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黃河流域國家級保護區管理成效優良率超過九成

2022-04-08 10:27 來源: 林草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開展的黃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評估近期完成。項目組對基礎保障、管理措施、管理成效、亮點工作與特色經驗、負面影響等5個方面26項指標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黃河流域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總體優良率達91.5%。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開展黃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評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有利於規範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提升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保障流域生態安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此次評估對象為黃河流域所在省區(不包含四川)的8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涵蓋青海、寧夏、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山東7省區所有國家級保護區(不包含納入國家公園試點範圍的保護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黃河流域範圍內的國家級保護區。

評估結果顯示,黃河流域97.6%的保護區設有專門的管理部門並建立了較全面的規章制度,23.2%的保護區開展了一區一法建設。近年來保護經費投入逐年穩步增加,92.7%的保護區已建立了標樁標識、保護站、巡護道路、林火及病蟲害預警網絡、野生動物救助等基礎設施。89%的保護區建立了長期固定監測樣地並定期復查,98.8%的保護區近10年內開展過科學考察或專項調查,39%的保護區在近5年內積極開展“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等信息化、智慧化建設。

8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評估區域國土面積的3%,但覆蓋了全國陸地26%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14%的重點保護植物物種。評估期內,40.2%的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狀況改善較為明顯,中華秋沙鴨、細鱗鮭等珍稀瀕危動物種群數量有所增加,雪豹、林麝、華北豹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活動範圍有所擴大,遺鷗、東方白鸛等指示性物種重新回歸保護區並繁衍。8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覆蓋了區域32%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以及青海湖、黃河三角洲等6處國際重要濕地,佔評估區域國際重要濕地的50%。評估期內,黃河流域超89%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植被蓋度保持穩定或有所提升,5年內平均植被蓋度增加了2.7個百分點。

保護區內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碳固定能力分別為區域平均水平的1.6倍和1.7倍。評估期內,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碳固定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黃河流域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得以鞏固,下游濕地萎縮現象整體有所減弱。

此次評估同時發現,區域國家級自然區管理體制機制仍然存在不足,生態系統質量及功能易受人類干擾,社區綠色發展水平較低,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強化提升。

此次評估工作由國家林草局委託第三方完成,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水産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聘請多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工作組,按照單位自評、遙感分析、內業審核與實地核查、單位評估反饋、綜合評議等流程展開。評估期為2016—2021年,評估結果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級。(黃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