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全國“雙減”試點城市積極探索 校外培訓監管工作進展順利

2022-05-17 09:09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上海、瀋陽、廣州、成都、鄭州、長治、威海、南通等9個城市作為全國“雙減”改革試點,在鞏固去年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的基礎上,圍繞2022年試點改革重點任務,繼續開展探索,截至4月底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壓實學科類培訓常態化監管。9個試點地區的117個區縣已全部實行校外培訓網格化綜合治理,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區縣覆蓋率100%;有108個區縣建立了學科類培訓專家鑒別機制,覆蓋率達92%,領先全國18個百分點;有106個區縣教育系統擁有2名以上執法資格人員,覆蓋率達91%,共有教育行政執法資格人員1957人。北京市制定《學科類校外培訓典型問題處理指導手冊》,就18個違規培訓典型問題,提出核查處置建議。廣州市今年以來壓減高中學科類培訓機構24家,查處隱形變異問題54起,關停取締無證機構191家。

二是推進非學科培訓分類管理。各地持續推進機構底數摸排、標準制定、審核審查等工作。在前期已出臺非學科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基礎上,成都市各區行政審批局已按照新設置標準,啟動非學科培訓機構申請批復工作;長治市在潞州區先行開展審核工作,為全市範圍重新審核登記積累經驗;威海市部署轄區內非學科培訓機構到行政審批部門辦理辦學許可證,計劃于近期完成。北京、上海、廣州、南通等市已部分出臺或正在研製非學科培訓機構設置標準。

三是加強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各試點地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全面納入預收費監管範圍;非學科培訓機構納入預收費監管共5266家,監管金額13.63億元。有8個試點城市已啟動非學科培訓服務價格監測。上海市制定2022年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工作方案,細化資金管控工作流程,將落實預收費資金監管作為各類培訓機構設立和招生的必要條件。鄭州市16個區縣已陸續與銀行簽訂非學科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協議。

四是合理利用校外資源。試點地區探索建立遴選退出機制,推動學校課後服務合理引入校外資源。北京市印發《採購校外優質教育資源指導性目錄》,徵集科普活動資源包111個,組建451位專家組成的科普服務團隊進校服務。威海市印髮指導意見,春季學期首批引入了37家非學科培訓機構入校服務。目前,廣州、成都、威海、南通等市已有超過60%的義務教育學校引入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資源。

五是廣為宣傳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播發報道近200篇,宣傳試點經驗做法,內容主要涉及減輕學生負擔、豐富課後服務、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專項行動成效等,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市報道較為集中,積極發揮了示範輻射作用。

試點地區在改革探索過程中,還存在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查處難、非學科培訓分類管理推進慢、疫情影響下風險防控壓力大等問題。各地仍需高度重視,加大探索力度,創新工作舉措,為全國“雙減”工作積累寶貴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