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文化産業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第十七屆深圳文博會閉幕

2021-09-28 08:1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成功落下帷幕。作為“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本屆文博會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的“滿堂紅”,超過10萬件文化産品、近4000個文化産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自信與底氣,也顯示了數字賦能和文化傳承、內容創新為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數字文化産品大放異彩

文化與數字技術的融合,讓雲音樂會、雲錄製、雲展覽、雲觀影等成為文化消費的新場景、新模式,不但在“穩增長”中發揮了重要力量,還帶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

本屆文博會上,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意為靈魂,通過跨界融合發展産生的諸多文化産業新型業態集中亮相,顯示了這一發展趨勢。多個“科技范”十足的文化展品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體驗。AR掃一掃,文物也能“説話”;把手放在感應區做出固定手勢,竟能“指揮”文物動起來。

文化和旅遊部數字文化産業發展成果展區成為一大亮點,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數字文化産業國際標準和數字文博等五個板塊,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在數字文化産業等方面的新成果。

各省市也充分展示實施文化産業數字化戰略的成果,一批數字化文化産品爭相在展會上亮相,充分展現了數字化賦能文化産業的生機與活力。

上海展區圍繞“品牌展現空間、文化消費場景、文化賦能案例、數字裝備體驗”的特點,打造多個互動體驗場景,觀眾們紛紛和大屏幕上的畫作進行互動,體驗數字化“可觸摸的藝術”。

在江蘇展區,曾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時吸粉無數的“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搬到了深圳文博會現場。裸眼3D,5G+VR720°全景視角,讓現場觀眾一鏡穿越17座運河城市,體驗祖國的大好風光。

文化産業新業態亮點紛呈

當前,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産業,促進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不但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對堅定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屆文博會上,“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設計”“文化+IP”等新業態,都讓人看到了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需求相結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所帶來的無限可能和勃勃生機。

河南展區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為主線,將《唐宮夜宴》為代表的優秀文化創意産品帶到了現場,以內容創新推動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主打“非遺匠作”的大田匠作文化村分會場依託兩百年曆史的客家圍屋——大田世居打造了全國首個體驗型木作博物館,通過文物活化利用發揮文化遺産價值,不但弘揚了大國工匠精神,也盤活了當地的傢具産業;北京展區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四川展區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雲南展區的“跟著大象賞雲南”文旅融合項目,貴州展區的“綠水青山”主題區的康養度假旅遊項目,都反映了近年來“文化+旅遊”業態的蓬勃發展。

大灣區文化産業協同發展

大灣區文化産業如何協同發展、如何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顯示了近年來“共建人文灣區”的系列探索。

粵港澳大灣區館內,廣州的粵劇、東莞的珠寶、佛山的香雲紗,競相展示。在廣東館文化創意展區,觀眾可以欣賞醒獅、玉雕、欖雕、廣繡、制陶等嶺南非遺文化,也可以了解“粵菜師傅”“廣東技工”等嶺南文化IP群,感受傳統文化與潮文化碰撞産生的迷人魅力。

在澳門創意館,澳門設計師岑健恒帶來了卡通烏龜“何小涌”,澳門本土美食、地標等不同特色美食景點被刻印在龜殼揹包上,展示了澳門特色和潮流文化。

“我來自澳門,但不同産品的生産過程和落地,涉及大灣區不同的城市。比如這個玩偶在惠州生産,口罩廠設在澳門,而服裝産自中山……”在岑健恒看來,大灣區緊密結合的産業鏈為文創産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香港創意館內則重點展示了香港設計師及其作品的創新理念,涵蓋産品設計、服飾設計及文創設計等領域,以及和國家博物館合作設計的産品。“香港設計師可以利用大灣區及內地文創産業的發展機遇,擁抱更廣闊的市場。”策展人黃競表示,香港與內地文創設計也在不斷取長補短,融合發展。(記者 黨文婷 嚴聖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