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2022-04-18 08:0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安徽馬鞍山市長江岸邊的薛家洼,草木茂盛、碧波盪漾;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裏,野生動植物生機盎然;江蘇如東縣海上風電場,一台臺白色風機輸出綠電……神州大地,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鋪展開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

北京空氣越來越好了!繼去年首次全面達標後,今年以來北京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2月份優良天數比例達到100%。

2013年以來,我國全面開展藍天保衛戰,精準科學治理大氣污染。“北京等地PM2.5年均濃度改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書肖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集中力量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保衛藍天。工業結構“一鋼獨大”的河北,鋼鐵産能由峰值時的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內,數百家企業退城搬遷。去年河北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8.8微克,同比下降15.3%,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這些年空氣質量越來越好,我家空氣凈化器已經閒置好久了。”石家莊市民李莉感受真切。

保衛碧水。陜西發力防治河流污染,將碧水保衛戰納入考核體系,對渭河、延河、無定河實施“一河一策”治理。去年,全省國考斷面中,水質Ⅰ—Ⅲ類比例達91%,劣Ⅴ類比例下降到2.7%。“全省主要河流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智華説。

保衛凈土。天津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監管,用近4年時間,全面完成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摸清土壤環境質量。同時,嚴格環境準入,從源頭上減少重金屬排放量。“近年來,土壤環境質量一直處於安全、良好狀態。”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推進,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藍天更多了,河湖更清了,良好生態環境給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組組環境監測數據最有説服力:

2017年至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2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4.9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下降近四成。中國成為世界上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2021年,全國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的比例上升至84.9%,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1.2%,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目前,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超過90%,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印發實施,明確了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我們要錨定攻堅目標,以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主攻方向,繼續打好一批標誌性戰役,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

推進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天氣轉暖,安徽池州市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灘塗上,一群群白頭鶴、東方白鸛集合“編隊”,開啟北遷之旅。“現在這裡的生態環境變好了,每年來的候鳥也多了。保護動真格,就能見實效!”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趙放武感慨。

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我國著力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環境容量,提升“生態顏值”。

加快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大數據中心,巨幅環形電子屏上,公園各處的情形近在眼前。“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19萬多平方公里,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整體保護,是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保護的典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

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同時,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蓋全國生物多樣性分佈的關鍵區域,保護著絕大多數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

深入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江蘇鹽城市大豐區沿海防護林三期工程造林現場,林場職工正對新栽樹木進行扶正培土。“三期工程計劃造林1200畝,目前已完成800畝,栽植中山杉、水杉等苗木4萬多株。”大豐區林場副場長印榮華説,全區112公里海岸線已基本建成沿海基幹林帶。

“林草興則生態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體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深入推進沿海防護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全國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累計完成面積達5.2億畝,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300多個,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越來越穩固,夯實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基礎。

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全黨全社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村裏發展花木産業,風景越來越好,收入也越來越多,七成村民住上了新建的住宅。”浙江寧波市西塢街道金峨村,花木種植戶鄔如豐正在自家庭院裏打理盆景。近年來,金峨村的“美麗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全村家家戶戶搞起花木産業,花木種植面積目前達4000畝,年銷售總額超過9000萬元。

看全國,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綠水青山越來越美,金山銀山越做越大。

3月29日,純電動遊輪“長江三峽1”號在湖北宜昌市秭歸新港首航,利用清潔電力驅動,每年可減少有害氣體排放1600多噸。近年來,長江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碼頭岸線逐步整治,“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為保護一江清水浩蕩東流,沿江各省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去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為97.1%,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與此同時,沿江11省市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5.1%提高到46.6%,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47.7%提高到50.5%。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與此同時,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逾114萬億元,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展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産業發展提速。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承諾以全球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跨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紮實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也為産業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新機遇。我國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壯大,去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1%。能源結構持續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已增加到16.6%左右。新能源汽車生産和銷售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去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

“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同時,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指標與生態環境指標逐步走向共贏。”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説。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持之以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將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記者 寇江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