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書寫"聯通""暢通""溝通"新篇章——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解讀

2021-10-15 07: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題:書寫“聯通”“暢通”“溝通”新篇章——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解讀

新華社記者

“我們要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推進全球交通合作,書寫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

10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提出重要倡議、宣佈務實舉措、體現中國擔當,為推進全球可持續交通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堅強信心。

讓交通成為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要發揮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投入,讓貧困地區經濟民生因路而興。”對於交通在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中的關鍵作用,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一語中的。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行駛在京滬高鐵南京市境內(2018年4月9日攝)。新華社發(蘇陽 攝)

“沒有可持續的交通,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聯合國副秘書長暨大會秘書長劉振民表示,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諸多交通建設項目和相關産業發展促進了脫貧攻堅、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是中國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

“京滬高鐵是交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生動案例,運營10年來,已累計安全運送旅客13.5億人次,開行列車近120萬列,沿線城市連點成線、共同發展,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凸顯。”中國鐵建鐵四院京滬高鐵設計總負責人王玉澤説。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貧富差距惡化,南北鴻溝擴大。只有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才能夠為人類共同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


9月28日,“上海號”中歐班列從上海首發,駛向德國漢堡。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中國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里,發達的公路、鐵路、航空網絡,使得城市、鄉村間的出行不再困難,並且有助於推動國土開發、實現均衡發展。”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説。

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強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為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支持,促進共同繁榮。


1月22日,一列從瀋陽北站開往北京朝陽站的復興號列車行駛在京哈高鐵線上。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習主席的講話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路徑。”參加大會開幕式的中國鐵建海外業務部總經理曹保剛在非洲進行交通建設多年,對此深有感觸。“中國通過海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給當地帶來了就業機會,推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民生改善。”

“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也必將成為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開路先鋒。”曹保剛説。

增強發展動能,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態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載箱量可達2.4萬標準箱的“現代商船阿爾赫西拉斯”輪靠泊在青島港前灣碼頭(無人機照片,2020年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交通運輸是技術創新重要載體,也是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領域。通過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與科技攻關,我們的一些關鍵設備如盾構機等,在設計、製造等方面取得突破。”中鐵十五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昌富説,面向未來,將繼續聚焦交通領域前沿科技和關鍵技術研發。

近年來,以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為特徵的交通科技革命持續發力,推動了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


5月6日,在美國芝加哥,一列挂有7000系列車廂的地鐵列車載客試運行。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車四方)在美國製造組裝的7000系列地鐵車廂4月21日在芝加哥開始載客試運行。新華社發(喬爾·萊納 攝)

“習主席的講話緊緊把握住了現代交通業發展的前沿方向。”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李震宇表示,隨著人工智慧與出行産業的深度融合,智慧交通將産生深刻變革。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氫燃料混合動力機車(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如何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習近平主席提出關鍵舉措: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

“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推廣新能源、智慧化、數字化、輕量化交通裝備”;

“鼓勵引導綠色出行”。

對此與會人士表示,交通領域的資源利用水平、環境友好程度的提升,必將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節能減排目標的落實,對全社會的碳達峰、碳中和産生重要作用。

“面對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以可持續方式推進交通領域發展和相關能源領域轉型,成為後疫情時代各國促進經濟復蘇、增強經濟韌性的巨大潛力所在。”劉振民説。

以互聯互通實現互利共贏

交通推動經濟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緊密相連的“地球村”。

“各國只有開放包容、互聯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贏。”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引起與會代表和交通界人士的廣泛共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2019年6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近年來,中國中鐵參與建設的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亞吉鐵路、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等基礎設施項目,為改善當地民眾交通出行條件、推動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力量,獲得了所在國政府和當地人民的高度評價。”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文健表示。

就在幾天前,在北斗自動巡航走行定位系統引導下,中國中鐵施工人員將最後一組500米長鋼軌緩緩放入接軌點精準落位,中老昆(明)萬(象)鐵路全線鋪軌完成,向著開通運營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9月28日拍攝的中老鐵路墨江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推動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硬聯通”,制度規則“軟聯通”,以及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

“我們堅持交通天下,已經成為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貨物貿易額最大的經濟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遠洋貨輪晝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體現了中國擔當。”習近平主席指出。

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近年來,中國不斷構建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交通融合發展“快車道”。


雲霧中的貴州省六威高速公路觀風海大橋(2018年12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何歡 攝)

在中國與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大部分都涉及交通互聯互通合作。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4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70多個城市。

集眾智、匯眾力,動員全球資源,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全球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令人矚目的“中國方案”——

“中方將建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為全球交通發展貢獻力量。”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徐亞華説,這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全球可持續交通重要建設者、參與者、貢獻者的積極作為和歷史擔當,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深厚的為民情懷和深邃的戰略視野。

“這體現了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推進全球交通發展、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責任與擔當。”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表示,他讚賞中國在推動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記者 齊中熙、周圓、許可、樊曦、葉昊鳴、丁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