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設體育強國的“中國答卷”

2021-09-27 22: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9月27日電 題:歷史的回聲 健康的腳步——建設體育強國的“中國答卷”

新華社記者 孫波、賀佔軍、汪涌、姚友明

9月21日中秋明月夜,在西安奧體中心,被稱為第十四屆全運會“頂級流量”的蘇炳添,第十次打開“十秒大關”,以9秒95創造全運會賽會紀錄的成績,拿到首塊個人全運會男子百米金牌。


9月21日,廣東隊選手蘇炳添(右四)在全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以9秒95的成績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我想通過自己的訓練告訴大家,超過30歲的我依然可以跑得更快。我想告訴年輕人,即使他們25歲,還有兩屆奧運會的時間留給他們來努力,不要被前人傳下來的一些話限制自己!”蘇炳添説。

蘇炳添成功的背後,源於正在建設體育強國路上奮進的偉大祖國。科學的訓練、嚴苛的自律再配以優質的賽場設施,圓了他的體育夢。

圓夢的不僅有體育健兒,還有首次承辦全運會的西部地區省份——陜西。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多的人不僅有機會在家門口一睹奧運冠軍風采,還有機會體驗日益均等化的體育公共服務,為在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添能加油。


這是9月27日拍攝的第十四屆全運會閉幕式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會旗交接儀式。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陜西全運會是一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體育盛會。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路上,一幅建設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中國答卷”正徐徐展開。

奮鬥有我

東京奧運會女子蹦床項目銀牌得主劉靈玲從日本回國後,髖部舊傷復發。從解除隔離到來西安參賽,劉靈玲接受治療的時間太短,治療效果不佳。


9月5日,福建隊選手劉靈玲在全運會蹦床女子團體決賽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關鍵時刻,這位“蹦床女神”在打了兩針封閉後,忍著傷痛,堅持上場征戰全運會。在三天內打滿全部三場比賽後,劉靈玲用一枚女子個人項目銅牌回報了自己的付出。

在田徑賽場,女子撐桿跳高選手李玲以4米70奪冠之後,儘管疲憊不堪,但依然決定將橫桿高度升至4米75,向自己2019年創造的4米72亞洲紀錄發起衝擊。


9月22日,浙江隊選手李玲在全運會女子撐竿跳高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兩次挑戰失敗之後,李玲和教練商量後簡單補水,側臥在地上,開啟了短暫的休憩模式。此時,場地上的徑賽項目已經結束,現場觀眾看到李玲像當年的伊辛巴耶娃那樣開始冥想時,也安靜下來。偌大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陷入寂靜。

雖然,最終李玲的第三次嘗試也以失敗告終,但她收穫的是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人們願意把歡呼獻給冠軍,但更願意把它獻給勇於拼搏、挑戰自我的勇者。

拼搏作風不僅是老將的專屬,在男子籃球U19賽場的銅牌爭奪戰中,江蘇隊的小夥子們在半場落後26分的情況下,下半場上演了一齣逆轉好戲,最終以83:81戰勝山東隊,站上領獎臺。

“半決賽的失利確實讓我們受到很大影響,中場休息時教練讓我們平復心情,做好自己,把自己應有的水平發揮出來。”全場拿到28分並搶下11個籃板的江蘇隊球員張陳治鋒,賽後眼中寫滿堅毅。經歷一次大賽,人們看到中國籃球的年輕一代,完成了對生理、心理極限的淬煉。大家對這個項目未來的美好期待,從這裡徐徐鋪展開來。


9月23日,在全運會五人制籃球男子19歲以下組銅牌賽中,江蘇隊教練湯侖(右二)賽後與隊員慶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全民全運,同心同行。不僅是專業運動員,普通人也可以在全運會這座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健身成果。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設置19個大項、185個小項。來陜西參加群眾賽事活動的1423名運動員中,不少人能和競技項目的運動員一樣在設施完備的運動員村裏同吃同住。

不只是“明星的全運會”,更是“你我的全運會”。在體育被公認為是一種教育方式和激勵手段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這樣的共識: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使命在肩,奮鬥有我,沒有人會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西部力量

作為見證周秦漢唐中華文明無上風光的陜西,作為見證紅色體育事業在黃土高原上發光發熱、助力中國革命進程的陜西,曾在進入21世紀後兩度申辦全運會失利。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後,西安城市交通擁堵,體育場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地鐵工程預算估計不準確,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尚有提升空間……一個個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讓陜西省在與中東部省(區、市)關於全運會承辦權的較量中,全面落于下風。


這是2020年6月30日拍攝的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陜西省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關懷備至。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革命聖地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這座在埃德加·斯諾筆下被描繪為“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新生活。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緊扣追趕超越目標和“五個紮實”要求,紮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統計,2016年,陜西生産總值為19165.39億元,2020年,該數字增長到26181.86億元。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陜西仍然交出高質量發展的高分答卷。廣大幹部群眾在新時代繼承紅色基因,凝聚起新的磅薄力量,努力繪就新時代的壯麗畫卷。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陜西省省會西安抓住十四運會主會場城市契機,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讓千年古都再煥青春:地鐵通車總運營里程達259公里、建成17條快速路和11座大型互通立交、改造提升599條背街小巷道路,新建的“三河一山”生態綠道和“幸福林帶”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這是空中俯瞰宛如兩葉綠肺的西安灃河梁家灘運動公園(5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為舉辦十四運會新建或改建的53個體育場館,分佈在陜西省各地,很多都已成為所在城市的新地標。


這是7月1日拍攝的西安“幸福林帶”內的天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為保證十四運會精彩圓滿舉行,陜西省一些中學和大學承擔了部分辦賽任務。西安中學在籌備舉辦十四運會賽事時,抽調老師參與辦賽。“很多老師早上在教學區正常教學,下午和晚上就到比賽場館工作,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到半夜。”西安中學副校長薛黨鵬説。

作為一所具有119年曆史和文化積澱的綜合性大學,西北大學以“專業高水平、保障高效率、服務高質量”為工作標準,用心、用情、用力抓好競賽組織、疫情防控、媒體轉播、志願者服務等工作,構建起運轉高效、協作順暢、標準規範的工作體系,圓滿完成了蹦床和藝術體操項目的保障工作。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也被諸多媒體人稱為全運會“最佳賽區”。

強國夢想

25日晚,歸化運動員鄭妮娜力和她的外公——首屆全運會男子跳高項目冠軍得主段其炎,一起登上十四運會女子七項全能項目領獎臺的場面令人動容。


9月25日,山西隊選手鄭妮娜力(左)和外公兼教練段其炎在全運會女子七項全能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我們國家對運動員的那種全力支持和保障,在國外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回國訓練的這個賽季,我進步很大,希望明年亞運會能奪冠,為中國爭光!”鄭妮娜力説。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從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體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業。


9月22日拍攝的全運會群眾比賽龍舟項目女子組500米直道賽頒獎儀式。新華社發(蘇巧將 攝)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至今,短短三十餘年間,我國已在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等地,相繼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青奧會等世界和洲際頂級大賽。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無與倫比的一屆後,即將在一百多天后舉辦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更將讓北京成為全球首座既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雙奧之城。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煥發出勃勃生機。其他舉辦綜合性運動會的城市,發展步伐也快速健康。


這是9月15日拍攝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外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而下屆全運會,將由廣東、香港、澳門共同承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能夠與廣東及澳門共同承辦十五運會,是繼香港在東京奧運會取得歷史性佳績後、一項提振香港體育發展的重大舉措。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全運會走進粵港澳,不僅會助力大灣區在開放創新中持續發展,對賽會自身與時俱進也助益良多。

全運會見證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轉變。1959年舉辦的首屆全運會,響應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時代召喚。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情況下,從百年前的“東亞病夫”,到如今的體育大國,2021年,在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時刻,已被賦予全新內涵和外延的體育,再次凝聚成一種撼天動地的正能量,鼓舞著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不斷前進。

雖然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日新月異,但已取得的成績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僅從全民健身角度來看,解決體育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之間的矛盾,縮小不同地區之間全民健身基礎設施不平衡、發展不充分問題,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已經吹響“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進軍號。十四運會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簡約、安全、精彩辦賽,增強了國人在新歷史坐標上答好“體育強國”“健康中國”這份全新答卷的信心和幹勁。

使命在肩,奮鬥有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各方面都強起來,中國體育也一定會強起來,在“最好的時代”漸入佳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