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資源聚集、人才涌動、政策利好——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高地

2021-12-11 08: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12月10日電 題:資源聚集、人才涌動、政策利好——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高地

新華社記者 周穎

幾天前,在京臺高速公路,小馬智卡自動駕駛卡車駛入路面,開啟常態化自動駕駛測試。與普通卡車不同,這一自動駕駛卡車系統採用多個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傳感融合方案,使得車輛在高速行駛路面依然能實現遠距離感知和快速反應。


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進行路測(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研發出這套系統的是廣州南沙一家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小馬智行。成立短短五年,這家公司已從技術研發、獲頒牌照進行道路測試,發展到應用落地。

與南沙遙遙相望的南海,中國在這片海域最早實現可燃冰試開採。相應地,南沙也迎來一批海洋科學研究平臺與大科學裝置。大洋鑽採船以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實時長期觀測、模擬驗證和預警技術支持的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等一批涉海科技裝置落戶於此。

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大洋鑽採船,還是人工智慧平臺還是航空大科學裝置,在南沙這片約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批科研者、創業者孜孜不倦,投身科技前沿領域。

廣州南沙,位於廣州南部、珠江入海口。2014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2015年,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掛牌。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提出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由此,南沙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規劃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學城,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科技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2018年落戶南沙,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目前已匯聚16個院士團隊、47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教授楊華勇説,除了我們實驗室之外,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也要到這來發展,這裡的創新資源未來可期。

南沙區區長董可介紹,目前南沙科學城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科考設施、大洋鑽採船等國之重器紛紛落子,明珠科學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也正在加快建設。

一批瞄準新興産業的創業者看中這裡的資源集聚優勢。

廣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將“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疊加的空間智慧開發企業。公司聯合創始人曹田甜説,在人工智慧領域,南沙已經形成了産學研各種資源的聚集。公司做空間智慧開發,選擇在南沙創業,無論是招募研發人才、選擇上下游合作夥伴,這裡都有優勢。

南沙區科技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南沙正在打造智慧網聯汽車、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等重點産業集群。以人工智慧産業為例,南沙已經聚集了230多家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人工智慧企業,初步形成了覆蓋人工智慧芯片、基礎軟體算法、生物特徵識別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研發集群。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目前,南沙正在開展營智環境建設試點,加快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五年來已聚集高層次和骨幹人才1.2萬人。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2007年來到南沙,當時一片荒涼的南沙如今已聳立棟棟孵化器、創新工場。讓他感到暖心的是,這裡為人才發展解決實際困難。“過去很多人要跑到市中心去送小孩上學,現在南沙把優質中小學資源引進來,還建了很多三甲醫院。”高民説。


這是位於廣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此外,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董可介紹,“十三五”期間,南沙區財政對科技的投入達到57.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增至3.67%。

“未來,南沙還將不斷強化基礎創新,加碼高端創新資源,並以高端創新平臺為支撐,持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新興産業新突破。”董可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