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寫在第八個烈士紀念日之際

2021-09-29 20: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寫在第八個烈士紀念日之際

新華社記者高蕾、孫少龍

英魂不泯,浩氣長存。

人民共和國72週年華誕之際,第八個烈士紀念日也將到來。以國之名緬懷英烈,是對近代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犧牲英烈的深情禮讚,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根脈的守護與延續。


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020年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唯有傳承英烈的風骨,才能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唯有銘記英烈的遺志,才能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新征程上,英烈們以生命寫就的壯麗詩篇,正如明燈般照亮後人前行的路。

銘記,那經時間沉澱愈發璀璨的記憶

抱著父親的畫像,秦厚美泣不成聲。這是她70多年來第一次見到父親秦忠富的容貌。

秦忠富生前是一名志願軍戰士,1951年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秦忠富的母親不願意相信孩子犧牲的事實,給當時尚未出生的秦厚美起了個小名“等妮兒”,希望她能等著爸爸回來。

這跨時空的“相聚”源於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等單位聯合發起的一場名為“英烈面孔——為革命先烈畫像”活動。通過模擬畫像專家的筆觸,100位犧牲烈士的容顏以這樣特殊的方式再現。

一筆一畫,描摹的是烈士的容顏,追尋的是對烈士的記憶:那驚心動魄的故事、那堅定偉岸的身姿、那穿透時空的精神,永不敢忘!

怎麼能忘?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毅然決然——

“雲!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1928年10月,在給身懷六甲卻同樣身陷囹圄的妻子趙雲霄寫下絕筆信幾天后,陳覺高唱《囚歌》英勇就義。5個多月後,趙雲霄強忍悲痛喂完襁褓中的孩子最後一頓奶,便追隨了丈夫的腳步。


拼版照片:上圖為陳覺像;下圖為湖南省長沙市烈士公園展出的陳覺烈士寫給妻子趙雲霄的遺書(2018年5月7日攝)。新華社發

也有柔腸百轉的愛,也有難以割捨的情,但為了心中的信仰,年輕的革命伉儷不惜獻出生命。

參加長津湖戰役的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極寒環境中始終保持備戰姿勢,直至成為座座冰雕;“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頑強作戰、衝鋒在前,用生命踐行了“邊關有我在,祖國請放心”的諾言……

無論何時何處,每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總有一個個英勇身影挺身而出,以一片丹心詮釋許黨許國的無限忠誠。

怎麼能忘?那“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癡心無悔——

生命最後一個月,即便從院長變成了病人,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也從未放下過工作,他躺在病床上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

“他總是這樣,忙到沒有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武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珣還記得,疫情暴發以來,劉智明的時間表始終安排得滿滿噹噹:2個小時內改造門診部,3天內完成全院既有其他疾病患者轉移……他似乎不知疲倦,直至生命戛然而止。

“為大多數人謀幸福”,這是革命先輩李大釗的價值追求;“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這是人民公僕焦裕祿的奮鬥宣言;“見危險就上,見好處就讓”,這是緝毒英雄吳光林的實幹豪情。

英烈們在平凡瑣碎中堅守,在生死抉擇前忘我,只因讓人民獲得幸福而自己歸於沉寂,就是他們最質樸的心願。

怎麼能忘?那“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英勇無畏——

“抓住沒有……”這是打黑民警張葉良留給同事的最後一句話。面對揮舞尖刀拒捕的歹徒,他不顧重傷仍奮力追緝,鮮血染滿樓梯上的65級臺階。

緊緊將素昧平生的女童摟在懷裏,這是消防戰士楊科璋最後的舉動。熊熊烈火、滾滾濃煙中,他在墜落時以血肉之軀為懷中的孩子擋下死神的威脅。

……

“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近年來,這句話在互聯網上屢屢被提起。然而,從沒有鋼筋鐵骨的超級英雄,只因心甘情願背負責任,才擁有了無窮的勇氣。

丹心碧血,忠魂永存!

在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長眠著2000多位革命先烈。拔草、添土……村民卞康全和父親卞華、祖父卞德容一家三代已在這裡義務守墓70余載。

“烽煙早已消散,但記憶不會沖淡。”卞康全説,“正是先烈們的犧牲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我願用自己平凡的一生守護這些不該被遺忘的名字。”


在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守墓人卞康全在墓前清理雜草(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尊崇,那激蕩天地間的英雄之氣

9月2日,秋日的瀋陽天高雲淡。

11時26分,一架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起飛的中國空軍運-20運輸機穩穩地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機上搭載的,是10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9月2日,志願軍烈士的遺骸抵達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這是我國從2014年起,連續第8年迎回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8年來,總計有825名烈士忠魂還鄉。

天地英雄氣,韆鞦尚凜然!每一個英魂蘊藏的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家國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近年來,從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維護不斷加強,到保護英雄烈士的法律法規日益完善,再到烈屬撫恤標準不斷提高,尊崇英烈、捍衛英烈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英烈精神正融入民族血脈,煥發出新的光彩。

“當年,他們為了我們犧牲;現在,請為他們做一件事。”

2021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發起“為烈士尋親”活動,受到網友廣泛關注。

點讚、評論、轉發……首批100名長期無親屬祭掃的烈士信息一經公佈,迅速在網絡平臺傳播開來,人們積極參與表達對烈士深沉的敬意。

目前,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65位烈士的親屬已成功被找到。這些親屬中,有的知道烈士犧牲但一直不了解詳情,有的曾尋找過烈士安葬地但未果,有的在幾十年前祭掃過卻因種種原因斷了聯絡……

“為烈士尋親,是對英烈最好的尊崇,更是一次生動的紅色教育。”一位軍史專家這樣評價。

烈士紀念設施是緬懷英烈、開展英烈學習教育的重要依託。

臨近烈士紀念日,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尚志鄉的趙尚志烈士陵園裏,前來祭掃的群眾絡繹不絕。


這是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趙尚志紀念館(9月18日攝)。新華社發

陽光照耀下,紀念碑上“趙尚志烈士永垂不朽”9個大字熠熠生輝,更顯莊嚴肅穆。

“吃草根、樹皮,在冰天雪地裏風餐露宿,革命先輩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拼搏奮鬥,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前來祭拜烈士的遼陽市柳條寨鎮中學學生高瑞澤説,要學習英烈不怕困難、矢志報國的精神,為強國夢想而努力奮鬥。

烈士紀念設施是共和國紅色基因庫。近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指導各地不斷加大相關設施建設管護力度,推動省級及以上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在地市級實現全覆蓋。

與此同時,在重要時間節點到烈士陵園祭掃已成為許多群眾自發的選擇。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清明期間各地烈士陵園接待現場祭掃群眾808萬人次,代烈屬祭掃近1萬人次。

一片片陵園,一座座豐碑,傳頌著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一束鮮花,一份緬懷,英烈精神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民族精神,根植于中華兒女心中。

傳承,那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建黨百年之際,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裏,祭掃者來來往往。

三位因電視劇《覺醒年代》而廣為人知的英烈——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的墓前,放滿了一封封飽含著深情與懷念的“跨時空來信”。


5月31日,在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電視劇《覺醒年代》演員在現場分享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的英雄事跡。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寄件人的落款各式各樣,有的是“來自新中國的新青年”,有的是“21世紀新青年”,有的是“一個生活在你們曾經為之奮鬥的美好時代中的青年”……

“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腳下大地已換了時空,你留在風中搖曳的那抹紅,在心中!”飽含熾熱的情感,同濟大學一名“00後”新黨員在明信片上寫下這樣一句話。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對革命烈士最好的紀念,就是弘揚他們崇高的精神,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接續奮鬥、勇往直前。

2021年的元宵佳節,浙江溫州市紅十字會消防救助基金收到了一筆數額為13141.19元的捐款。

捐贈人叫羅小雙,她的兒子管志彥在2005年的一次火場搜救中因公殉職,獻出了年僅21歲的生命。

“這個數字有著特殊寓意,代表我一生一世情係消防。”十幾年來,羅小雙與溫州消防的近2000名指戰員結對認親,把對兒子的綿綿母愛灑向消防隊伍,帶動更多人關注、理解、支持消防救援事業。擔任溫州鹿城區政協委員期間,她每年都會撰寫有關消防的提案,呼籲全社會重視老城區消防工作,保障社區消防通道暢通。

“希望兒子能‘看’到,媽媽重新‘拾’起了他的制服,繼續著他未竟的事業。”這是羅小雙樸素的願望。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在革命戰爭的烽火中、在改革發展的大潮裏,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千千萬萬的英烈,把他們永恒的精神傳遞給後人。

在安徽合肥,聽著祖父李大釗故事長大的李宏塔生活在“高光”下,卻過著“守常”人生:騎自行車上下班、住“老破小”房屋;救災時,從百姓家的蒸鍋裏檢查救濟米質量、在應急帳篷裏感知受災群眾的暑熱。


6月12日,在安徽合肥,李宏塔在家中書房讀書,墻上挂著祖父李大釗和祖母趙紉蘭的相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在江西上饒,方志敏的故鄉湖塘村村民繼承烈士遺志,勤勞實幹,將昔日貧困村打造成處處是活躍躍創造的“網紅村”,《可愛的中國》中的美好願景正在變為現實。

在湖北武漢,抗疫英雄彭銀華的家人在他的女兒“六一”百天時,用修圖軟體把缺席的彭銀華加到了全家福照片裏,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團圓”……

“等‘六一’長大了, 懂事了,我一定要給她講爸爸的英雄事跡。”彭銀華的妻子鐘欣説,“爸爸是為國家為人民犧牲的,她應該驕傲。”


2020年6月1日,在湖北武漢,彭銀華的妻子鐘欣在看自己與女兒的合影。新華社發(王永勝 攝)

國有脊梁,才能屹立不倒。

每一個烈士紀念日,都是一次家國記憶的喚醒,一次偉大精神的傳承。英烈精神如永不熄滅的火炬,指引億萬民眾砥礪前行。

在第八個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在烈士締造的豐碑前再次堅毅出發,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參與采寫:李錚、邱冰清、張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