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技讓出行更美好——各界人士共話可持續交通與科技創新

2021-10-16 20: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科技讓出行更美好——各界人士共話可持續交通與科技創新

新華社記者 周圓、吳瓊

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當今世界,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于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此間舉行的科學技術創新論壇上,各界人士就科學技術創新如何推動可持續交通發展獻計獻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接近兩年,交通行業首當其衝,全球供應鏈面臨著巨大挑戰,不同地區的技術鴻溝和不平衡發展也在加劇。”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助理秘書長斯帕托利薩諾先是表達了擔憂,但她隨即表示,疫情之下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交通運輸服務,進一步倒逼技術創新,展示了科學技術對於交通發展的重要性。

這也是諸多與會人士的共識:可持續的交通,必須通過科學技術及工程領域的創新來實現。

“交通行業必須要與新技術深度融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志清表示,通過科技創新,為應對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等挑戰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創新,排在中國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中國交通一直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智慧鐵路、自動駕駛、共享交通、“無紙化”出行等創新場景不斷涌現,新技術重塑著交通行業的發展格局,為建設交通強國注入強大動能。

與會人士表示,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新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據悉,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經在交通運輸領域佈局建成2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同時還佈局建設了254個部級科技創新基地。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數據顯示,交通運輸行業約佔石油消費總量的64%和所有能源使用的27%,是全球主要的空氣污染和碳排放源之一。

“零碳經濟的出現,讓我們能很快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在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教授彼得·紐曼看來,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將能夠催生出指數級增長的經濟發展新形式。

近年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目前已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介紹,中國還將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裝備,加大新一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等技術創新,積極推進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的商業化應用。

面向可持續交通的未來,與會人士表示,開展國際合作是關鍵。

郭守剛建議,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起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室、實驗基地、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大資源開發共享的力度,推動形成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交通發展的良好格局。

“進一步推進可持續交通議程,我們要超越慣常做法,所有利益相關方要通力協作,確保不讓一個人掉隊。”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認為,緊靠技術本身是無法實現可持續交通的,還需要管理、治理、政策法規以及公眾的參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