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金融活水助力強鏈補鏈轉型升級

2022-05-04 10:12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製造業貸款連續1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金融活水助力強鏈補鏈轉型升級

日前,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發佈2022年一季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相關情況:截至3月末,江蘇製造業本外幣貸款餘額2.39萬億元,較年初新增2476.43億元,同比增長11.54%。其中,3月份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8.7%。至此,我省製造業貸款連續1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製造業貸款的持續攀升,背後是金融活水流速與製造業發展增速之間的不斷適配。尤其是在當前多地疫情散發的背景下,全省金融業聚焦産業強鏈補鏈和轉型升級,不斷創新産品服務、傾斜信貸資源,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破題“供應鏈金融”,為産業強鏈補鏈“撐腰”

前段時間,泰州的王先生喜憂參半。喜的是,他的企業順利拿到了下游某大型企業的千萬元訂單;憂的是,受疫情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企業一時資金週轉不足,拿不出資金支付原材料款項。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江蘇銀行泰州分行立即在“供應鏈金融雲平臺”上開具了千萬元“e融單”,憑藉“e融單”,王先生獲得了線上融資,解決了燃眉之急。

“e融單”是一款供應鏈金融産品。針對製造業強鏈補鏈、轉型升級中的資金難題,供應鏈金融成為當下金融業創新的重點內容。其創新之處在於,在不影響大中型企業資金使用的情況下,將其信用傳導至産業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金融創新不能慢。圍繞《江蘇省“産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全省金融業量身定制,深度對接,著力打通服務“堵點”“難點”。

近兩年來,江蘇農行的製造業貸款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平均年增幅27%。“我們從單列信貸計劃、進一步優化機制、減費讓利降低成本等方面優先保障製造業貸款。”該行行長張建良説,針對“産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已完成50條重點産業鏈服務方案編制,新增用信280億元。

抓實投資、擴大製造業項目有效投資更是金融機構的“重頭戲”。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針對集成電路、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領域制定金融服務18條措施。今年以來,該行相繼為立鎧精密、SK海力士分別貸款2.1億美元和1.5億美元,為天合光能投放5.2億元貸款。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該行製造業貸款較年初新增160億元。

一方面是金融機構從自身出發加碼製造業貸款,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通過政策大力引導。日前,人民銀行宿遷市中心支行出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四個百億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實施“百億製造業貸款強鏈計劃”,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加大製造業信貸支持。

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強化金融助企紓困力度

今年3月,一批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産品火線獲批,江蘇南通笑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其中兩家抗原檢測試劑生産商提供卡殼。然而,即便是日産卡殼超過200萬套,仍不能滿足需求,企業亟需資金購買自動化生産設備擴大産能和儲備原材料。

得知這一情況後,人行南通市中心支行立即將相關情況反饋至中國銀行。中國銀行迅速為企業開闢“綠色通道”,適當增加授信、降低成本,僅用3個工作日完成授信。按照新的授信方案,原來的600萬元擔保貸款優化提升為現在的1000萬元信用貸款,年綜合融資利率從5.1%降至3.7%。企業負責人夏科勇算了一筆賬:“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新上7條自動化生産線,日産能新增100萬套卡殼,且每年能減少利息支出14萬元,真的太好了!”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製造業的“毛細血管”。今年以來,江蘇多地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發揮社會力量與政府力量的互補作用,為企業增加流動性支持。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數據顯示,3月份,全省企業短期貸款新增1133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7倍。

人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通過市場化方式對兩項直達工具進行接續轉換,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用更可持續的方式支持小微企業融資。3月末,全省再貸款再貼現餘額同比增長達20.7%,同時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穩步擴展。

疫情當前,穩字當頭,金融助企紓困正在持續放大招。幾天前,江蘇四部門聯合發佈12條舉措,從信貸投放、減費讓利等4個方面強化金融助企紓困力度,合力暢通企業資金運轉,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解決“卡脖子”問題,金融精準賦能科創企業

位於連雲港的江蘇金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憑藉自身6項發明專利和部分軟體著作權,以知識産權質押方式順利拿到了蘇州銀行的500萬元貸款。“與以往固定資産抵押貸款的方式相比,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更快速便捷,真是為我們這種輕資産、重研發的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制的。”該公司總經理陳宗華説。

今年1—3月,全省知識産權質押融額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但仍遠遠不夠。從全省來看,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近3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近1400家,龐大的需求,倒逼金融機構提升質效,助力解決科創企業“卡脖子”問題。

成立於2014年的南京某電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傳感芯片的研發和銷售。南京銀行從2016年即成為該公司的合作銀行。“考慮到企業輕資産、高成長性的特點,根據企業銷售情況匹配信用貸款,從最初給予50萬元貸款,到目前給予2000萬元貸款,我們始終陪伴他們成長,不同階段匹配不同的金融服務方案。”南京銀行有關人士説,目前該公司已成長為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及“培育獨角獸”,並完成D輪融資,向著IPO的道路衝刺。

“要千方百計打破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更大範圍內推動知識産權質押貸款業務發展,讓更多‘知識’變為‘資本’。”江蘇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説,為此,他們聯合省科技廳,從4月份開始,在全省開展為期9個月、針對7.23萬戶科技型中小企業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其中設定了幾個重點指標,即貸款餘額、有貸款戶數、首貸、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投放和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都要有顯著增加。

南通農商銀行的信貸管理部、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成為科技貸款金融帶頭人,而且轄內32家信貸支行的一把手都成為第一責任人,全力推進科技貸款金融服務。“我們將建立面向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平臺,健全資源配置機制、激勵約束機制、風險控制機制,完善服務産品體系、服務方式體系、服務功能體系,發揮金融引導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為科技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力量。”該行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崔昊 趙偉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唐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