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當冰雪之約遇見中國文化

2022-04-06 08:2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片片雪花匯聚動人圖景,一簇微火點燃希望之光。2022年年初的北京,為世界留下了太多動人瞬間,承載了太多美好記憶。

中國文化軟實力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感召力贏得了全球奧運客人的心,為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中國漢字、中國熊貓、中國色彩、中國美食、中國春節……無處不在的中國文化元素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客人帶來了別致和驚喜。

感受真實中國

各個國家和地區官員、運動員在親眼看到、切身體會到東道主辦賽的用心與真誠後,主動為中國發聲,反駁外媒虛假報道,成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最好的“代言人”。

美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亞倫·布隆克在冬奧會期間的新聞發佈會上直言,在美國他看到了“很多關於北京冬奧會的不負責任的報道”,來到北京後,他發現:“那些都是假的,一切都很了不起。從工作人員到核酸檢測員,到住宿條件,在我們參加過的冬奧會中,水平非常高。”

英國短道速滑運動員尼亞爾·特雷西為本次冬奧之行拍攝的Vlog在網上火了。外國網友紛紛留言:“很喜歡這種真人視角拍攝的真實中國,而不是BBC報道北京冬奧時抱有政治偏見的視角。”“解釋了美國為何要‘抵制’北京冬奧,卻又派了那麼多官員去。用事實説話。”

“無論是競賽場館還是運動員生活起居的冬殘奧村,無障礙設施隨處可見,全面滿足了運動員的需求,志願者細緻週到的服務讓我非常感動。”意大利殘奧冰球運動員安得勒·亞歷克斯説。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複雜形勢,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奏響和平、團結、進步的時代樂章。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以中國式浪漫和中國式智慧講述“一起向未來”的願景,成為歷屆冬奧會中收視率最高、讓世界人民擁有溫暖回憶的開幕式。傳統的中國結紋樣和橄欖枝構成“一朵雪花”的浪漫故事,貫穿開閉幕式始終。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以代表90多支參賽隊的小雪花共同構建一朵大雪花,是希望以藝術的形式詮釋“一起向未來”的口號,傳遞疫情之下全人類共同的心聲。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常宇説,開閉幕式中體現的中國創意和中國倡議,以大音希聲的方式引發國內外共鳴和好評,表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持續提升和世界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彰顯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感召力。

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可愛的形象成為全球頂流,被海內外大眾追捧。日本電視臺記者辻崗義堂展示“冰墩墩”徽章的一段視頻讓他在中日兩國都獲得了超高人氣。為表達對“冰墩墩”的喜愛,他甚至把名字改為“義墩墩”。“義墩墩”最後一次直播向北京告別時,抱著“冰墩墩”大哭。在與日本國內的連線中,“義墩墩”直接公開表示“中國實在是太好了,我都不想回日本了”。

幾乎所有運動員都對中國志願者的熱情服務讚不絕口。“通過志願者的親切和熱情,我們感受到東道主發自內心的歡迎。”第一次來中國的美國運動員尼古拉斯·戈珀説。

體育超越國界、種族和文化,最易為世人所接受;體育融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對西方社會有巨大影響力,容易打動心靈,從情感上獲得認同感。北京冬奧會利用國際大賽進行主場外交和文化軟實力傳播取得了積極效果。

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文化就像一個綿延不斷的河流,源頭來自遠古,又由許多支流、幹流匯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冬奧核心元素設計和場館建設等都融入極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元素。”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陳寧表示,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將真實生動、富有文化底蘊與人文關懷的中國呈現給世界,促進世界文化交流互鑒,彰顯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多個場館景觀設計以“中國風”托起的“奧運范”驚艷外國受眾。走南闖北的德國老牌雪車教練利奧波德看到延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雪遊龍”時,讚嘆説這是“超凡之作”“雪車運動中的終極水平”。

吉祥物、會徽、獎牌、火炬等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核心元素,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理念和優雅博大的文明氣韻。

冬奧會會徽“冬夢”將中國書法與冰雪運動巧妙結合;奧運獎牌的構思來自中國古代的同心圓玉璧;火炬“飛揚”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而國寶大熊貓與傳統紅燈籠,變身為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林存真表示,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理念的天作之合,為冬奧會、冬殘奧會打上了北京2022的獨特烙印。“這些文化元素會告訴你,這是北京2022,不是其他。”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源於篆刻藝術巔峰“漢印”的體育圖標、融入傳統書法設計的冬奧口號……中國漢字作為北京冬奧、冬殘奧文化符號吸引了不少外國運動員。

不少外國官員以認識北京冬奧會會徽上的漢字“冬”為榮,“這意味著我們成功實現了‘教世界一個中國字’的設計初衷”,陳寧説來充滿自豪。

中國色彩的應用也獨具匠心。北京冬奧組委景觀設計團隊大膽運用了中國礦彩的紅色和青綠色,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和“冰立方”的觀眾台上的紅燈籠主打中國紅,場館景觀的山水圍欄則以青綠為主。“這是中國色彩體系第一次在國際大型活動中系統地向世界呈現。”陳寧説,“這兩種色彩原本在西方並不討喜,出於文化自信,鋻於時值中國新年,在冬奧組委的努力協商與堅持下,色彩搭配呈現效果獲得一致好評,中國色彩體系第一次在國際大型活動中系統地向世界呈現。”

中國文化系統性的亮相,讓冬奧、冬殘奧成為文明互鑒的新窗口。火炬、獎牌以及運動員的證書上都使用了中國傳統紋樣的“冰雪紋”和“祥雲紋”,獎牌上的綬帶充分汲取宋錦的特殊製造工藝,傳統文化在細節中見真章,被運動員們帶往世界各地。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的文化展示成為外國友人的打卡地,其中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的“打太極拳”活動備受青睞,從中醫到皮影,從剪紙到景泰藍……一張張文化“名片”在冬奧閃耀,與世界文化交流融通。

博大精深的中國美食文化,迅速俘獲了冬奧、冬殘奧村各地運動員的心。許多外國運動員紛紛轉行“吃播”,讓餃子、韭菜盒子、麻婆豆腐等美食迅速在全球圈粉。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在冬奧會期間至少製作了8條“吃播”視頻,她在鏡頭裏滿臉笑意地展示宮保雞丁、蔥花餅、麻婆豆腐等中國美食。

國際傳播廣泛

在北京冬奧賽場上,全世界最出色的運動員奉獻了精彩的賽事。

賽場外也創造多項紀錄:數字化互動最廣泛的冬奧會、轉播時長最長的冬奧會以及開幕式收視率最高的冬奧會,賽事獲得了數十億次平臺互動數,在中國僅電視收視人數就超6億。

9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運動員參加了北京冬奧會。除了參加比賽,許多外國選手紛紛記錄賽場外的點滴並分享至社交平臺。

返回美國的特莎·莫德很快開始想念北京:“迫不及待想再回去,走走看看。”“我非常喜歡中國人和中國的美食及文化。”除莫德外,在社交媒體上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代言”的運動員不勝枚舉,通過他們的朋友圈,全球更多人看到了真實的中國。

數據顯示,國際奧委會的社交媒體賬號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的瀏覽量達到27億人次,很多明星運動員的社交媒體賬號評論量也達到10億條。其中,視頻網站YouTube奧林匹克頻道的觀看人數比平昌冬奧會增長58%,抖音海外版(TikTok)上“奧運精神”主題標簽的視頻瀏覽量超過21億次。粉絲在奧林匹克網站上給他們支持的奧運選手發出4700萬條虛擬助威。

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成為傳播亮點之一。張藝謀總導演在知乎平臺親自解答的冬奧會閉幕式“折柳寄情”內容,被媒體翻譯為英、日、韓等語言,中國駐開普敦總領事林靜在推特轉發了人民日報英文版報道,受到國外網友關注和好評。相關話題在微博上總曝光達8908萬次,討論次數2.5萬,登上熱榜累計時長近4小時。

“簡約、安全、精彩”貫穿冬奧、冬殘奧始終,恰恰是以簡約又符合國際慣例和審美的方式,讓冬奧會、冬殘奧會向世界表達的主題更集中清晰,中國向世界傳遞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如期舉辦,兌現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表示,北京冬奧會的閉環管理很成功,“所有人在閉環內都生活得非常安全舒適”。比利時殘奧運動員琳達·勒邦説:“如果疫情應對也有金牌,中國應該得到一枚。”

一場冰雪運動的盛會,也是一次精神力量的勃發。冬奧夢交匯中國夢,奧運精神輝映中國精神。“一起向未來”是中國向全世界發出的攜手共創未來的時代之音,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記者 侯珂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