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省出臺意見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2021-10-15 11:06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出臺意見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拓寬發展路徑 激活內生動力

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對未來一段時期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工作進行部署。14日,省農業農村廳舉辦新聞通氣會,就實施意見進行解讀。

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不斷拓寬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季輝介紹,經過多年積累發展,全省村組集體資産規模超過4000億元,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200萬元,形成了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

各地依託集體土地、物業資産、區位條件等資源稟賦,發展“資源發包型”“資産租賃型”等傳統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集體收入來源日益多元、穩定。南京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農旅融合;蘇州、無錫等地推動村村“抱團”走聯合發展道路,常州、揚州、鎮江、泰州等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南通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土地增值溢價,宿遷、徐州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盤活閒置資源等,淮安、鹽城、連雲港通過村集體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等。

季輝表示,新階段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僅要拓寬路徑,做強“集體”,更要注重帶富,帶動“個體”、帶動群眾,真正將集體所有制的體制優勢發揮出來,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具體來説,要做到四個“新”:一是聚焦新目標,把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作為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著力構建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的長效聯結機制。二是聚焦新路徑,一手抓“鞏固提升”,一手抓“路徑拓展”,培植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集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三是聚焦新機制,推動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專業合作社、工商企業等各類主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跨地區跨産業的聯合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四是聚焦新政策,破解集體經濟發展“缺人才”問題,優化集體經濟發展環境。

實現集體經濟長效可持續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農村集體經濟增長多元路徑基本形成、集體經濟組織體系建立健全、內部治理優化完善、發展動能持續有力、經營機制規範高效、服務成員和聯農帶農能力明顯提升。

“圍繞這個目標,要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四條新路徑、三個新動能和四項新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經管站站長李明説,破解傳統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相對單一,過於依賴土地、區位等自然資源稟賦等問題,一是大力發展融合經濟,一方面鼓勵村集體牽頭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另一方面也積極開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二是積極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等項目。三是加快發展服務經濟,提供生産、工程項目、物業等服務。四是創新發展飛地經濟,打破地域界限實現共同發展。

三個新動能是為了實現集體經濟長效可持續發展,激發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內生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三變”改革,釋放改革發展動能;推廣宿遷、鹽城等地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等進一步激活閒置資産增收潛能;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幹事創業,參與集體經濟發展,並在一定條件內享受集體成員待遇,創新人才引領動能。

四項新機制著眼于轉變個體“實力不足、資源不優”的局面,推動村村、村企、村社開展多層次多形式、跨地區跨産業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鼓勵村村“抱團”機制,實現“強強聯合”或者“強弱聯合”;深化村企合作機制,繼續深化“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支持集體經濟組織與城市工商資本等聯合投資、聯合經營等;探索村社融合機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生産類、服務類、資源類等各類合作社;規範法人治理機制,規範組織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集體收益分配製度。

走出各具特點的共同富裕之路

各地如何結合實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要以‘書記領航’項目為引領,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實現共同富裕。”鎮江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蔣勇表示,市、縣、鎮、村四級書記圍繞本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每年確定不少於1個領航項目。今年,鎮江市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書記領航項目,其他市區和鎮、村書記都直接或間接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納入“書記領航”項目內容。

泰興市副市長秦娟介紹,該市強化資本經營促增收,組織村(居)發展“飛地”經濟,打破地域界限購置廠房、商業用房等優質資産,推動資産保值增值、村居長期受益。全市共籌集資金4.69億元,新建、購置廠房34.18萬平方米,每年穩定收入3520萬元;強化利益聯結,開展合作經營,推進“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泰興落實100萬元以上聯建項目293個,實際投入6.52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2000余萬元,帶動就業4500余人,實現了村、企、民三方的同頻共振、互利共贏。

去年,張家港市南豐鎮12個行政村可支配收入達2.4億元,同比增長12.2%,村均達1997萬元,位居張家港第一,全鎮年度村民分紅與福利支出達到1.5億元。南豐鎮鎮長陳穩介紹,該鎮在張家港率先成立村級經濟聯合發展公司,各村入股,通過平臺公司進行項目建設、股權投資,年底統一分紅,盤活各村可用財力,目前平臺公司擁有總資産近3億元,促進了資産保值增值。

連雲港市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集體固定資産6000余萬元,2020年村集體收入突破1100萬元。村書記楊韜表示,按照“圍繞産業抓黨建、抓好黨建興産業”的思路,張艞村與連雲港華樂合金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共建共融,依託毗鄰眾多工業園區的獨特優勢,主動服務園區企業,以土地入股、提供配套等多種途徑,走出了具有特色的村企共建致富路。(記者 吳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