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滇東北發現4億多年前古生物“避難所”

2022-05-12 18: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5月12日電(記者 林碧鋒)經過兩年多研究,我國科學家在位於滇東北地區的雲南省鎮雄縣,首次發現華南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前的三葉蟲動物群,為全面揭示華南板塊西緣的海洋生物面貌提供重要窗口,這也進一步證實區域環境惡化時古生物“避難所”的存在。

這是在雲南省鎮雄縣發現的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前的三葉蟲動物群化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20年以來,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的科研人員通力合作,對鎮雄地區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前的三葉蟲動物群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遠古世界》。

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博雅博士後魏鑫介紹,在已知地球歷史時期,共發生過5次全球性的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發生在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是其中的第一次,對這一事件前後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關係的研究備受關注。

“此次在鎮雄地區發現的三葉蟲動物群略早于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的時間,共有9科15屬17種,含4個新種。”魏鑫説,鎮雄地區地層出露良好、化石豐富、交通便利,是開展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前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研究的理想地區。

科研人員通過逐層採樣及古生物學和沉積學系統研究,揭示了鎮雄地區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前的三葉蟲動物群面貌,並建立了一個新的三葉蟲生態組合,為該時期華南三葉蟲動物群的生態分異研究奠定了基礎。

魏鑫説,根據三葉蟲(種)的時空分佈情況,能夠推斷出華南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前發生過一次生物遷移事件:受構造運動影響,華南板塊的海洋環境逐漸惡化,形成普遍缺氧的半閉塞海盆,致使大量三葉蟲消亡,最終僅有少量三葉蟲成功遷移到“避難所”,即相對更淺且充氧的環境中,如鎮雄地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