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紓困措施直擊痛點 政策效應逐步釋放——代表委員和各界人士共議中小企業發展之策

2022-03-05 08:13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獲得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當前,由於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當地部分中小企業發展還面臨一些痛點。儘管如此,在接受調查的1575家企業中,仍有近60%的企業認為2022年機遇與挑戰並存,34%的企業預期樂觀。

直面中小企業發展困難,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密集把脈、對症開方,減稅降費密集落地、大宗商品保供穩價舉措不斷、為企業注入資金活水持續加碼。不少中小企業也“爬坡過坎”積極主動作為、加快自身轉型。這兩天,前來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也紛紛圍繞化解企業“痛點”建言獻策。

發展向好困難仍存

“目前,京滬港深各個分公司均正常開工,開工率100%,年後兩周新入職員工數是去年平均數的3.3倍,境外分公司開工狀況也呈現上揚趨勢。”思謀集團北京中心主任王樹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營業收入目標是去年的3倍。

開年以來,不少企業鉚足“虎勁”加油幹,力爭實現“開門紅”。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佈的數據反映了這種向好態勢:今年1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4,按可比口徑環比上升0.2點,連續3個月上升。其中,效益指數為74.9,比上月回升0.4點。投入指數為83.8,比上月上升0.3點。反映企業信心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98.6,比上月上升0.5點。

不過,在需求改善、預期向好的同時,小型企業景氣水平並不高。國家統計局3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小型企業PMI為45.1%,低於上月0.9個百分點,節後復工復産相對滯後,生産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來自青島市的問卷調查可見一斑。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琳告訴記者,根據問卷調查,制約廣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主要有四點:

一是供給衝擊、成本壓力加大。不少企業表示“成本上升,有訂單無利潤”。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困難中,排名前三的是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

二是需求收縮、市場訂單減少。由於需求不足等因素,問卷反映國內訂單下滑的企業佔比22%,外貿訂單下滑的企業佔比15.56%。

三是資金緊張、稅費負擔依然較重。一些企業希望政府進一步減輕稅負,更大力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希望拓寬融資貸款渠道。還有企業反映廠房、商鋪租金費用較高。

四是部分中小企業受制于用工、環保、用能用電等因素無法擴産,導致部分訂單延期交付,同時也加大了下游客戶流失的風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今年2月發佈的中小微企業成本調研報告也顯示,一些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加大,成本上漲擠壓利潤空間。局部疫情散發等不確定性因素加大企業負擔。

“目前,受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影響,中小企業在原材料價格、訂單、用工、融資、物流成本等方面存在困難。”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症下藥增強信心

直面中小企業發展之痛。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延長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提供激勵資金支持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緩解下游企業成本上升壓力”……

從部委到地方,接連打出“組合拳”,持續釋放紓困惠企暖意。

——減稅降費持續出招,助力企業輕裝上陣。財政部表示,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抓好降費率政策“直兌直達”,抓好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抓好緩繳社保費“靶向發力”。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企業注入資金“活水”。央行表示,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促進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增加總量、擴大受益面、降低融資成本。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厚植創新發展土壤。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重點圍繞産業鏈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專項行動,鼓勵大企業開放技術、市場、標準、人才等創新資源。財政部也將進一步加大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也迅速行動,綜合施策。山東省青島市對企業實行分類扶持,並制定了工作任務清單、政策清單、項目清單;廣東省推出包括降成本、市場開拓等25條具體舉措;湖南省全方位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

一些中小企業也主動作為,加快轉型破困局。“軌道交通作為公共交通的主體,受到疫情衝擊較大。依靠公司現有專利技術及産品,2022年我們將部分業務技術推廣到商用、民用領域,突破自身增長模式單一的問題。”青島至亞美萊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肇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一些中小企業在新動能中挖掘發展機遇。“當前,高端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智慧製造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企業稅收優惠以及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十分有利。”中特科技工業(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學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公司依託研發技術,深入産業自動化和智慧化發展,夯實電機裝備優勢,開拓新興産業裝備製造。“目前2022年的訂單已排到了5月份。”

“開年以來,公司引入大量高精尖人才,開拓多個新業務板塊。截至2月底,公司營業額和利潤同比去年大幅上漲近20%。”北京聚通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侯戰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公司整體運營前景可觀,今年將穩步擴展數字化、智慧化解決方案相關業務,並將研發投入佔比進一步提高至46.7%。聚焦于平臺産研創新、5G消息、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智慧教育等領域。

多措並舉“惠企助企”

中小企業發展問題一直受到業界和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為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圍繞切實發揮民營企業在穩增長中的積極作用、加強自媒體監管保障企業正常經營、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數據價值流通體系提出提案……全國工商聯2022年團體提案將“惠企助企”作為重點之一。

在代表委員和業內專家看來,我國中小企業量大面廣,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需要進一步精準施策,加大支持力度。

針對稅費等成本壓力,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建議,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規模和力度,通過科學評估實施有針對性的稅費減免、緩交、免息或貼息政策。在政策上精準發力,例如針對小微企業房屋租金給予補貼。

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表示,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開發新的金融産品,加大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貸款、普惠貸款和發放企業信用債券的力度。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與並購重組,拓展融資渠道。

在紓困的同時,也要培優。代表委員和業界人士建議,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特別是要精準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機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剡水建議,運用“揭榜挂帥”機制,鼓勵小微企業揭榜,讓能者上,給予小微企業一定的評估加權,讓小微企業能夠享受科技研發費用的支持。

“應鼓勵支持大型企業建立技術創新聯合體,在各類計劃、工程、專項中,對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項目給予傾斜。”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王國海説。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所長楊東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要引導推動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發揮北京證券交易所主陣地作用,加大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政策引導,加強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培育。進一步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放市場、資金、數據等要素資源。

展望2022年,張琳表示,雖然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但隨著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的落地,各地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力度增強,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改善、運行態勢向好的整體趨勢會更加鞏固。

“我國中小企業有很強的韌性和活力,隨著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的落地,相信中小企業會實現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為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做出更大貢獻。”周平軍説。(記者 班娟娟 郭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