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

2022-05-08 09:58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
一批改革經驗落地開花結果

日前,記者從省委改革辦獲悉,在梅州、惠州、江門、清遠市和佛山市三水區部署開展的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面完成。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試點地區形成創新制度成果和經驗做法38項,入選廣東農村改革100例和農業農村改革十大系列典型案例,清遠市首創的“鄉村新聞官”制度,梅州市探索的山區鄉村治理與發展協同推進、創新“六事”治理模式及佛山市三水區探索實施村、組兩級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等一批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先進典型案例,梅州市梅縣區“地票制”獲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道。

■廣東改革速遞

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試點地區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扶持培育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示範家庭農場,引導經整合治理後的農村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共建成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33個、鎮村助農服務中心318個,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梅州市梅縣區推動農林産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培育農村經濟增長新引擎,成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單位。

農村土地資源有效盤活

試點地區穩慎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加強農村宅基地規範管理和資源盤活利用,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江門市全域推廣“兩預兩委託”流轉模式,創建市級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示範片12個,全市承包地流轉率達61.55%。惠州市推行農房簡約報建聯審聯辦制度,加大農村拆舊復墾力度,解決農房報建難、建房無序、風貌雜亂等問題。清遠市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辦法,探索建立健全“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入市機制,英德市連樟樣板區完成3宗首批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掛牌交易。

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試點地區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鼓勵村集體盤活機動地、“四荒地”和村莊整治、宅基地復墾等結余的土地及其他可利用地,支持村集體創辦農業生産類、綜合服務類合作社等服務實體,引導有條件的村集體探索強村帶弱村、村企聯手共建、政府定點幫扶、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實現互利共贏。惠州市惠陽區矮光村推行閒置宅基地使用權入股,三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增加約355萬元,88戶入股村民戶均年增收4萬多元。梅州市5個縣區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成8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35個鎮級電商物流服務站,1228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清遠市引導村集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試點地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大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人居環境和廊道專項整治,積極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污水處理、“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等,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截至2021年底,試點地區70.79%的自然村啟動“四小園”建設,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完成率73.67%,集中供水自然村覆蓋率及入戶率分別達98.99%、95.6%,98.47%以上的村莊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自然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村莊保潔覆蓋面達100%,美麗宜居自然村創建率59.16%,打造特色精品村1689個。

鄉風文明新風尚逐步樹立

試點地區大力構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推進法律服務進村入戶,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與村規民約、家規家訓有效融會貫通,促進道德規範明導向、正民心、樹新風;村(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和社會組織參與決策、管理、監督等機制進一步完善,村(社區)“兩委”領導力、凝聚力、號召力、執行力不斷提升。惠州市通過“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所所對接”“村所對接”“律警對接”“法律顧問+社工”等多種模式,推動人民調解、法律服務下沉基層,實現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梅州市開展“星級文明戶”“客都好鄉賢”“孝老敬親好媳婦”評選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城鄉融合發展步入快車道

試點地區牢牢把握城鄉融合發展趨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創新“人、財、地”等保障機制,積極探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路徑。佛山市三水區首創“政銀保”農業合作貸款,累計向農戶等生産經營主體貸款超20億元,撬動金融資本的比例為100倍,成為全省財政資金牽動社會資本投入的標桿地區。惠州市全面推進小規模學校達標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和225個百人以下鄉村小學教學點達標率均為100%,率先實現門診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江門市基本實現每個行政村建有1間公建衛生站並投入使用,實現醫聯體網格化規劃佈局全覆蓋和縣域醫共體全覆蓋。(記者 黃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