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資穩價保供助春耕

2022-03-27 08:1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注重産銷銜接、優化供應結構、加大打假力度——
農資穩價保供助春耕

隨著氣溫回升,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積展開。在世紀疫情、全球糧價高企等因素交織背景下,做好今年春季農業生産,穩住農業基本盤,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今年農資供應有保證,各地各部門正全力以赴做好穩價保供工作。”中國農資流通協會秘書長張旭宏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化肥價格仍處高位

種子、肥料、農藥、獸藥等生産資料是農業穩産增産的重要保障。其中,化肥被稱為“糧食的糧食”,春耕時節正是化肥需求旺季。

從化肥分類來看,單質化肥分為氮肥(主要是尿素)、磷肥、鉀肥3種。其中,尿素、磷肥兩大肥料,國內能夠自給自足,甚至還有一定數量可供出口。鉀肥除了國內生産外,大部分需從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進口。

自去年底以來,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今年尿素和複合肥的主流出廠報價較去年同期每噸上漲1000元左右,鉀肥價格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以上。

農資價格上漲,增加了農民種地的成本。江蘇南京棲霞區龍潭街道大鵬村農民孫應白透露,今年肥料價格比去年漲了三分之一,農藥價格也在上漲。據孫應白測算,種植一畝地,光肥料成本就要多投100多元。

張旭宏認為,國際化肥價格上漲明顯,再加上國內生産成本拉動,煤炭、天然氣、硫磺等原料價格同比上漲快,帶動化肥生産成本增加。

俗話説,“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春耕時節,農資需求增加,但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地農資物流運輸不暢造成貨源短缺,多種因素共同拉高了化肥價格。

張旭宏表示,雖然當前化肥價格較最高點時出現回落,但是仍處於高位。同時,農産品價格雖有所上漲,但總體低於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幅度。

綜合施策穩價保供

在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多部門採取措施穩價保供,包括儲備肥投放市場、保障化肥企業開工、加大農資採購和調運力度等,推動農資穩價保供。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3月份起,今年第一批300多萬噸春耕肥儲備已開始向市場投放。後續還有大量儲備化肥將陸續投放市場,以保障春耕等關鍵時段農業生産的用肥。

此外,中央財政近日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同時,中央財政預撥農業生産和水利救災資金16億元,為促進夏糧穩産增産提供有力支撐。

生産方面,中央建立了化肥穩價保供工作機制,保障化肥生産用煤用電用氣供應,指導地方建立工作專班保障重點化肥企業開足馬力生産。目前,全國尿素加工企業開工率已近八成,日産尿素16.43萬噸;流通方面,供銷社系統積極與上遊重點生産企業開展産銷對接。

在湖南省湘鄉市新三湘供銷農資有限公司倉儲中心,各類農資用品一應俱全,在栗山鎮農資經銷部,前來購買農資的雙江村村民易平奇説,“今年計劃種植200多畝水稻,在經銷部能買到所需農資。”湘鄉市供銷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農資供應方面,湘鄉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化肥供應佔當地市場份額80%以上。目前,全市系統所屬網點共調運儲備化肥4萬噸,基本滿足了湘鄉市全年農業生産需求。

近日召開的全國供銷合作社會議要求,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全力做好春耕農資供應工作,做好産銷銜接,優化農資供應結構,嚴守農資質量和價格兩條底線,確保供銷合作社渠道農資供應質優價穩。

“為確保今年春耕農藥供應量足、質優、價穩,公司各板塊都增加了採購量,整體同比增長10%。”中國農業生産資料集團公司黨委委員、中農立華董事長兼總經理蘇毅表示,作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下屬企業,為支持春耕生産,公司與120家國內外主要農藥生産廠家簽訂聯合保供合作協議,上下游全面協同,保障農藥供應鏈穩定。

加大農資打假力度

近年來,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廠商和農戶的法律意識逐步增強,市場上假冒偽劣農資越來越少。但近期,隨著農資價格高位運行,部分地區化肥市場出現多種問題肥料,讓廠商和種植戶苦不堪言。

中國農業生産資料流通協會高級顧問甘小明説,最近一些地區出現用小貨車流動推銷化肥的現象,這些肥料包裝標識模糊,很容易誤導大眾,應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此外,農資“偷含量、換概念”等亂象也需引起各方重視。據反映,市場上存在一些“偷含量”的肥料,如包裝袋上標注45%含量,但是實際上只有30%含量。這類肥料,可能會影響農作物收成。

“做好農資穩價保供,除了加強化肥保障工作和市場監測外,還要做好農資打假工作,防止不良廠商坑農害農現象出現。”張旭宏表示。

日前,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7部門聯合啟動2022年全國農資打假行動。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做好農資打假,要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屬地管理、部門協同,切實規範農資市場秩序,為糧食安全和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記者 劉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