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環境部就水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情況等並答問

2022-01-25 08:30 來源: 生態環境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2年1月24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出席發佈會,介紹水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

劉友賓:新年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佈會。

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先生介紹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我部近期重點工作。

一、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

生態環境部近日在京召開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

過去一年,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5%,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4.9%,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標達到“十四五”序時進度要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4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順利完成年度目標。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

2022年,生態環境部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工作思路上,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積極服務“六穩”“六保”工作,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在工作部署上,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發展與保護,把握好工作節奏,突出工作重點。在工作推進上,更加堅持問題導向,更加堅持依法監管,更加堅持指導幫扶,更加堅持改革創新。

生態環境部將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和風險防範,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順利收官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推動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

生態環境部紮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構建了支撐全國碳市場運行的政策法規和技術規範體系,制定併發布第一個履約週期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完成基礎支撐系統建設,強化數據質量管理,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控排企業加強能力建設。

自2021年7月16日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市場活躍度穩步提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成交均價42.85元/噸,履約完成率99.5%(按履約量計),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順利收官。

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價格發現機製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修訂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技術規範,切實抓好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2021年度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發佈

美麗河湖、美麗海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河湖“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海灣“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美麗景象,建設美麗中國好經驗好做法的集中體現,是人民群眾身邊的優質生態産品。

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徵集活動,經過網上公示、專家評議、公眾投票以及現場核查等環節,通過綜合評議,確定了18個美麗河湖案例和8個美麗海灣案例。美麗河湖案例中,馬踏湖、新安江黃山段、密雲水庫、哈拉哈河阿爾山段、邛海、下渚湖、瀘沽湖雲南部分、霍童溪蕉城段、浦陽江浦江段為優秀案例;淇河鶴壁段、日照水庫、漓江、茅洲河、海河河北區段、漢江漢中段、沙湖、石羊河武威段、馬金溪開化段為提名案例。

美麗海灣案例中,青島靈山灣、秦皇島灣北戴河段、鹽城東臺條子泥岸段、汕頭青澳灣為優秀案例;福州濱海新城岸段、深圳大鵬灣、溫州洞頭諸灣、大連金石灘灣為提名案例。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持續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深入總結好、凝練好、宣傳好優秀案例,推介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好的機制,讓人民群眾更直觀感受到河湖海灣之美,讓各地“學有榜樣、做有標尺、行有示範、趕有目標”,推動形成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機結合的工作體系,推動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不斷走向深入。

四、中國完成《斯德哥爾摩公約》全面淘汰20種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履約任務

2021年是我國簽署《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20週年。20年來,我國加速淘汰和削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生産、使用和排放,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建立國家履約協調機制。生態環境部牽頭成立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組,建立國家履約專家委員會,強化屬地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協調開展履約工作。

二是強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淘汰和削減。淘汰六溴環十二烷等20種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清理處置歷史遺留的上百個點位10萬餘噸POPs廢物,提前7年完成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下線和處置的履約目標。全國主要行業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

三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強化POPs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助力鋼鐵、化工、造紙、建材等十余個行業綠色轉型升級。履約行動每年減少數十萬噸POPs的生産和環境排放。我國環境和生物樣品中有機氯類POPs含量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

中國還深入參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下各項規則和技術文件的制定,面向發展中國家開展履約技術培訓和能力建設,分享中國履約經驗。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履約頂層設計,一如既往嚴格踐行履約承諾,深入參與全球行動,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力量。

五、中國提交《關於汞的水俁公約》第一次(完整版)國家報告

2021年12月,中國正式向《關於汞的水俁公約》秘書處提交了第一次(完整版)國家報告,向國際社會報告了中國的履約成果。

為落實《關於汞的水俁公約》要求,中國停止了燒鹼、聚氨酯等7個行業的用汞工藝,禁止了添汞電池、開關繼電器等9大類添汞産品的生産和進出口,禁止開採新的原生汞礦,禁止新建氯乙烯單體的用汞工藝,現有聚氯乙烯生産的單位産品用汞量較2010年下降超過50%。

截至2020年底,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9%已實現超低排放,並採用協同高效脫汞技術,脫汞效率可達95%左右,大氣汞排放濃度普遍可達到每立方米5微克,遠低於每立方米30微克的國家標準。

此外,早在公約生效前,中國已淘汰了用汞的手工和小規模採金工藝,禁止了添汞的農藥和化粧品的生産。

中國將繼續嚴格履行公約義務,為共建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下面,請張波先生介紹情況。

張波:尊敬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各位都十分關注、關心和支持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謝!春節到了,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接下來首先通報一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情況,然後回答大家的問題。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局良好。

開展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1064家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累計建成6.62萬公里污水管網。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12000多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納入環境監管,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明顯提升。緊盯長江警示片問題整改,披露的484個問題,已完成整改437個。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長江經濟帶11省市自然保護區發現整改問題點位2654個,已完成整改2374個。開展尾礦庫污染治理“回頭看”,初步排查發現2100多個環境問題,正在推動邊排查邊整改。不斷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累計劃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9132個,進一步鞏固提升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水平,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2021年,全國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84.9%,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比例為1.2%。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水生態環境質量保持了持續改善的勢頭。2021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為97.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長江幹流水質保持II類。黃河干流全線達到了III類水質,去年黃河流域幹流有90%以上的斷面達到了II類以上的水質,黃河水質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儘管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少數地區消除劣V類斷面難度很大,部分區域城鄉面源污染嚴重,部分重點湖泊藍藻水華多發頻發,生態系統嚴重失衡等問題亟待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系統治理,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落實“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主線,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謝謝大家!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總臺央視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請問“十四五”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當中有哪些政策舉措?

張波:“十四五”是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時期,必須始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這裡我很樂意通過總臺記者的問題,向大家彙報一下我們的考慮。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水環境理化指標方面的治理成效是相當顯著的。用各國可比的理化指標做一些統計比較,當前已經接近或者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同時,還有一些明顯短板。比如説,一些地方生態用水的保障明顯不足,河流、湖泊斷流乾涸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比如説,城鄉面源污染在治理上還存在著瓶頸。再比如説,重點湖泊藍藻水華居高不下,水生態系統嚴重失衡的問題還十分突出。我們不宜在“十四五”期間過於追求以水環境理化指標評價為主的優良水體比例。“十四五”時期優良水體比例的目標定為85%,比2020年的83.4%上升了1.6個百分點,5年才上升1.6個百分點,這跟“十三五”的改善幅度相比已經是相當穩了。每年的目標也是按照時序進度來設置的。這實際上發出了清晰的信號,不鼓勵各地去追求過高的優良水體比例,而希望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實工作基礎,補齊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質效上。

與此同時,我們還充分考慮自然因素的影響,實事求是地開展水質評價、考核、排名,有效地指導地方把重點放在“人努力”推進環境質量改善上,適時修訂相關的考核評價標準。

在“進”的方面,“十四五”我們將始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著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城鄉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十四五”只要扎紮實實構建起“三水統籌”的工作格局,“十五五”、“十六五”再不斷深化完善,就會為實現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謝謝大家!

新華社記者:2021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曝光了一些城市黑臭水體問題,其中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黑臭水體問題甚至還比較嚴重。請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目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總體成效如何?

張波:黑臭水體是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實質是污水、垃圾直排環境問題。任何一個城市,不管外表多麼光鮮,只要還有黑臭水體,就説明其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到位、還不合格。

“十三五”期間,黨中央明確要求,要堅決打贏打好黑臭水體攻堅戰,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了很大的力氣,總體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當初的黑臭水體問題是很嚴重的,我們到一些城市,想找哪條河不臭很難,幾乎條條河都臭。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應該説90%以上的黑臭水體比較穩定地解決了黑臭的問題。生活在黑臭水體旁邊的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增強了很多。通過黑臭水體的治理,沿河環湖開展生態修復,把城市一些比較低價值的空間改造成為了高價值空間,周邊的人氣提升,帶動了招商引資,形成了新的經濟隆起帶。黑臭水體治理這三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直接投入超過了1.5萬億,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經濟增長。

但是這項工作進展不平衡,少數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治標不治本。有的地方靠撒藥治污,有的地方靠加蓋板遮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調水衝污,等等。這些所謂“聰明的做法”一度很盛行。但是群眾舉報、媒體監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把這些問題曝了光,擺在桌面上,讓所謂的“聰明人”丟了面子。有的城市確實也花了不少錢,但是工作質量不行。管網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很低,幾乎不處理都基本達標了,這説明工作不紮實。有的地方環境衛生管理粗放,大排檔經常把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裏,甚至清掃垃圾都往雨水箅子裏倒。一下雨黑臭水體就出來了,一些地方初期雨水COD濃度高達2000毫克/升,一般的生活污水才300多毫克/升,可見雨水管道“藏污納垢”問題有多嚴重!

還有一些地方經濟政策不到位,國家三令五申污水垃圾收費政策要基本涵蓋各項成本。但是一些地方至今也沒有完全落實。市場的作用發揮不出來,財政的力量又捉襟見肘,這就使得污水收集處理長效機制很難建立起來。

黑臭水體治理是一場硬仗,治的是黑臭水體,比的是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風。建議當前黑臭水體治理落後的地區要向先進地區取取經。每一個黑臭水體治理較好的城市,工作上都是勇於擔當、非常務實的。沒有硬功夫,打不贏黑臭水體這一仗。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現場核實、群眾舉報等各個渠道,加強監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也會始終把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關注內容進行監督。今後哪個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後又返黑返臭了、群眾不滿意,我們都會納入國家清單,實行清單管理、跟蹤督辦、逐一銷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那就是不獲全勝,絕不收兵。謝謝大家!

中國青年報記者:2022年生態環境部提出要重點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並開展考核試點。關於考核的設想是什麼?具體有哪些打算?目前工作進展如何?

張波:剛才已經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們以水環境理化指標為代表的優良水體比例是比較高的,成效是顯著的。但是,同時要看到,在水生態系統失衡方面的問題是嚴重的,這個突出短板補不上去,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就很難全面實現。我們不能單兵突進,畸重畸輕,必須要突破水生態保護修復難題。怎麼來突破?在長江流域開展水生態試點,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有利於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科學理念,聚焦流域突出的問題,精準傳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通過解決流域的突出問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具體工作中,有這樣幾方面考慮:

一是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建立以“水生態系統健康”指標為核心,以“水生境保護”“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障”三方面指標為支撐的指標體系。努力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通過考核,扎紮實實把系統治理的新格局建立起來。

二是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長江流域水生態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複雜的,解決問題總是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比如説,長江自然岸線破壞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們要設立一個指標,引導地方因地制宜開展岸線保護修復工作。我們還會兼顧長江的源頭以及長江上、中、下游特點差異,設定符合地方實際的評價考核方法。

三是簡便易行、逐步完善。先建立國內已有較為成熟的指標體系,在操作層面上實現可監測、可評價、可考核,合理設置階段性目標任務,後續在試點實踐中再逐步完善。

四是加強協同、形成合力。一方面銜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十年禁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等重點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部門間政策及標準規範的協同,共同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機制。

這項工作十分複雜,如何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把好事做好,對我們是一個挑戰。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探索開展評價考核試點,為全面推行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工作奠定基礎。謝謝大家!

澎湃新聞記者:我關注的是地表水環境情況,從國家地表水考核的排名情況來看,我國地表水不平衡的情況依然存在,對於地表水考核不達標的省市,我們將採取哪些措施?

張波:我們國家很大,工作中存在不平衡現象也是必然的。有先進地區,也必然會有滯後地區。推動工作滯後的地區改進工作,我們有一套打法,叫做“問題發現和推動解決工作機制”。這個機制包含四個環節。

一是分析預警。每個月會進行全國水生態環境形勢的分析,精準識別突出問題和工作滯後地區,向省級環保部門發出預警,告知各地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地自己去調查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自己去組織整改,調查和整改的情況,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報給我們。

二是調度通報。每個季度向社會公開信息,向省政府通報全國水生態環境的形勢,包括存在的問題。適時召開工作滯後地區調度會,請先進地區介紹經驗,工作滯後地區也要表個態,研究怎麼來推動工作,有關信息向媒體公開。

三是獨立調查。針對突出問題久拖不決的,我們會組織相關流域局開展獨立調查,幫著地方分析問題在哪,癥結在哪,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調查之後會把調查的結果移交給地方,督促整改。對於確實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也會組織專家做一些指導幫扶的工作。

四是跟蹤督辦。所有的突出問題都會進行清單管理、跟蹤督辦。突出問題久拖不決的還會作為線索移交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也會作為長江警示片、黃河警示片拍攝的素材。

據了解,不少地方也開始借鑒部裏的做法,搞分析預警、調度通報、獨立調查、跟蹤督辦。這樣的機制在全國形成以後,就會事半功倍,可以更高效率地解決問題。謝謝大家!

南方都市報記者: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多地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張波:這個問題剛才我在回答黑臭水體相關問題的時候,也涉及了一些。解決好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做到三點:

一是高度重視、勇於擔當。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能力不足、質量不高、運行不好,這在不少地方確實是老大難問題。抓緊解決這些問題,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勇於擔當,不要因為是老大難問題,就繞著問題走,擊鼓傳花留給下一屆。為官一任,就要下決心解決好這個問題。

二是精準科學、力戒虛功。解決這些問題,一定要從當地實際出發,精準分析問題在哪、癥結在哪,科學謀劃對策、推動落實。以廣州為例,廣州的黑臭水體治理也面臨很多困難,我去廣州調研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個好辦法,他們把城市劃分成幾萬個排水單元,一個商戶就是一個單元,一個小區、一幢樓也可以是一個單元,把城市分門別類劃分為幾萬個單元,相應制定達標的工作規範,一個一個地抓達標,像繡花一樣把城市環境管理的水平提高上來。這才是硬功夫!少數地方搞所謂“加蓋板”“加藥”“調水衝污”等治標不治本、弄虛作假的辦法,我建議趁早絕了這個念想,今後不會有市場,只會讓當地丟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三是完善機制、加強監督。國家從十幾年前就要求建立污水垃圾收費政策和工作機制,一些地方時至今日還沒有落實,這是不應該的。只有建立了必要的環境經濟政策,市場才能發揮作用,社會資本和第三方機構才願意承擔建設運營的工作。所以各地一定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健全相關收費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可持續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工作。同時,還要加強監督,通過黑臭水體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補齊城市污水設施建設的短板。這方面媒體的監督作用也很重要,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謝謝大家!

荔枝新聞記者: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提出要發揮河湖長製作用,加強水源涵養區保護,加大重點河湖保護和綜合治理力度。請問生態環境部下一步會有什麼相關舉措?如何完善湖長制組織體系,防止制度“空轉”和流於形式?如何協調解決湖泊保護治理跨區域、跨流域問題?

張波:河湖治理涉及各個部門、各行各業,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過去有人説,九龍治水不好,一龍治水就好嗎?把這項工作都給生態環境部門或是哪一個部門,就能解決問題嗎?我們一定要跳出非一即九、非九即一的線性思維。河湖長制是充分發揮我國政治體制優勢,探索建立的很好的制度安排。實際上是黨委、政府領導幹部牽頭建立的一種權威高效的協調機制,它並沒有改變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在這個協調機制下,各部門、各方面加強協同、形成河湖治理的合力。

生態環境部門推動河湖長制,可以概括為“一個落實,三個結合”。首先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監督指導各地落實河湖長制。二是與依法治污有機結合,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水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要求,健全相關標準規範,依法推進河湖治理。三是與科學治污相結合,按照“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結合各地實際來推進河湖治理。房子是一塊磚一塊磚蓋起來的,河湖治理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建設積累起來的。只有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科學地提煉和實施項目,才能扎紮實實做好河湖治理。四是與深化改革有機結合,按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深化流域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責任,加強流域區域協同、部門協同、行業協同,形成河湖治理的強大合力。謝謝!

環球時報記者: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期日益臨近,請問賽事期間空氣質量如何保障?保障措施是否會對經濟社會産生影響?

劉友賓: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大家共同的願望。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冬奧會賽區及周邊區域環境治理工作,通過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加快推進産業、能源、運輸結構調整,連續5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改善取得顯著成效。

以北京市為例。從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濃度從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從58天下降到8天,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期正值我國北方地區冬春交匯季節,環境氣象條件極為不利。為營造良好的辦賽環境,北京、河北等周邊省市以人大決定或立法等形式,授權當地政府在冬奧會籌備和舉辦期間可依法依規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對污染重、排放量大、經濟影響相對較小的企業和車輛進行臨時性管控。

當預測到可能出現重污染天氣時,各地將依照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預警等級,在績效分級的基礎上,對不同排放源採取差異化的應急減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

各項減排措施要做到精準、科學,做好信息公開,盡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尤其對涉及民生、能源供應、居民取暖、疫情防控等運行給予充分保障。

再過幾天,北京冬奧會將正式拉開序幕,相信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一定會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

界面新聞記者: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建設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容易出現權責不明確的問題,發展階段和水平不同,對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的理解、認知和訴求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統籌協調,確保生態保護補償順利開展?

張波:嚴格意義上的流域生態補償確實比較複雜,需要做好上下游生態産品的價值核算。對於生態補償的標準,一些同志認為是不是國家出一個統一的補償標準比較好,其實不然,各地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補償標準要因地而異。而且上下游往往還有爭議,不大可能全國出一個統一的標準化解這個複雜的問題。現在的做法就是從流域上下游比較容易接受的一些點上先做補償,比如説先圍繞上下游交界斷面的水環境質量以及上下游水源地的保護,開展一些補償。先易後難,逐步完善。

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們已經協調18個相關省份,簽訂了13個跨省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其中半數的流域已經完成了至少一輪補償協議。新安江流域已經完成了第三輪的流域補償工作,目前安徽、浙江兩省正在協商協議順延的事宜。補償機制實施後,跨界斷面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流域上下游協同能力明顯提高,以生態補償助推上遊地區綠色發展的效果也初步顯現。比如,新安江流域就設立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綠色發展基金,安徽、浙江兩省正在探索共同打造新安江流域綠色産業合作示範區,探索“造血型”生態補償機制。也就是説,不單純是資金補償,還要通過産業合作,形成一種“造血型”的生態補償機制,顯然這是很有益的探索。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財政部,繼續支持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鼓勵各地先行先試,推動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成為流域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不斷提升流域管理水平。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根據2022年全國生態環保工作會議,今年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進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請問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今年的重點舉措是什麼?對於黃河流域部分干支流水質較差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張波:黃河流域跟全國其他流域在治理的基本規律上是一樣的,但是黃河流域有自身的特點。首先水資源短缺是黃河流域的突出特點。我們一定要按照“四水四定”的理念,堅決扭轉在缺水地區盲目發展大量高耗水行業的做法。

其次是水環境治理的問題,黃河流域現在看來污染最重的就是中游部分地區,上遊因為人類活動很少,所以污染並不是很突出,主要是水生態方面的問題;下游主要是入海口濕地生態保護等問題。所以黃河的污染主要是集中在中游。一是工業園區污染治理要補欠賬,工業企業要進園區,園區要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要穩定達標排放,相關設施要跟生態環境部門聯網,這些基礎工作要做好。二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短板要加快補齊。沿黃省區相對來説經濟還不是那麼發達,地方財政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方面存在著很多短板。三是一些地方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粗放。污水、垃圾沿河傾倒甚至直排雨水管道的現象屢見不鮮,旱季“藏污納垢”、汛期“零存整取”,城市面源污染十分嚴重。

下一步,要通過加強工業園區污染治理和黑臭水體治理,引導和推動黃河流域尤其是中游地區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努力補上這一課。謝謝!

南華早報記者:原計劃於今年4月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二階段會議是否會因疫情影響再度推遲?請介紹一下目前工作情況。

劉友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會期兩次推遲。經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和主席團協商,並報請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最終確定COP15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其中,第一階段會議已于2021年10月11-15日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昆明順利召開。

根據公約秘書處消息,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1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COP15線下續會已確定推遲舉行,具體舉辦時間將在本月底確定。

受日內瓦會議推遲舉行,再考慮到會後尚需一定時間完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相關內容的磋商等原因,原定於今年上半年舉行的COP15第二階段會議舉辦時間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中方和公約秘書處、COP15主席團及各締約方保持著密切溝通,將統籌考慮今年聯合國系統全年的會議安排、“框架”磋商及相關文件準備所需時長、全球疫情形勢等因素,共同協商確定COP15第二階段的具體會期及組織形式,並制定相應的防疫措施。屆時,我們將第一時間向媒體朋友們通報有關情況。

新京報記者:“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展如何,有哪些特點?

張波:“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前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推進會簽報批等工作,應該不久會跟大家見面。規劃既注重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好經驗、好做法並在“十四五”鞏固深化;又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對有關工作和目標進行了完善。概括講,有三個特點。

一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十四五”是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要著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水資源方面,推動完善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制度,把生態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實施的長江保護法,明確把生態用水列為僅次於生活用水的第二位,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態用水,並統籌農業、工業等生産用水,在基礎制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此外我們還將推動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所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就是將達標排放的尾水經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生態措施進一步改善後,在一定區域統籌用於生産、生態、生活。這項工作意義很大,因為各地的用水規模都很大,達標排放的尾水規模也很大,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水源。用好這個水源,對於化解生態用水保障的難題、改變以高耗水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有重要意義。

環保工作實際上有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是污染治理,我們都是從污染治理階段走過來的。中級階段就是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協同推進。最終我們還要步入高級階段,就是要做好循環利用的文章。污染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只有做好這篇文章,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從根本上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高水平的環境保護一定是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工作體系。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就代表了這樣一個方向。這項工作做好了,不僅老百姓有很好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會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給各地帶來一些新的經濟機遇。希望大家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力爭在“有河有水”上實現突破。

在水生態方面,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間,按照流域生態功能需要明確管控要求,推動轉變以生態破壞為代價的生産、生活方式;加強河湖生態保護修復,逐步恢復水體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力爭在“有魚有草”上實現突破。

水環境方面,一方面深化污染減排,治理環境破壞。另一方面針對人民群眾親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改善水環境,力爭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

二是聚焦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019年啟動規劃編制工作以來,我們認真貫徹《水污染防治法》關於流域規劃編制的法律要求,聚焦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督促指導各地做實地市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點。在試點的基礎上,組織32個工作組逐個地市進行督導幫扶,最終形成了比較符合各地實際的359份地級行政區的規劃要點,為流域規劃編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指標設計上,除了以往專業性比較強的常規指標,還設計了方便群眾理解、判斷、監督的親民指標,比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恢復“有水”河流數量、重現土著魚類土著植物的水體數量等指標,指導各地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紮實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

三是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有機結合。一方面,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的規劃編制思路,指導地方搞清楚問題、癥結、對策、落實等“四個在哪”,科學提煉重點任務和項目,加強項目管理,以項目實施推動規劃落實。另一方面,鼓勵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城鄉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2021年,我們還首次開展了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徵集活動,聚焦各地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突出問題、主要做法、治理成效、經驗啟示,提煉成效好、可持續、能複製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基層創新生動鮮活的榜樣作用,推動形成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機結合的工作體系,把我國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不斷引向深入。謝謝大家!

劉友賓:各位記者朋友,再過七天,我們將迎來虎年春節,提前祝大家虎虎生威!闔家幸福吉祥!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