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外商投資環境持續優化

2022-05-01 08:3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在華外商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眾多外商在華投資興業的信心和決心越來越堅定。

提升營商便利程度

今年3月29日,天絲集團紅牛飲料生産基地項目在四川內江開工,項目總投資20億元,設計年産能14.4億罐,該項目是泰國天絲集團在華投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感於我國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天絲集團在2020年宣佈,三年內將對其在華業務進行一系列新的投資,包括深化在華合作夥伴關係、在中國設立新的代表處、擴建新的生産基地以及推出更多新産品等。

這是近年來外商加大投資中國的典型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舉措,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對外商吸引力不斷提升。

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比如,在汽車領域,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進一步取消了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實現了汽車行業的全面開放。

今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佈關於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的通知,列有禁止準入事項6項,許可準入事項111項,共計117項,相比《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減少6項。此前,我國已經從2017年到2021年連續5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清單長度不斷縮短,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給予外商在華投資以更加明確的預期。

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增強。2021年,商務部發佈《中國外商投資指引(2021版)》,整合了中國投資環境、相關法律制度、投資辦事流程等內容,為外資企業和外國投資者研究制定投資中國戰略、開展投資經營活動提供便利。

提升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能力。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成立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統籌協調解決項目落地實施存在的問題,工作專班舉辦多場外資企業、外國商協會對話交流活動,積極宣講政策、聽取各方訴求、回應外資企業關切。針對疫情影響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這一現象,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採取措施,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特別是幫助疫情重點地區的外資企業,協調解決復工復産、人員入境、物流運輸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在一系列穩外資政策舉措的推動下,眾多外商持續加大在華投資佈局力度。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在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達到1.1萬億元,增幅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感嘆:“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中國已經是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施耐德電氣有信心在中國進行長期的規劃和發展。”

完善法治營商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律體系,通過外商投資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全面施行,為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營造了更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2016年,根據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外資三法”作出修改,在法律中確立外商投資企業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將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試點經驗推向全國。

2018年12月,外商投資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9年3月15日,作為中國第一部外商投資領域統一的基礎性法律,外商投資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並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步實施的還有配套的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也出臺了外商投資法的司法解釋。

與此同時,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文件,制定、修訂和廢止了500多件法規文件。商務部等相關部門也陸續出臺措施,完善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健全投訴工作網絡,幫助外資企業協調解決了一系列投訴事項,維護了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外商投資法的實施及其相關制度的完善,標誌著我國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已日趨成熟並逐步完善,給外商投資以極大的自主性,不僅有利於簡化外商投資程序和在清單外領域投資的審批流程,讓外商投資的領域更寬,還有利於規範、促進外商投資行為,激發其投資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投資預期更穩、信心更足。

歐萊雅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表示,外商投資法的制定和實施,是中國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的重要安排,在法律上對外商在華合法權益予以充分保障,展示了中國擁抱世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與行動力,將為各國企業在華開展合作提供廣闊機遇,推動雙邊和多邊合作深入發展。

對標國際一流水平

近年來,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對標國際通行規則,重點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的國際化進程,逐一梳理出自身的短板弱項,制定重點改革任務臺賬,不斷縮小與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之間的差距。

2013年以來,已分批次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開放新高地“多點開花”,並在建設過程中多領域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

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國際上促進貿易便利化、改善口岸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上海自貿試驗區于2014年2月在國內率先啟動建設試點,促進企業通關效率全面提升。如今,這一創新成果早已被複製推廣到全國。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向全球推薦了上海實施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改革舉措。

同時,各自貿試驗區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大壓力測試,加大改革攻堅力度,著力在制度型開放等方面取得新進步、打開新空間,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例如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加強商事爭端等領域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等。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生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全面、現代、高質量和普惠的自貿協定為目標,對標國際高水平自貿規則,形成了區域內更加開放、自由、透明的經貿規則,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等。中方全程參與談判併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作出了高水平的開放承諾,首次在經貿談判中達成投資負面清單,首次在國際協定中納入數據流動相關規定,首次在自貿協定中全面納入知識産權保護。此外,中國還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在外部環境日趨複雜的大背景下,我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的營商環境,對外商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外商也不斷加碼投資中國,堅定擁抱中國市場。(記者 袁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