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東數西算”:努力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2021-09-25 09: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9月24日電 題:“東數西算”:努力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新華社記者李自良、王麗、潘德鑫

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每一次都是生産力的重新佈局,都會編織一張新基礎設施“網絡”。蒸汽時代佈局了一張“鐵路網”,電氣時代構建了一張“電網”,而數字經濟時代正在編織一張“算力網”。

誰在算力網優化升級上搶先一步,誰就能佔領未來發展制高點。為構建新型算力網絡體系,中國于2020年9月成立“東數西算”産業聯盟,今年5月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

目前,“東數西算”在貴州、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推進,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或將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5月2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數據中心項目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9月1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數據中心。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9月1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數據中心。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優化算力網,提升“數據大國”國際競爭力

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30%;2019年我國産生的數據量約佔全球的9.3%,居世界第二。


參會者步入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現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參會者在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現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數據資源是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大優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陳煜波認為,中國政府前瞻性佈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認為,隨著全社會數據總量的爆髮式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數據資源大國,成為全球大數據應用最為活躍、最具潛力、環境最優的國家之一。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國家競爭,誰擁有海量數據和先進算力,誰就能佔領發展制高點、掌握髮展主動權。

浪潮信息聯合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但長期以來,中國的算力水平很難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計算需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承載算力的數據中心存在供需失衡、發展失序:東部一線城市“擠破頭”趨於飽和,而在其他地區特別是部分西部地區“無人用”,使用率低。

為進一步強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統籌佈局,今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佈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受訪專家認為,“東數西算”是把握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戰略機遇期、構建算力新格局的系統性工程,將進一步加快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數字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貴陽市委副書記馬寧宇説,在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中國落後了,互聯網興起時,中國迎頭趕上,而在當前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中,中國至少在同一起跑線上。


工作人員在位於貴州貴安新區的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機房內巡檢(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工作人員在位於貴州貴安新區的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機房內巡檢(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工作人員在位於貴州貴安新區的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機房內巡檢(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打通“數”動脈,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

走進貴州省貴安新區金馬大道旁的華為雲數據中心,一排排紅黃相間的歐式建築倒映在清澈的人工湖裏,風景如畫。這裡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個休閒度假景區,而非華為在全球佈局的最大數據中心。

華為雲營銷部負責人董理斌介紹,該中心是華為雲在西南區域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其服務範圍能夠輻射到重慶、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周邊地區。

“把熱數據放在東部,冷數據放在西部,實現全局能效最優。”董理斌告訴記者,華為雲在貴安新區和內蒙古烏蘭察布佈局了一南一北兩大雲數據中心,在上海、河北廊坊、廣東東莞有3個核心數據中心,全部投産後可部署超過230萬台服務器。

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將成為華為全球管理數據存儲中心、全球IT維護工程師基地、員工內部培訓實習基地,需要600名至800名IT維護工程師,平均每年還將有1萬人左右進入園區進行全景化實戰培訓、實習等,既可推動大數據相關産業的發展,也能拉動當地服務業發展。

“‘東數西算’帶來的數據要素跨域流動,是實現産業聚集和平衡區域發展的重要路徑,數據中心對貴州本地産業鏈的匯聚牽引效應已經逐步顯現。”貴州省量子信息和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潘偉傑説。

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是“東數西算”的一個生動案例。在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投入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已達23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西部雲基地已建成亞馬遜AWS、美利雲等6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城市甘肅慶陽,已吸引華為、科大訊飛、金山雲等12家企業的數據中心落地。

專家認為,“東數西算”用數據流引領帶動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助於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東西部協調發展新格局。

“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給西部開闢了一條發展新路。”馬寧宇説,貴州將探索“貴州數據交易市場+東部數據流通資源”“貴州算力網絡樞紐+東部算力資源需求”等合作模式,實現貴州優質要素供給與東部地區成熟市場有機銜接,打造數據驅動的東西部數字合作新生態。

“‘東數西算’創新了東西部協作模式。”南方電網公司將在貴州投資約100億元建設南方能源數據中心,公司總信息師余建國認為,“東數西算”將充分帶動地區間的産業融合、要素流動、算力協作,進一步釋放區域合作倍增效應,實現共贏發展。


工作人員在介紹“一碼貴州”數據平臺網絡銷售情況(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工作人員在“一碼貴州”數據平臺機房檢查設備運行情況(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契合“雙碳”目標,助推數字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寧夏中衛,一個位於我國西部的沙漠小城。內陸腹地、荒山戈壁、刺骨寒風曾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短板。如今,這些短板反而成為中衛市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産業的獨有優勢。

因為內陸腹地等區位特性確保機房安全、荒山戈壁開發後可提供充沛土地資源、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是機房冷卻的天然稟賦,中衛市已建成6個超大型數據中心,並著力打造“東數西算”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以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區域數字化産業基地。

寧夏西部雲基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寧説:“通過採用自然風冷技術,加上較低的電價,與東部省份相比,我們1008個機架的數據中心一年可節省電費300萬元左右。機架租金也只有東部省份的三分之一左右。”

數據中心被稱為“不冒煙的鋼廠”“電老虎”,電力成本佔其運營成本的“大頭”,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近億千瓦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實現高效、清潔、集約、循環的綠色發展,是擺在數據中心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必答題”。

“東數西算”無疑是“破題”的抓手。長期以來,東部地區因貼近用戶側,算力需求大,但因能耗限制、電力成本高等原因,新建數據中心難度較大,而西部地區雖數據資源不如東部,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東數西算”有助於實現東西部在數據資源、能源供應上的互補,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于施洋介紹,據測算,我國數據中心依託“西電東送”的用電量約為21.44億千瓦時,平均用電損耗約6%。“東數西算”聯合“西電東送”,在西北棄風棄光地區就近建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既可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也可降低用電損耗,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參與采寫:許晉豫、王銘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