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聚焦中國民航2021年復蘇之路

2022-01-11 19: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危中尋機 借風破局——聚焦中國民航2021年復蘇之路

新華社記者 周圓

世紀疫情襲來,全球民航緊急“迫降”。

剛過去的2021年,作為“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前沿陣地,中國民航統籌疫情防控與行業恢復,逆風起航、乘風而進,于“至暗時刻”蹚出一條復蘇航道。

防與放,統籌疫情防控與行業恢復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民航表現如何?

“一年來,全行業面對疫情防控、經營虧損、安全壓力等困難交織疊加影響,堅持穩中求進,在逆境中展現了強大韌勁,難中有成、難中有進。”

今年1月10日,在2022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作出如上判斷。

回顧2021年,變異毒株相繼襲來、各地疫情零星散發,民航業先後錯過了春運、暑運、國慶等傳統生産旺季,行業全面恢復面臨嚴峻挑戰。如何取捨“防”與“放”,考驗著民航人的智慧。

“確保疫情不通過航空途徑傳播是民航人的責任,也是行業恢復發展的基石。”馮正霖説。

修訂發佈第八版疫情防控技術指南;針對變異毒株特點和疫情防控形勢,多次升級航班和機場防控措施;嚴格執行國際客運航班熔斷措施……一系列措施織牢民航疫情防控網。

防到位、防得準,行業恢復才能放手幹!

專屬值機櫃臺、安檢通道、登機口,旅客隨到隨飛,像坐巴士一樣方便……2021年4月27日,南方航空聯合大興國際機場開通“京廣快線”和“京深快線”。

“全社會包括民航業疫情防控更有經驗、更精準,為行業恢復創造了良好環境。”南航集團董事長馬須倫説。

細數中國民航的2021年,復蘇活力不斷涌動:

4月1日起,民航發展基金徵收標準再降20%。全年一攬子對策措施相繼出臺,為行業降成本近100億元,穩定了行業發展的基本盤。

4月3日,“國民小吃”沙縣小吃登上廈門航空客艙。升級“隨心飛”、推出寵物定制包機和空中上網服務等,這一年各航企的産品服務創新不斷。

6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投運,不久後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投運。

9月1日起,新客規開始施行,對客票銷售、行李托運等易於産生糾紛的環節提出明確要求……

數據更能展現中國民航的韌勁——2021年,全國民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分別為857億噸公里、4.4億人次、73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3%、5.5%和8.2%。

抓防控、謀恢復,中國民航逐步探索出一套隨疫情變化而動態調整的機制,行業發展穩中有進。

借風破局,錨定高質量發展

刷臉、核對身份證、將行李放入傳送帶進行自助安檢……12月21日,張先生成為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首位使用“易安檢專用通道”的旅客,整個過檢流程僅用兩三分鐘。

據民航局公安局副局長李彤介紹,“易安檢”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型安檢模式,“理想狀態下,旅客過檢時間可縮短一半。”李彤説。

回望2021年,中國民航于危機中育新機,逆風起飛,加快促進容量規模和質量效率雙提升。

——智慧民航建設穩步推進

旅客刷臉出行、行李“門到門”、不同交通方式換乘只需一次安檢……智慧民航建設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民航業的集中體現,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為四個核心抓手,智慧民航建設在過去一年里加速推進。

截至去年底,全國29家機場實現身份證一證通行,234家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行李全流程跟蹤範圍進一步拓展,842架客機具備客艙無線網絡服務能力。航空出行正從“走得了”向“走得快”“行得好”轉變。

——基礎設施夯基提效

11月27日11時25分,南航CZ8902航班從韶關丹霞機場起飛,標誌著該機場正式通航,我國又一個地級市邁入“航空時代”。

民航“三中心”投運、滬蓉大通道貫通、京廣大通道南段空域優化調整取得進展……“抓住運行總量低位運行的窗口期,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優化航班時刻、空域等資源的供給和配置,力爭運行保障容量提升一個臺階。”據馮正霖介紹,2021年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15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目標。新建遷建運輸機場9個,全國頒證運輸機場達248個。

——綠色低碳有序推動

“女士們、先生們,本次航班産生的二氧化碳當量,東航通過支持植樹造林、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項目實現了抵消。”10月12日上午,這條客艙廣播在國內首班“全生命週期碳中和航班”的客艙響起。

推廣電子登機牌、行李托運卡;逐步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打造全流程飛行節能模式等。綠色正成為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表示,民航業利用市場恢復階段低負載期,抓住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加快重大項目實施,推進重大改革,解決了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長週期變量。

向未來,民航強國啟新航

今年元旦前夕,湖南郴州北湖機場候機樓內,年近六旬的王春芳在機場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完成了值機。

“以前坐火車去北京,最快也要8個小時。現在機場開了,坐飛機只要3小時。”王春芳説。

據悉,2021年我國新增航空人口3563萬,其中來自二三四線城市的佔比達53%。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研究員韓濤認為,新增的航空人口,尤其是對下沉市場潛力的挖掘,為行業恢復和未來發展積蓄著動能。

邁進2022年,變異毒株在全球擴散,中國民航要正視困難,更要堅定信心。

看環境,各地區各部門正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將為民航恢復發展提供良好宏觀環境。

看防疫,目前全國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超12億。馮正霖認為,今年疫情對行業運輸生産的衝擊將更加可控。

看行業,我國民航業務處理能力長期位居世界第二,民航強國八個基本特徵中涉及運輸航空領域的五個特徵均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

看潛力,依託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我國航空市場空間仍然大有潛力可挖。

展望2025年,《“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日前印發,全面開啟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規劃中一組數據勾勒出民航發展新圖景——

預計到2025年,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達270個以上,保障航班起降1700萬架次,旅客運輸量9.3億人次;市地級行政中心60分鐘到運輸機場覆蓋率達80%,樞紐機場軌道接入率達80%;通航國家和地區超過70個,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超過50個。

“總體而言,支撐我國民航持續較快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十四五’時期我國航空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司長韓鈞説。

滿懷信心向未來,中國民航正啟新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