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作物畜禽水産優異資源發佈——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獲階段性進展

2021-11-29 07:4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分別遴選發佈10大農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産優異種質資源。這是今年3月我國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農業種質資源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事關種業振興全局。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新形勢下開展全國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加快摸清資源家底、實施搶救性收集保護、發掘一批優異新資源,已成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一項緊迫任務,對打好種業翻身仗、推進種業振興意義重大。

我國種質資源的“家底”如何?有何潛在的應用價值?又該如何保護這些種質資源?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收穫一大批新資源

做好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第一仗。孫好勤透露,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方案,從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農作物、畜禽和水産資源普查,摸清資源的種類、數量、分佈和性狀等家底,搶救性收集保護一批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截至目前,農作物種質資源已全部完成2323個縣的普查與徵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蓋率達到97.6%,水産方面普查覆蓋率超過95%。

“這次普查發現了一大批新資源。”孫好勤介紹,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2.08萬份,新發現鑒定畜禽遺傳資源18個,新收集水産養殖種質資源3萬餘份。這些資源有的年代久遠,有的珍稀瀕危,有的承載了農耕文明和傳統文化,特別是填補了青藏高原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空白。

經過層層把關,10月18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通過了在青藏高原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我們從中遴選出了新發現的十大優異畜禽遺傳資源,概括起來就是兩頭牛、七隻羊和一隻雞。”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舉例説,青藏地區的綿羊資源十分豐富,具有適應高海拔、耐粗飼、抗病力強、體格健壯等特點。此次新發現的多瑪綿羊分佈在西藏安多縣海拔5000多米的草場,羊毛色澤美麗、毛絨厚密整齊,是藏族群眾製作手工毯的優質原料。

水産普查也發現了一批地方特色資源。比如長江刀魚、黑斑原鮡、黃唇魚等特色、名貴魚類,錦繡龍蝦、中華鱟等稀有水生生物資源。“這些種質資源有的具有突出性狀和優異基因,主要用於科研和育種,有的可以作為觀賞魚,這對下一步産業發展非常有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李書民説。

一批珍稀資源在這次普查中也得到了搶救保護。新採集豬、馬、牛、羊、鹿、駱駝6大畜種的遺傳材料5萬份。中山麻鴨、上海水牛等瀕臨滅絕品種重新發現,是這次普查的重大收穫。

資源庫建設有了新進展

國家種質資源庫是確保我國農業種質資源長期戰略保存的重要設施。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作物、畜禽、海洋漁業三大庫的建設進行了部署,目前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孫好勤介紹,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已于9月份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行,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7月份已批准立項,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10月份已正式投入運行。此外,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升級改造有關工作也開始啟動。

其中,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在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總容量達到150萬份,可以滿足今後50年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鑒定挖掘和新品種培育等需求,覆蓋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種質資源保存方式。此外,保存全過程實現智慧化、信息化,種子貯藏壽命可達50年,目前在全球是最長的。

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也已正式批准立項,明年將在位於北京的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保存容量可突破2500個品種,超低溫保存精液、胚胎、細胞等遺傳材料可以超過3300萬份。

“我們將在159個國家級保護品種的原産地建立活體保種場或者保護區,在重點省份建設9個區域性的基因庫,加快建設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實現對畜禽遺傳材料的長期戰略保存。”孫好勤説,除國家承擔的長期戰略保存任務外,目前159個國家級地方品種資源中,88%以上都是由企業來承擔,充分彰顯了企業在資源保護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已于10月28日正式投入運行,是迄今為止國際上投資規模最大、種類最豐富、設施最先進的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保存能力達35萬份,可以基本保存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漁業資源。目前已經保存資源10萬份。

從今年開始,中央財政新增資金1.15億元,用於保護159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這意味著這些資源“國寶”從此有了穩定的口糧。

保護利用任重道遠

種質資源是種業創新的基礎,有了好的資源才會有好的品種。在普查過程中收集的好資源如何才能轉化為好品種?

“從優異的性狀到優異的品種,過程非常艱辛,馴化過程、人工輔助育種過程時間非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介紹,育種過程包括對種質資源進行精準鑒定、雜交組配、輔助選擇等。種質資源的魅力就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歷史階段,展現不同的長處。“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力度,高效發掘優異基因資源,開展新品種培育,為實現種業振興提供支撐保障。

沒有種質資源作基礎,再先進的育種技術和保障條件,也不能憑空育出新的品種來。孫好勤坦言,普查收集是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終的目的是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和産業優勢。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深入推進新收集的農作物種質資源農藝性狀鑒定,加快開展畜禽和水産種質資源的生産性能測定,把優異種質資源性狀挖掘出來,為新品種選育提供素材。同時,推動發佈可供利用的種質資源目錄,通過構建資源信息系統,實現種質資源共享的數字化、信息化,讓科研單位、企業和育种家知道種質資源有哪些、在哪、怎麼用。此外,還要充分調動科研機構和企業,特別是産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加大開發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産高效、綠色優質、節水節糧、宜機宜飼、專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種,為築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種質根基提供有力的支撐。(記者 吉蕾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