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北省持續提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産生活水平

2021-12-29 12:58 來源: 河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我省持續提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産生活水平

易地搬遷,托起群眾的致富希望。“搬”只是第一步,“安”才是更關鍵的一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以來,我省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目標,聚焦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原深度貧困地區的大中型安置區和重點監測人群,著力做好群眾就業、産業發展、社會融入等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重點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冬日的康保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但在利平巧娘手工編織微工廠車間,記者看到的卻是繁忙的生産場面。操作臺前,怡安社區脫貧戶高登山正熟練地編織手工藝品。

“我的腿有殘疾,幹不了重活兒。搬遷進城後,我來到這裡打工,每個月能掙1500元左右,收入穩定有保障。”談起現在的日子,高登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促進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增收方式。我省千方百計促進搬遷群眾充分就業,加強就近就地就業,擴大勞務輸出就業,支持自主創業就業,強化勞務對接服務,精準實施技能培訓,實現搬遷勞動力穩崗就業。全省有勞動力的搬遷脫貧家庭全部實現至少一人就業。有就業需求的1557名防貧監測人口已全部安排就業,落實率100%。

為增加搬遷群眾收入,我省持續推進安置區配套産業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産業,豐富拓展産品銷售渠道,推行生態友好型生産方式。指導脫貧地區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産業發展納入當地“十四五”特色産業發展相關規劃,繼續提升、新建了一批配套産業園區(項目)。全省330個安置區現有配套産業園區(項目)583個,其中297個有龍頭企業帶動運營,目前全部穩定運營,促進了搬遷群眾持續增收。

走進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福澤園社區,72棟嶄新的樓房整齊排列,超市、物業、幼兒園、社區醫院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在福澤園社區居民金富貴家,客廳魚缸裏,幾尾金魚悠然游動。“原來住在連巴嶺村,那時家家挖窖,夏天存雨水,冬天存雪和冰,人吃水都困難,哪有心思養魚?”金富貴説,現在好了,不管啥時候擰開水龍頭就有水,又甜又乾淨。

想出門,社區門口就是公交車站;要看病,小區裏建有社區醫院,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基本醫療保險“一站式”服務,即時結算;還建有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警務室、超市等服務場所……在福澤園社區,完善的基礎設施,滿足了搬遷群眾的生活需求。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讓搬遷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我省結合新型城鎮化戰略,將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本地、相關行業發展規劃,統籌推動安置區周邊環境衛生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産業平臺配套設施升級。依照相關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建設標準,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和“適當留有餘地”的原則,同步規劃、建設(擴建)幼兒園、中小學、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活動中心、圖書室等設施491所,切實滿足搬遷群眾公共服務需求。

目前,全省330個集中安置區全部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齊備,冬季清潔取暖有保障,綠化美化工程效果明顯,搬遷群眾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各地加強社保、就業、就學等“一站式”服務,不斷完善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場所、大眾健身全民健康建設,加大設備供給和服務人員保障,配套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合理設置基本管理單元,安置區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省330個集中安置區中,有42個通過成立社區居委會進行管理,有12個通過設立新的居民小組進行管理,276個通過實行網格化管理、由當地居民小組管理等方式,納入當地村(居)委會進行管理。同時,成立鄉賢理事會、志願者服務隊等其他服務組織209個,實現搬遷群眾“有人幫、有人管”。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村規民約,增強公共意識,規範群眾日常行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構建友好和諧鄰里關係,搬遷群眾社區歸屬感、社會融入感不斷提升。

為有效保障搬遷群眾的各項權益,我省加快安置住房産權登記辦理,增加搬遷群眾財産性收入,全省8.2萬套集中安置住房産權登記全部完成辦理。加強防返貧致貧監測力度,及時落實幫扶舉措,全省納入監測範圍4431人,已全部落實後續幫扶舉措。將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及時納入遷入地低保、特困救助等範圍,做好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引導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此外,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原則,因地制宜採取整理、復墾、復綠等方式實施宅基地復墾。全省計劃復墾舊村址土地5.8萬畝,已全部完成;累計交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2.3萬畝,實現收益54.7億元。(記者 郝東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