內地延展到邊疆。”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説。

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還匯聚各地各部門單位合力,構建全社會動員、全領域參與、全方位覆蓋的大科普生態——

20所學校百餘支隊伍組成的首都高校科技志願服務者總隊,深入邊遠地區、革命老區開展科創服務。

中國飛天夢志願團“中國航天科普巡展”為廣東青少年帶來了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宇航服、航天食品等55件航天展品,後續還將前往陜西、四川等4個省份。

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國內多家科研院所、企業高校和展覽館,帶領公眾走進高端實驗室、産業園區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核主題科普……

“守護好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讓‘長大要當科學家’成為更多青少年的夢想。”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張玉卓院士説,為青少年插上科學的翅膀,國家發展才有不竭動力。(記者:溫競華、張泉、董雪、劉海、洪澤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